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德国马克的崛起:货币国际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書城自編碼: 288790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經濟學理論
作者: 赵柯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727732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0-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96/157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生意的本质:商业模式动态升级的底层逻辑
《 生意的本质:商业模式动态升级的底层逻辑 》

售價:HK$ 164.0
浪潮:老龄社会的中国探索
《 浪潮:老龄社会的中国探索 》

售價:HK$ 80.2
消遣:从金石艺术到中国现代史学
《 消遣:从金石艺术到中国现代史学 》

售價:HK$ 88.5
有效陪伴:用心是衡量陪伴是否有效的标准
《 有效陪伴:用心是衡量陪伴是否有效的标准 》

售價:HK$ 69.6
九宫格思维:四条线破解认知困局
《 九宫格思维:四条线破解认知困局 》

售價:HK$ 81.4
奥林匹斯传说
《 奥林匹斯传说 》

售價:HK$ 151.0
舒国治:遥远的公路
《 舒国治:遥远的公路 》

售價:HK$ 80.2
西方时尚文化史
《 西方时尚文化史 》

售價:HK$ 198.2

 

編輯推薦:
一、本书主题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当下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情势紧密相关。

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研究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外交部国际经济金融咨询委员会委员丁一凡作序推荐!

三、本书话题前沿,为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参考视角,是优秀的本土原创研究成果。

四、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2013年度重点资助项目。
內容簡介:
伟大的国家要有伟大的货币。历史上的霸权兴衰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高度一致,在国际格局中处于领导地位的国家其主权货币往往也是国际货币,这并非巧合。国际关系史也是一部大国间主权货币争夺国际货币地位的权力史,货币关乎国家兴衰。本书尝试将“货币国际化”这一传统上被认为是属于经济学或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纳入到国际政治学的研究视野中,全面梳理了德国马克国际化的历史进程,深入分析德国马克崛起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将马克国际化的经验事实归结为“工业竞争力+政治性货币合作制度安排”的货币国际化路径,以“国际货币权力”为核心概念和分析框架来重新审视货币国际化,更加注重对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所隐藏的动态的权力运行机制的分析与解释。马克国际化与美元流通域在欧洲的萎缩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马克崛起的背后是欧美围绕“国际货币权力”所进行的激烈角逐,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马克国际化的成功并非一个单纯的经济或者金融现象,更是一个典型的“国家间政治”的结果。

当我们谈到人民币国际化时,想到的往往是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想到的是美元的国际化,甚至是日元的国际化,但很少有人去提及德国马克曾经的辉煌。其实,马克国际化是一个被遗忘的精彩故事。……德国马克最终熔化于欧元之中,而欧元明显带有浓厚的马克的味道。今天,我们回顾德国马克国际化的历程,可以为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得出某种有益的启示。其实,货币的国际化并不只是一个金融开放的问题,归根结底它要根植于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要能够包容其他国家的利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研究员丁一凡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外交部国际经济金融咨询委员会委员
關於作者:
赵柯,国际政治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任职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当代欧洲政治与经济,曾获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研究》、《国际问题研究》、《国际贸易》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錄
目录


总序韩保江

推荐序丁一凡


前言:和平崛起的德国与德国马克的崛起1


第一章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5

(一)货币与生俱来的权力属性5

(二)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货币国际化12

三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进程中的“有形之手”21

四国内外对马克国际化的研究现状32

三、本书的主要观点36

四、本书可能的创新点39

五、本书的研究方法39


第二章马克国际化的起点:黄金与美元危机41

一、战后美元危机41

二、德国在法、美“货币战争”中的艰难抉择44

三、德国马克的“突然崛起”51


第三章去美元化:马克主导下的欧洲货币联盟55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与欧美战后“货币共识”的消解55

二、德国马克主导下的欧洲货币联盟59

三、马克国际化的制度保证和政治合法性65


第四章创建欧元:马克国际化的“升级版”69

一、欧元诞生的“特里芬理论”69

二、披上“欧元”外衣的德国马克74

三、德国对“国际货币权力”的积极运用82


第五章工业竞争力:德国国际货币权力的微观基础和稳固支点85

一、国际分工视角下的马克国际化85

二、货币国际化的工业型与金融型路径:德国马克与日元国际化的比较93

三、德国工业力量的源泉:实业立国的理念和传统100


第六章欧债危机——德国国际货币权力的扩张107

一、德国主导欧洲的根基:源自欧元的国际货币权力107

二、相互冲突的双重目标:保持欧元区完整+控制成员国财政权112

(一)欧债危机的发展趋势112

(二)“托管”希腊118

(三)“威逼”西班牙122

三、欧元区的未来:走向“德国式”财政联盟之路126

四、欧元区的“基辛格电话号码”与欧债危机的平息132


第七章德国马克崛起的经验启示:对外货币合作助力货币国际化142

一、积极推动中欧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合作142

二、中欧货币合作:问题与挑战148

三、中欧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153


结语161

参考文献165

后记174



【我社相关图书】

1.在权力政治与自由主义之间——冷战后东亚秩序的理论范式研究韩爱勇◎著

2.全球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丛书)

3.朋友还是敌人?1948—1972年的美国、中国和苏联

4.和平与战争:国际关系理论

5.国际政治前沿译丛

6.比较政治学解析


【精彩篇章】

另附
內容試閱
中欧货币合作:问题与挑战


金融被称为现代经济运行中的“血液”,如果中欧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能够让“梦想照进现实”,双方关系的发展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要实现这“惊人一跃”,中欧双方还要面对诸多挑战。

第一,中国和欧盟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的意愿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双方在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下承受压力的差异,对于美元霸权欧洲人有着更早也更为深刻的切肤之痛,戴高乐就曾抱怨美元所享有的“过分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和美国政府不流眼泪的赤字[1],美元币值的动荡不仅让当时欧洲国家的货币饱受投机之苦,而且美国可以轻易通过借债和开动印钞机弥补欧美间以美元计价的贸易赤字。尼克松时期的财政部长康纳利面对欧洲人对美国货币政策的诘难,一句“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在让欧洲人心痛的同时,也坚定了欧洲走货币联合之路的决心,欧元的前身——欧洲货币体系——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当时欧共体国家的货币间固定汇率,联合起来统一对美元浮动。欧元的问世一劳永逸地消灭了欧盟国家间的汇率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美元霸权的阴影。欧元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国际储备货币,欧盟国家可以不必积累大量美元外汇来应付国际收支,更为重要的是,各国的私人机构和中央银行越来越多地把欧元作为储备资产,也就是欧元不断“国际化”的进程,让欧盟国家的融资能力大为增强,他们可以通过低成本发行债券和征收国际铸币税的方式获得充足的资金,这让欧盟国家可以有相当大的空间来推迟或者转移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负担。

科恩(Benjamin J. Cohen)将国际货币的权力区分为“自主力”(Autonomy)和“影响力”(Influence)两个维度,前者指在货币事务上能够隔离外部压力,独立进行决策;后者指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能力。在这两个维度中,前者是根本和基础,后者也是从前者中发展出来的。正所谓一种货币可以有自主力而没有影响力,但不可能有影响力而没有自主力。[2]用这个标准去衡量,欧元基本上具备了自主力但是影响力欠缺,相比之下人民币在这两方面则都欠缺。所以,中国在国际上一方面面临强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就是让中国承担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负担),但却无法有效地转移或分散这种压力,同时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又面临不断贬值的风险,正如克鲁格曼所形容的,中国掉进了“美元陷阱”,[3]也就是说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欧盟承受的压力要小于中国,双方的合作由于彼此“疼痛点”和“疼痛程度”的差别增加了达成一致的难度。

第二,欧元在信用支持和治理结构方面的特殊性让中欧货币合作变得复杂。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或者“法币”,其本身没有任何价值,仅是一些花花绿绿的纸片,之所以它能够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作为清偿手段被普遍接受,在于其背后国家主权的强制力和信用程度。国家在通过发行货币获取收益的同时,货币使用者也就默认了国家负有在危机时刻维持货币价值和提供及时有效的债务清偿手段的义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来保持国内稳定和抵御外部入侵,其发行货币的价值和被接受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在这方面,人民币和其他主权国家货币一样,其背后有一个单一的中央政府为其提供信用支持,而欧元则是一个没有主权国家的货币,[4]欧元诞生于欧盟成员国政府之间一系列政治谈判后所达成的协定,这些纸面上的文字如何维持人们使用欧元的信心?假如欧盟面临外部威胁,谁来出面“摆平”?在欧元解决中央政府缺位的问题上,蒙代尔给出了答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它是历史上最成功的联盟。只要欧盟依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依靠于美国的军事联盟,即使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欧盟也足以对抗任何外来敌人。[5]北约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为了欧元信用的一个重要来源,用欧洲人自己的话来说,为美元霸权所付出的代价,实际上是欧洲人为美国人提供的军事保护所付出的必要军费。[6]在中欧货币合作问题上,美国自然将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外部因素,这就增加了双方合作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另一方面,欧元的对外代表权问题还没有解决。实行单一货币后,一系列的机构和制度被设计和建立来确保欧元的顺利运行,但关于欧元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却相当分散,欧盟实际上并不能有效地对外代表欧元。与欧盟在货币事务方面的合作,中国要面对的不是一个单一的欧元代表机构,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状的和多层次的治理体系,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全球货币与金融事务的国际机构,也是中欧双方在国际金融货币事务进行对话合作的重要平台。我们以欧盟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协调为例来考察欧元的代表权问题,正式负责欧盟IMF事务的有两个机构,一个在布鲁塞尔,是部长理事会所属经济与货币委员会内的一个部门,被称为SCIMF(the
“Sub-Committee on IMF),由欧盟成员国的央行和财政部的代表、2名来自欧盟委员会经济和货币事务总司代表和2名来自欧洲中央银行的代表组成,主要为经货委员会准备关于IMF或与之相关的工作,SCIMF每年开大概8次会议,欧盟委员会在这里实际承担了秘书处的职责,它为会议设定议程,但本身不能参加会议讨论,也没有投票权。SCIMF通过的文件在得到经货委员会的批准后转交给欧盟成员国在IMF执行董事会的代表,但文件并没有约束力,成员国在IMF执行董事可以不必按SCIMF的意见行事;另一个机构在华盛顿,被称为EURIMF,这是一个非正式组织,由欧盟成员国在IMF的代表组成,一般每星期开1到3次碰头会,驻华盛顿的欧盟代表团和欧洲央行也各派一名代表参会,这个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成员国之间交换信息和协调立场。[7]欧洲中央银行在IMF也只有一个观察员的席位,而欧元集团则仅仅是欧盟的一个非正式组织,这两个在欧元的治理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构在IMF的话语权非常有限,无法作为谈判对手。实际上欧元在IMF的代表权非常复杂地分散在隶属不同选区的成员国和欧盟机构手中。理想的方案是将欧盟成员国在IMF的席位合并为一或者分为欧元区和非欧元区两个席位,这将大大增强欧盟在货币事务上谈判能力和便利处理与他国的金融货币合作问题,[8]但目前来看,这两种方案在欧盟内部都遇到了阻力,小国担心席位合并后自己失去在IMF的话语权,而大国则害怕自己的影响力在合并后的单一席位中被稀释,欧盟委员会则支持席位合并方案,因为假如这一方案通过,欧盟委员会无疑是最适合行使统一代表权的机构。面对欧元复杂的治理结构,中欧货币合作仅仅在技术和程序层面就面临严峻的挑战。




[1]这是戴高乐的经济顾问雅克.鲁夫批评美元时所用的词汇,经戴高乐引用后广为人知。



[2]Benjamin J. Cohen, “Currency and Sate Power”, Prepared for a
conference to honor Stephen D. Krasner, Stanford University, December 4-5, 2009,
p.4.



[3]Paul Krugman, “China’s Dollar Trap”, inThe New York Time, 2 April, 2009.



[4]Otmar Issing,The Birth of
the Euro,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228-234.



[5][加]蒙代尔:《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五卷,向松祚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66页。



[6]Pierre Defraigne,在“作为全球合作伙伴的中国与欧盟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2010年11月22日。



[7]Eurodad,“European Coordination at the World
Bank a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 Question of Harmony?”, January 2006, pp.8-10; Alan
Ahearne and Barry Eichengreen,“Exter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Policy: A Review and a Proposal”,in Andre Sapir eds.,Fragmented Power: Europe and Global Economy,
Bruegel, Brussels, July 2007, pp.135-136.



[8]Lorenzo Bini Smaghi,“A Single EU Seat in IMF ?”,inJCMS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Volume
42, Number 2, 2004, pp.244-246;Peter Brandner, Harald Grech, “Unifying the EU Representation at
IMF—A Voting
Power Analysis” , Federal Ministry of Finance, Working Paper, 22009, pp.16-24.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