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唐代河东道军政关联问题研究

書城自編碼: 375923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軍事
作者: 岳鹏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047457
出版社: 线装书局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越南通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越南通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售價:HK$ 153.6
中国国家历史(叁拾叁)
《 中国国家历史(叁拾叁) 》

售價:HK$ 81.6
嫁金钗(全2册)
《 嫁金钗(全2册) 》

售價:HK$ 90.0
全球视野下的高等教育
《 全球视野下的高等教育 》

售價:HK$ 96.0
“逆觉体证”与“理一分殊”:论现代新儒学之内在发展(复旦哲学·中国哲学丛书)
《 “逆觉体证”与“理一分殊”:论现代新儒学之内在发展(复旦哲学·中国哲学丛书) 》

售價:HK$ 129.6
游戏与人
《 游戏与人 》

售價:HK$ 67.2
向上社交
《 向上社交 》

售價:HK$ 81.6
手作简约百搭的品牌帆布包
《 手作简约百搭的品牌帆布包 》

售價:HK$ 70.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39.2
《 情报分析:结构化分析方法 》
+

HK$ 457.2
《 战争论丛书:兵法简述,国防,总体战,战争艺术,战争,海战,海权,空防,空权,谋略(套装共10册) 》
+

HK$ 65.0
《 孙子兵法(全本·全注·全译·全解读,黄朴民先生译注解读) 》
+

HK$ 145.2
《 海洋与权力:一部新文明史 》
+

HK$ 96.0
《 战略论:间接路线 》
+

HK$ 156.6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全2册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全新精编译本 附送丘吉尔海报 》
編輯推薦:
归纳、总结唐代河东道军事和政治的脉络,关于河东对于周边形势影响的研
究可兹借鉴。唐代河东道在唐朝边疆防御和内疆重塑方面发挥着重要,本书
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进行考察和深入分析,从侧面能够看出唐朝军事防御体
系以及唐朝军事政策,对研究唐朝军事的学者可以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对唐代河东道军事行动的历史进行考察和深入分析,对河
东道在唐朝边疆防御和内疆重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行研究。
本书分别选择以总管府为切入实例,分析了河东道军事防御的重点
环节,又以粮路为切入结合唐郑之间攻防探讨了河东道对于临道的
影响。接着,又以唐初北部边防战争为基础,从大格局分析了都城
迁移对于整个北疆防御态势的影响。又略论安史之乱背景及河朔故
事策源的形成,次论多重因素影响下河中镇的废立。最后以唐末诸
侯的霸府活动为题结束。全书试图能够反映整个唐朝河东道在军政
方面的历史脉络。
關於作者:
岳鹏,男,1987年生,河南郑州人。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
科毕业;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史硕士毕业,研究方向为
辽金史。目前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专业为中国
史,主要从事隋唐史方向研究。
目錄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中国古代军事地形例举.........................................................................................001
第一节?何谓山河形便........................................................................................001
第二节?水系地形.................................................................................................003
第三节?山系地形.................................................................................................008
第四节?小结..........................................................................................................016
第二章?河东道地貌特征.......................................................................................................017
第一节?中部盆地带.............................................................................................017
第二节?东南沁潞高原........................................................................................027
第三节?西部吕梁山高地....................................................................................029
第四节?小结..........................................................................................................031
第三章?攻守之间武德年间河东军事战略的变迁..........................................................032
第一节?制定守河战略武德初河东军事形势................................................033
第二节?保卫守河战略李世民军平刘武周.....................................................036
第三节?短暂反攻代州总管李大恩北伐.........................................................038
第四节?防御的抉择李世民于武德中驻镇蒲、并二州..............................042
第五节?回归守河战略武德八年李世民三驻蒲州.......................................045
第六节?小结..........................................................................................................052
第四章?粮路视角下的唐郑战争.........................................................................................054
第一节?洛阳附近隋代粮仓及大运河路线.....................................................055
第二节?李密、王世充粮仓之争......................................................................056
第三节?唐陕州总管府与洛西粮道..................................................................058
第四节?唐潞州总管府与上党粮道..................................................................064
第五节?唐郑间的粮路攻防...............................................................................067
第六节?小结..........................................................................................................070
第五章?贞观至天宝年间河东军力的作用........................................................................072
第一节?东突厥及薛延陀汗国兴亡与阴山防线的防御..............................072
第二节?后突厥汗国兴亡与北疆防线弱点.....................................................077
第三节?小结..........................................................................................................088
第六章?安史叛乱与唐朝内疆防御的重建........................................................................089
第一节?安氏与唐朝河东道军事攻防.............................................................089
第二节?安氏燕国与唐朝河东道军事攻防.....................................................093
第三节?史氏燕国与唐朝河东道军事攻防.....................................................100
第四节?河朔式诸侯的雏形高秀岩..................................................................102
第五节?小结..........................................................................................................120
第七章?河中朔方分合的始末..............................................................................................122
第一节?河中镇附庸朔方军的原因..................................................................122
第二节?勋臣仆固怀恩叛乱...............................................................................134
第三节?李怀光叛乱.............................................................................................139
第四节?小结..........................................................................................................145
第八章?河朔故事与刘氏昭义之叛.....................................................................................147
第一节?代宗初年泽潞镇的定位......................................................................147
第二节?泽潞镇领土河朔化过程......................................................................148
第三节?昭义刘氏不忠与河朔故事..................................................................156
第四节?小结..........................................................................................................179
第九章?唐末诸侯的霸府趋势..............................................................................................181
第一节?霸府政治之滥觞....................................................................................182
第二节?朱玫、李克用与权阉杨氏..................................................................183
第三节?王行瑜与尚书令....................................................................................188
第四节?朱温的霸府政治....................................................................................191
第五节?小结..........................................................................................................201
结?论..........................................................................................................................................203
附录..........................................................................................................................................206
游牧经济与骑兵概论.............................................................................................206
唐末的晋梁之争.....................................................................................................223
参考书目238
內容試閱
前言
蒋百里论及政略与战略的辩证关系,指出“国于世界,必有所以自存之道,是曰国本。国本者,根诸民
族历史地理之特性而成。本是国本,而应之于内外周围之形势,以策其自存者,是曰国是。国是者,政略
之所从出也。战争者,政略冲突之结果也。军队者,战争之具,所用以实行其政略者也,所用以贯彻其国
是者也,所用以维持其国之生存者也。故政略定而战略生焉,战略定而军队生焉。军者国之华,而未有不
培养其根本,而能华能实者也。”谭徐锋主编《蒋百里全集》第2卷《兵学上》,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81
页。“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从政治高度思
考战争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习近平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年,第149
页。从古至今,军事和政治的关系都非常紧密。军事作战计划的制定和目标的实现都是为了完成既定政治方
略的必要手段和过程,所以说政治和军事的关系是不可割裂的。从国家自身来讲,军事保障了本国主权的
独立、经济的发展从统治阶级来讲,军事巩固了上层阶层的统治、政权的稳定、政府运转的平稳从被统治
阶级来讲,军事保护了自己的家族、家庭生息和繁衍。
李唐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唐人在前代基础上完善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相关制度,
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军事胜利是政府各项机能运转和人民安定生活的必要条件。
唐代的河东道相当于今天的山西和河北的西北部。作为唐朝行政区之一,河东道的作用或角色是多方位的。在
政治上,河东道是李氏家族龙兴之地。在军事上,河东道地势险峻,各种地貌错落分布其间,邻近中原王朝都
城,因此在冷兵器时代,攻守兼备的地形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就成为唐朝抵御北方突厥、薛延陀、契丹、
回纥等民族的重要防线,尤其是针对长安、洛阳、汴州等北方军政重要城市的军事协防作用明显。经安史之乱,
河朔地区已是“化外之地”,河东道还必须承担内疆防御河朔藩镇的重要职责。在文化上,域内游牧与农耕文明
兼容并包,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核心区域之一。在经济上,南税北运乃是唐朝政府维持经济运转的重要方式,
河东亦是重要的转运中心。
河东道军政的稳定影响着唐朝社会政治、经济的安定,甚至在一定时期内关系着唐朝政权的生死存亡。

第一章
中国古代军事地形例举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其中地理因素又是行军作战必须注意的要素。在军事地理学中,地理环境通常是指存
在于人类战争活动空间的客观地理诸因素的综合,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自然地理因素,是指地貌、
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成为的一个整体。它是战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及军
队作战行动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宏观层面影响战争中战略、战术的布置与实施,还于微观
层面影响战争中兵种、装备的选择及应用。
第一节?何谓山河形便
《新唐书·地理志》曰
自秦变古,王制亡,始郡县天下。下更汉、晋,分裂为南、北。至隋灭陈,天下始合为一……东、南
皆至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
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内,一曰河南,三曰河东,
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
自隋季乱政,天下纷争不断。李魏、王郑、窦夏、李唐等势力并起。唐时居天下仅有关中、河东一隅,平薛举、
李轨全据河陇,逐刘武周于河东,方稳居关中窥伺东夏。李密邙山败北,西入函谷关。王世充、窦建德分立大
河南北,然李世民虎牢关大捷,顺势平定二雄。其间李孝恭徇巴蜀,兵出西陵峡而萧铣授首,李唐近有天下大
部。后虽刘黑闼、辅公祏复起于内,突厥侵疆自外,终是大局已定。和平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因战乱不能维持,
地方区域赢缩往往取决于各势力军事行动的进退,进而造成行政区划的改变。各势力或延续隋大业旧制以郡统
县或回归隋开皇旧制以州统县。再加之为了促进地方政经资源集中,更好地服务军事行动和安抚地方势力进行
政治酬庸而众建总管府及州县,使得本就杂乱无章的地方行政区划更加复杂。贞观元年(627),太宗在高祖改
州县制的基础上因山河形便将全国划分为十道的监察区。自盛唐始,“道”实际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
就地方行政制度而言,山河形便就是指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边界,使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在
这一最直观、最自然的原则下,高山大川两边不同行政区内因地貌、气候的不同,往往形成不同的农业区和文
化区。但“山河形便”在军事地理上,也有其独特的含义。《战国策·秦策一》“大王之国……沃野千里,蓄积
饶多,地势形便。”姚宏注“攻之不可得,守之不可坏,故曰形便也。”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援朝》“城之
东南达王京,西南至大同江口,东走元山浦,地要而险,最据形便。”若防区内一马平川,纵使土地再肥沃、人
力再充足,无险据守则在不安定的环境之中,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产活动。反之,若防区内多山地或河
流,则无法有足够的土地生产足够的物资支撑现有和未来的军事防守与进攻。正如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所言“阁下果能充其言,继之以无倦,得形便之地,甲兵足用,虽国家故所失地,旬岁可坐而得。”因此,要想
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军事统帅所在区域山地、河流、平原多种地形共存且比例适当、分布合理,这样才
能够在敌人侵扰下保证相对安全的环境进行一定的社会生产,为据险防御的前线提供物资与兵员补给。如果了
解“山河形便”则可因地施策,扬长避短,攻敌对势力统治区防守的薄弱环节,进而取得军事胜利。《三国志·吴
志》曰陆逊“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即强调了战前
了解山河地势的重要性。
“山河形便”即攻守兼备的自然地理环境。古时战争多是持冷兵器的人与人之间的对抗,于是战争指挥者总是
寻求自己作战思想和策略实现效果极大化的最佳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水系地形
(一)水(河)
《尚书·禹贡》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显然,大禹治水后根
据山与河两大地理因素而作九州,至今划分行政区划仍然考虑山与河的因素。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呈阶梯状分布,海洋湿润气流在季风的作用下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
造就了许多东流的河流。而深处内地的高山之上终年降雪堆积,夏季雪水汇聚山下,亦形成不少河流。这些河
流不仅为生产生活提供了稳定的水源,还沟通了沿岸交通,加强了不同地方之间的联系。河流在军事战争中也
是统帅行军作战时必须考量的因素。《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载
帝(案魏文帝曹丕)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
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
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汎舟江湖,皆难卒谋也。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
之势也。”
曹丕欲统一华夏,故问计于贾诩。贾诩认为吴国与蜀国君明臣贤,又有山水阻隔的天然优势,平定两国是一件
困难的事情。可见,山脉和河流在军事战略攻防中是十分重要的地理因素。
在实际作战中,统军将领利用河流进行阻击和防守也是常事。汉高祖三年(前204),汉军和赵军交战于井陉,
韩信就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心理,摆下背水阵,将士们奋勇争先,大败敌军。背水结阵是有其合理性的,背
依河流如凭借山脉一样防止敌军背后偷袭。如此,军队可以毫无顾虑地奋勇杀敌。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于五丈
原,“背水(案渭水)为垒(营)”,是出于防范蜀军偷袭后方、保障营地稳固的考虑。卢藏用曰“韩信背水,乖
地利也。”水军作战,也有据水防御。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末,关羽出江陵进兵曹操控制的汉水流域。镇
守樊城的曹仁与援将徐晃内外夹击,扭转了劣势。关羽以“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防止樊城与襄阳的
曹军汇合。因为河流之间互相连通,古代将领也会利用相邻地区的河流阻击敌军,甚至跨流域进行防御。江陵
地势平坦不利于据守,南朝多于沔水(今汉水)流域阻击北朝军队。襄阳周边“背山面江,天生形胜”,高度适
中的山岭加上水网密布,是古代防御作战不可多得的地理单元。
正由于这种区隔作用,守方拒敌于河,再采取“半渡而击”的方法毙敌人于河,转守为攻,化被动为
主动。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宋襄公未采取司马子鱼“半渡而击”的作战建议,让楚军安全渡过泓
水(今商丘市柘城北)以致宋军大败。汉高祖四年(前203),韩信引兵攻打齐军于潍水(今山东潍河),
韩信命部队在夜里以万余个沙包在上游壅塞潍水。第二天,他主动进攻龙且,佯装不胜而走。龙且骄
兵轻进,自率大军渡河追击汉军,韩信突然决壅囊放水,齐军先头部队和后方部队被河水分割,汉军
趁机发动反击,顺势平定齐国。
河流“让敌人阵地处境艰难,以至其会错误行动,会受到外部力量的打击”。除了军事上的运输作用,河流分割
敌人或延缓敌人行动的作用在战时更加突出,防守方可以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尽量创造利于自己的战场地理优
势。
(二)洲
那什么是洲呢?徐伯玄曰“水中有岸,其名为洲,君将为州。”洲即水中岛,多指今人所说的江心洲或河心洲。
史书中除了洲,还有渚、中潬(滩)都与河心洲类似。由于自然河流上游水势凶猛,冲刷河岸并裹加砂石,后
砂石至下游地势开阔平缓处缓慢堆积而形成河心洲。
河心洲往往成为两岸人们中途的停泊地。南朝梁朝阴铿《晚泊五洲诗》曰“客行逢日暮,结缆晚洲中。戍楼因
嵁险,村路入江穷。”宋王安石亦有诗名曰《泊船瓜洲》。根据金朝元好问《江梅引》题云“此州有元魏离宫,
在河中潬。”一些地方的河心洲规模大到竟然足以在上面修建行宫。这样大型的河心洲是水军停泊驻防的绝佳场
所,利于己方掌握河道的控制权,使敌人无法通过。南朝宋元徽四年(476)七月,刘宋张保率“水军泊西渚”,
防御来自京口的刘景素叛军。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河心洲的主要军事价值就是屯兵。《诗·小雅·鼓钟》曰“鼓钟
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为了改善交通条件,古人会修建河心洲作为两岸中转站。《北齐书·阳斐传》载
“石济河溢,桥坏,斐修治之。又移津于白马,中河起石潬,两岸造关城,累年乃就。”唐代蒲津桥所经的中潬
城,是利用河心洲强化东西两侧桥梁固定的场所。
行军作战时,往往辅以弓箭等远程武器强化河心洲对于周围水道的控制。元至元十二年(1275),元将兀良哈·阿
术在扬州东南的瓜洲修造楼橹、战具,专门监视和攻击水道上的宋军。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中,解放军曾在
长生洲、闻新洲、紫沙洲、黑沙洲、鲫鱼洲等长江诸江心洲与国民党军发生过激烈战斗。
河心洲军事价值就是屯兵争夺水路控制权。
(三)峡
峡,两山夹水的地方。不同于谷中的水,这里的水一般都是大江大河。就地势而言,峡的上游与下游落差大,
水流凶猛,正因为如此今人多于峡处修建水电站。
峡处两山夹激流,船只对于岸上攻击的防御能力极弱,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周书·蛮传》载
蛮者,盘瓠之后。族类蕃衍,散处江、淮之间,汝、豫之郡。凭险作梗,世为寇乱。逮魏人失驭,其
暴滋甚。有冉氏、向氏、田氏者,陬落尤盛。余则大者万家,小者千户。更相崇树,僣称王侯,屯据
三峡,断遏水路,荆、蜀行人,至有假道者。太祖(案宇文泰)略定伊、瀍,声教南被,诸蛮畏威,
靡然向风矣。
“三峡,起自四川夔州府奉节、巫山二县之东,达于归州、夷陵州之西,连山叠嶂,隐天蔽日,凡六七百里”,
“为楚蜀之险,西陵又为三峡之冲要,隔碍东西,号为天险”。唐杨炯《巫峡》诗“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甚至提及三峡的险峻,白居
易不由发出“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的感慨。长江出西陵峡
口,河道在中游经济中心江陵处趋于平缓开阔,故三峡上游的信州(今重庆市)成为唐代巴蜀交界区的军事重
地。长江下游政权防御上游军队,通常采取防线前移,扼守临近峡口的荆门山(今宜都市附近)和安蜀城(今
宜昌市西陵峡口附近)。隋开皇八年(588),隋谋伐陈。陈后主就派遣周罗睺率领军队屯兵峡口,攻打上游的峡
州(唐信州),后又诏其都督巴峡沿江诸军防御隋军由长江出川威胁荆襄地区。
黄河中游的今三门峡水库的地形也是“峡”的典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曰砥柱,山名也,
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黄河流经今三门峡处由于崤山山麓的阻挡,河道突然变窄,落差加大,水流加速。再加之河道中又有“人门”
“神门”“鬼门”三山,是制约关中至洛阳间黄河水运的瓶颈。唐人在水运和陆运间踌躇,追求利用黄河水道的
最佳方式。峡不易通行的特质会相对提升临近地区的交通价值,故“峡”附近就会形成比较重要的城市。唐信
州就是当时重要的水运枢纽和造船基地。砥柱非常凶险,从事水运难度大,人们就通过陆路来运输物资。砥柱
的存在使上游和下游的唐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和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两地成为交通运输重要中转
站。
军队居“峡”扼守,则可以少量兵力牵制敌人。
第三节?山系地形
(一)山
今人对于山的定义是陆地表面高度比较大、坡度比较陡,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隆起地貌,一般呈山顶、山坡及
山麓自上而下依次分布。山以较小峰顶面积有别于高原,又以较大高度有别于丘陵。古人根据山的小地貌衍生
出磝、麓、峤等专属词语。
《百战奇略》曰“凡与敌战,或居山林,或在平陆,须居高阜,恃于形势,顺于击刺,便于奔冲,以战则胜。
法曰‘山陵之战,不仰其高’。”周赧王四十六年(前269),秦国攻打赵国阏与(今山西晋中市和顺县),赵国
诸将担忧道路狭窄不利于长途奔袭作战,不愿前往救援。赵将赵奢认为出奇兵方可取胜。赵国兵士方出邯郸便
裹足不前,就地安营扎寨,制造不敢交战的假象,并借秦间谍之口使秦军误认为赵军怯弱。后星夜兼程疾行二
日到达阏与阻击秦军。赵奢先机攻占北面山地,并由高处发动反攻,大败秦军。三国魏太和五年(231),诸葛
亮再出祁山伐魏,魏明帝曹叡诏张郃率领军队至略阳(今陕西汉中市略阳县),诸葛亮撤往祁山。张郃追击蜀军
至木门(甘肃天水市秦州区西南牡丹镇木门村附近),被埋伏于山上的蜀军所射杀。军事行动中占据制高点的山
地有利于观察地势低处人员往来,即便被敌人发现,也可用弓箭等远程武器消耗敌人,从而将其击退。当然,
山上若有密林,就近隐蔽己方行动设置埋伏也是通行战术。敌军经过山下之时,纵兵突袭,趁其惊慌失措之时
围而歼之。在兵种对决情况下,步卒通常利用崎岖多山的地形造成骑兵通行困难,骑兵则应该寻找相对平坦的
森林或沼泽规避风险。
山地作战,利在速战。若长期屯兵山顶,容易被敌军四面合围切断补给与水源,失去与外界的联系。汉高祖六
年(前201),韩王信于代北叛乱,并与匈奴联合企图攻打太原。刘邦亲自率领军队阻击匈奴于铜鞮(今山
西长治市沁县),初战告捷,乘胜追击至楼烦(今山西忻州市宁武县)。时突降大雪,刘邦轻敌冒进,
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平城区)附近白登山被匈奴围困,与主力部队联系中断达七天,贿赂匈奴阏氏
才得脱险。
紧急军情或安营扎寨,一般都会背山而处。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东魏元象元年)八月,河桥之战后,窦炽
与大军失联,被东魏军队围困在邙山。“炽乃下马,背山抗之”,突围而出。窦炽军少,下马背山面敌,尽量减
少与敌军的接触面,防备被敌人从后方偷袭。两军对垒,亦可背山而阵,防止敌军偷袭。南明永历元年(1647)
八月,清军孔有德部进犯武冈(今湖南武冈市),南明将领陈友龙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扼险要,背山而阵”,
力挫清军。
与河流的作用一致,山脉的作用主要在于分割战场和减少与敌军的接触面。
(二)谷
《说文解字·谷部》曰“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凡谷之属皆从谷。”谷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两山间
类似穴道或者流水道的狭长地带,二是,谷口。古人根据小地貌的不同又分为峪等若干类。谷与川的最大区别
就是狭小不易通过,且大军无法驻屯。
由于山谷多狭窄,人们就会用“进退维谷”引申比喻身处困境。在谷中通行较平原地区效率低许多,随时可能
面对敌人在山顶上的伏击,呈现两难的境地。《三国志·魏书·曹真传》载
(魏明帝时)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
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
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三国魏太和四年(230),曹真以蜀国连年侵犯边疆为由,向魏明帝曹叡建议由关中多路进兵讨伐蜀国。八月,
曹真率大军出子午谷,与其他诸路魏军共会于汉中。
黄盛璋曾以关中至蜀地间道路为例,讲道“由于没有切穿秦岭之河流,古代交通线的选择,往往依据下列条件
一条流程较长的河谷分水岭两侧水源相近使南北坡各有一条相对应的河流。”换言之,古代的道路很多都是由河
流冲击形成的岸边道。岸边道随着河流交汇而交汇,进而形成绵密的交通网。人们也会在一些不交汇却相近的
道路间,选择合适位置于两路之间转移,久而久之本不相连的道路就会因人类活动而连贯起来。巴蜀之间的陈
仓道、褒斜道、米仓道就是在不同河谷进行转移,最终进入成都平原的。
谷中行军难,是伏击敌人的绝佳场所。兵行险道,愈险之通道行军,愈可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故有韩信“明
修栈道,暗度陈仓”和魏延“子午谷奇谋”。关中至汉中山间谷道虽多,但崎岖难行。今人修入川铁路,宝成线
即陈仓古道,皆因其在诸道之中通行条件较好。山谷之中,雨水汇聚,道路泥泞湿滑,尤不利于行军。唐刘彤
《河南府奏论驿马表》曰“山谷重突,自春多雨,马蹄又软,驱驰石路,毙踣实多。”马匹于雨天穿行山谷驿路,
道路湿滑多有跌亡,此例亦适用骑兵行军打仗。
(三)壁
《隋书·豆卢勣传》曰“其山绝壁千寻”,壁的地貌是如墙壁一样陡立、几乎没有坡度、凸起于地面的台地或山
地。壁不易攀爬,屯兵者居于制高点可在安全环境中洞悉敌情。唐王雝《怀素上人草书歌》曰“衡阳双峡插天
峻,青壁巉巉万余仞。”杜甫《龙门阁》曰“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及《垂老别》曰“土门壁甚坚,杏园度
亦难”,都指出了壁难以攀登,通行条件很差。东晋义熙八年(412),刘裕讨伐刘毅于江陵,受阻于“江津岸峭,
壁立数丈,休之(案司马修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即东魏武定四年),高欢亲率大
军与西魏名将韦孝宽战于河东玉璧(今山西省稷山县西南)周边。西魏以“四面并临深谷”的玉璧为中心,沿
黄河、峨嵋塬构筑了两条防线,多见段壁、吴壁、郝壁等“壁”名地形,当是小区域内的制高点。三国时期著
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地(今湖北赤壁市西80里处),由南向北分布着金銮、南屏、赤壁三山,其中龙首赤壁山扼
江阻流,是沿江平地的制高点,周瑜先占据,曹操后欲夺,故引发大战。
绝壁要想通行,可以凿山开道。战国时,秦国以李冰为蜀郡守,在今云南、四川交界的宜宾地区修“五尺道”,
采用同建都江堰一样的方法先火烧岩石后浇冷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岩石疏松开裂以达到开山凿崖的效果。
这种方法工程量较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古人多依绝壁修栈道。栈道修建先在悬崖峭壁上凿孔,于石孔
中插入木柱做支架,然后在支架上面铺设木板架桥建阁。栈道前期工程量明显小于开山凿壁。栈道非南方独有,
田单曾“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栈道因原材料及环境因素,有木栈及石栈两大类,再根据建造
工艺不同各细分若干子类。典型的木栈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西藏、甘肃、四川等省区,尤其以川陕之间分
布最广,史称“栈道千里、通于巴蜀”。古人利用栈道缩短行军路程,规避悬崖峭壁之险。
由于壁凸出于地面,又不易于攀爬,往往是短期军事观察和防御的合适场所。
(四)原
原一般是地势较为高昂而上面比较平坦的地方,是黄河中游主要的地形。在河流冲刷和沟壑坍塌的双重作用下,
原的面积是不断缩小的。由于时空条件的差异,不同原缩小的程度和速度也存在区别。在古代,植被覆盖比较
好的原周边并不像今天千沟万壑。一些水土保持较好的原上也曾存在过古代重要的城镇,如唐代云阳县城、洛
川县城等。
一般来说,原的水土保持越好、面积越大,自身的军事价值也会越高。这样的原及其周边往往被开发为田地。
《诗经·小雅·信南山》曰“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主要是描写终南山下高地和低地被
开垦后平坦连绵的状态。《汉书·货殖传》曰“于是辩其土地川泽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种树畜养。”这样周
边水土条件好的原,在军事行动中可以当作行军打仗的通道,如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曰“于是驱
马原隰,卷甲遄征。”在军事征伐时,原往往是且战且耕的战略要地。屯田于原及其周边是处于战争前线的将领
减轻后方物资供应压力的可行办法之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