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高句丽战争史研究(“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書城自編碼: 379470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杨秀祖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9269215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0-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22/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448.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鸣沙丛书·原道:章太炎与两洋三语的思想世界(1851~1911)
《 鸣沙丛书·原道:章太炎与两洋三语的思想世界(1851~1911) 》

售價:HK$ 189.6
寒柳:柳如是传
《 寒柳:柳如是传 》

售價:HK$ 82.8
罗大伦解读《伤寒论》(17个经典方剂,60+医案详解,从病案到医方,讲透中医的智慧)
《 罗大伦解读《伤寒论》(17个经典方剂,60+医案详解,从病案到医方,讲透中医的智慧) 》

售價:HK$ 78.0
进化战略家
《 进化战略家 》

售價:HK$ 82.8
瑜伽新史:从古印度到现代西方
《 瑜伽新史:从古印度到现代西方 》

售價:HK$ 153.6
士绅社会: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最高阶段
《 士绅社会: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最高阶段 》

售價:HK$ 57.6
盘扣制作入门必备
《 盘扣制作入门必备 》

售價:HK$ 69.6
明朝大悲咒(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张居正》作者熊召政明史随笔)
《 明朝大悲咒(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张居正》作者熊召政明史随笔) 》

售價:HK$ 66.0

 

內容簡介:
 《高句丽战争史研究》一书共六章十四节。前四章按高句丽发展的四个时期依次介绍了高句丽各个时期的军事活动。第五章是高句丽各个时期军队的基本状况及武器装备,第六章是高句丽军队的战术战法及防御工事。书中按照不同的时期,将高句丽军队的基本状况及武器装备进行了讨论与说明,征引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今人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高句丽的军队及其装备情况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对于高句丽军队的战术战法一章总结得详尽、具体、明确,概括为十二种战法:诱敌深入法、尾随抄击法、据险防御法、坚壁清野法、堡垒防御法、据险伏击法、长途奔袭法、越境掳掠法、半路邀击法、阵中斩首法、山地游击法、乘虚而入法等。每一战法中首先阐明其战法的特点,再举出战例,同时标明战例出自的古代文献。如“诱敌深入战法”之特点:在面临强大敌人的进攻时,故意示弱,甚至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使敌人获得可以接受的“胜利”,以此麻痹敌人,将敌人引向自己力量雄厚的区域,或聚众歼之,或使其疲惫,无功而退。以空间换取时间,以空间的扩大,迫使兵力集中之敌成为分散孤立之敌;以空间的延伸,迫使精锐之敌成为疲惫之师,不断消耗敌人的实力,为最后消灭或击溃强大的敌人,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下面所举的战例是隋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高句丽婴阳王二十三年),隋朝在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等率领的高句丽军队渡过鸭绿江,被高句丽军队引诱深入,先胜后败,几乎全军覆没。此战例出自:《资治通鉴·隋纪·炀帝上》。这也是我国学者首次对高句丽军队战术战法的全面系统总结。
目录
目錄
第一章 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军事扩张活动
第一节 邹牟王初创高句丽政权期间的兼并活动
一、高句丽政权的建立
二、对周围部落方国的兼并
三、军事扩张活动的结果
第二节 儒留王时期的进一步扩张
一、征服鲜卑
二、初挫夫余
三、迁都国内城在军事上的考量
四、与莽"新"政权的军事冲突
五、西伐梁貊
第三节 大朱留王时期的军事成就
一、重创夫余
二、兼并盖马、句荼,袭取乐浪
第四节 太祖大王至出上王时期高句丽对辽东地区的争夺
一、统一鸭绿江中上游沿江地区及图们江流域
二、向辽东地区扩张
……
內容試閱
前言
  杨秀祖先生的《高句丽战争史研究》是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7]第135号)。2009年经吉林省历史学专家组鉴定通过结项。2016年,吉林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申请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和历史与地理学院召开座谈会,祝贺这一成果的取得,总结经验,交流体会,深受鼓舞。高句丽研究院和历史地理学院召开座谈会,祝贺这一成果的取得,总结经验,交流体会,深受鼓舞。
  通化师范学院地处长白山区,是以研究长白山政治经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师范类大学。高句丽研究院则是以高句丽历史与考古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兼及渤海及东北古族古国的历史文化研究。25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完成了多篇调研报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们的关注。
  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的前身是高句丽研究所,1995年7月成立,与历史系合署办公。当时历史系主任是黄甲元教授,杨秀祖担任主管教学与科研的副主任。我是属于外聘的研究人员,同我们一起进行高句丽遗迹考察研究的还有杨春吉、倪军民、李乐营、秦升阳、李春祥、赵福香、孙金花等。研究所成立以来,得到国内大专院校、社会科学院、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母校东北师大历史系的专家教授吴枫、詹子庆、穆鸿利、韩东育、王晋新、于群等先后前来做学术报告,为我们的研究出谋划策。
  2006年,高句丽研究所扩建为高句丽研究院,增加了研究人员,吸收中文、教育、美术、音乐、外语专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参与研究,拓宽了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25年来,出版了高句丽研究著作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主办、合办高句丽与东北民族历史文化学术会议20多次。
  杨秀祖作为历史文化学院的领导,一直参与高句丽研究院的工作,是我们课题立项与研究的主要成员。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研究高句丽问题,还先后到高句丽故都集安、桓仁进行考察,对五女山城、丸都山城、国内城、太王陵、将军坟、千秋墓、五盔坟、好太王碑等文物遗迹有了深入的认识。他还参与了《高句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文献叙录》《全国首届高句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高句丽历史与文化》等书稿的编写工作。先后发表了《隋炀帝征高句丽的几个问题》《高句丽东川王位宫评传》《试论高句丽与夫余的关系》等论文。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高句丽战争史研究》书稿,并获得好评。
  可以肯定地说,《高句丽战争史研究》是近百年来第一部全面研究论述高句丽战争历史的著作。关于高句丽战争的研究从好太王碑发现以后就引起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学者的关注,主要是对好太王统治时期进行的战争进行研究。中国学者王志修、荣禧、罗振玉、金毓黻、刘节、王健群、刘永智、朴真奭等学者在考释好太王碑文时涉及高句丽救援新罗,击退百济,驱逐倭以及征碑丽、征东夫余的多次战争。既有研究论文,也有学术专著。日本、朝鲜、韩国的学者也有不少关于好太王时期的战争研究文章。如日本学者佐伯有清《再探高句丽广开土王陵碑碑文——以辛卯年倭的记事为中心》(《续日本古代史论文集》上,1972年),武田幸男《从广开土王陵碑碑文看高句丽统治的领域》(《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1979年第78集),田中俊明《关于高句丽进攻任那加罗问题》(《古代武器研究》2001年第2期),井上直树《高句丽及五世纪的东亚》(《东亚的古代文化》2002年第110集)。韩国学者李丙焘《高句丽永乐大王的伟业》(《半岛史话和乐土满洲》满鲜学海社1943年),金龙国《广开土王和海洋作战——对通沟碑文小考》(《海军》1957年第59集),张道斌《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伟业和疆域》(《自由》1976年第53集),千宽宇《关于广开土王的征服活动》(《军史》1980年创刊号),林京哲《丽济战争史再探》(《高句丽研究》2006年第24集)。朝鲜学者孙永钟《关于高句丽领土扩张的过程》(《历史科学论文集》1995年第18集),赵熙胜《广开土王陵碑碑文中的倭》(《伽耶史研究》1994年)、《关于广开土王陵碑碑文中的辛卯年倭的记事》(《历史科学》1999年第2期)。
  各国学者研究较为集中的是隋唐时期征高句丽的战争,包括战争原因、经过、结局、人物、地理、兵器,等等。如日本学者池内宏《唐高宗歼灭高句丽之役及卑列道、多谷道、海谷道之名称》(《东洋学报》1928年第17-1期),《关于讨灭高句丽之役唐军的行动》(《满鲜地理历史研究报告》1941年第16期),山崎宏《隋远征高句丽及佛教》(东京教育大学《史潮》1953年第59集),日野开三郎《唐灭高句丽及安东都护府——小高句丽研究第一章》(《史渊》1956年第64集)。韩国学者权悬奎《乙支文德和萨水大捷》(《三千里》1935年第7期),朴鲁哲《征唐主义者渊盖苏文》(《新东亚》1935年总第510、512期),丁仲焕《乙支文德使萨水响起胜利战鼓》(《韩国的人间像》新丘文化社1965年第1期),朴亨杓《渊盖苏文的西征国策和对唐战争》(建国大学《学术志》1969年第10期),李元淳《民族的胜利,智勇的将军乙支文德》(《历史人物》1979年第1期),林起焕《高句丽与隋唐的战争》(《韩国史》1994年第4期),朴宪《高句丽的军事力量和对隋唐的战争》(朝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6年),徐荣教《高句丽的对唐战争和内陆亚细亚诸民族安市城之战》(《军史》2003年第49集),李成制《高句丽与契丹的关系和隋唐与高句丽战争时期契丹的动向》(《北方史论丛》2005年第5期),金昌石《丽隋战争的背景和发展——以经济要因为中心》(《东北亚历史论丛》2007年第15集)。朝鲜学者成海《朝鲜名将论(乙支文德将军篇)》(《历史诸问题》1948年第3期)、《朝鲜名将论(渊盖苏文将军篇)》(《历史诸问题》1948年第4期),李成顺《高句丽人民反对隋朝侵略的斗争》(《历史科学》1962年第2期),余世益《渊盖苏文的政治军事活动》(《历史科学》1965年第1期),全俊显《高句丽人民反对唐朝侵略者的斗争》(《历史科学论文集》1973年)。
  与高句丽战争相关的研究论文还有日本学者池内宏《曹魏的东方纪略附关于毋丘俭征伐高句丽的(三国史记)记事》(《满鲜地理历史研究报告》1930年第12期),中尾敏郎《(三国史记)中三国相互交涉记事研究》(历史人类学会《史境》第10集1985年),田中俊明《高句丽前、中期进出辽东之路》(《朝鲜社会》1997年)。韩国学者千宽宇《高句丽70年战争》(《种子的战争》1973年第225集),朴性凤《发展期高句丽的南进过程——尤以攻取西安平、乐浪的南进特点为中心》(《美源赵永植博士华甲纪念文集》1981年),朴京哲《关于高句丽军事活动一考》(高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5年),李玉《高句丽的征服和隶民》(《第七届国际会议论文集》1988年),金漠河《高句丽的发展与战争》(《大东文化研究》1997年第32集),余昊奎《高句丽中期的武器体系和兵种构成》(《韩国军事史研究》1999年第2期)《高句丽后期的防御体系和军事战争》(《韩国军事史研究》1999年第3期),金乐起《高句丽后期的军事编制和“可罗达”》(《仁荷史学》1003年第10集),姜仙《高句丽与突厥的战争》(《高句丽研究》2006年第24集)。朝鲜学者朴晋煜《三国武器的特点以及通过它看兵种和战斗形式》(《考古民俗论文集》科学百科词典出版社1970年),文炳吾《高句丽军事制度的特点》(《历史科学》1988年第1期),朴昌洙《高句丽的城池分布和西北防御体系》(《历史科学论文集》1990年第15集),姜世叔《对高句丽兼并小国的历史考》(《历史科学》2001年第1期)。
  我国学者对高句丽战争的研究也大都集中在隋唐时期征高句丽的原因、性质、经过、结局等方面。如解如智《试论隋唐时期对高句丽战争》(《甘肃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邸生《隋唐时期收复辽东的战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0年第3期),韩升《隋炀帝征高句丽之谜》(《漳州师范学报》1996年第1期),孙玉良的《唐征高句丽的动机与效果》(《中国东北边疆研究》2003年第8期),祝立业的《简论唐丽战争中的唐罗同盟与丽济同盟问题》(《东北史地》2004年第4期)。比较系统地研究唐征高句丽的著作应该是姜维东《唐丽战争史》(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和刘炬、姜维东《唐征高句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3月)。以上论文和著作所涉及的只是高句丽某一次或某一阶段战争的历史。特别是相关论文,由于篇幅所限,很难将整个战争的全貌展示出来,更不要说高句丽705年战争历史的全部了。
  而杨秀祖的《高句丽战争史研究》则全面记述了高句丽建国以来直至灭亡各个时期的军事扩张活动及战争,从而也就完成了高句丽政权存在期间军队与战争历史的全面研究。应该是前所未有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高句丽历史文化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
  作为《高句丽战争史研究》,是要从高句丽建国的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开始,一直到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高句丽政权灭亡为止。其间705年的时间,有必要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叙述与研究,才能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恰好与高句丽政权的发展以及同中原王朝的关系密切相连。这就涉及高句丽历史的分期问题了。以往的研究,特别是考古学研究,往往以高句丽三座都城作为高句丽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即都纥升古城时期,公元前37年至公元3年;都国内城时期,公元3年至427年;都平壤城时期,公元427年至668年。如果从都城迁置的角度来研究高句丽都城与遗迹,应该没什么问题。假如依此来作为高句丽社会发展的早、中、晚三个时期,显然是不合适的。早期只有40年,中期却有425年,晚期则有240年。从高句丽政权存在的时间看,705年的时间即使不必平分,也不应该相差太长时间。若分为三个时期,每期也应该在200多年以上方为合适。
  也有学者以公元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作为高句丽前后两期的分界,并认为前期社会是奴隶制性质,后期社会是封建制性质。从空间上看,前期高句丽都城在今日中国东北,后期都城在今朝鲜境内。而在时间上仍然存在问题,前期465年,后期240年,明显不合理。至于对社会性质的认知,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人认为高句丽是奴隶社会,有人认为高句丽是封建社会,有人认为高句丽是半奴隶半封建社会,有人认为高句丽是前奴隶后封建社会。至于何时为前期,何时为后期,也还存在不同意见。
  《高句丽战争史研究》一书将高句丽政权的军事活动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第一章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军事扩张活动。
  从邹牟王建立高句丽开始直至山上王时期对周边部落方国的征服和对辽东地区的争夺。
  第二章魏晋时期高句丽的军事扩张。
  从东川王到好太王时期高句丽与慕容鲜卑争夺并占据辽东,好太王援助新罗战胜百济驱逐倭等战争。
  第三章南北朝时期高句丽向朝鲜半岛南部发展。
  由长寿王迁都高句丽军事重心南移至阳原王统治时期由军事进攻逐渐转为防御的情况。
  第四章隋唐时期高句丽在同中原王朝的战争中走向衰亡。
  记录了隋唐时期中原王朝与高句丽之间的关系变化,以及战争原因、进程、结局和高句丽灭亡前后的情况。
  将高句丽军事战争历史分为两汉时期、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进行考察研究,应该是一种优越的选择。
  这样将高句丽历史纳入中华各民族发展史中加以综合性考察,而不是孤立地看待高句丽史,既客观地把高句丽政权产生发展的历史与玄菟郡、辽东郡及周边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同时也将高句丽与战争对象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做不仅符合中国正史中记载高句丽军事扩张活动的情况,也与好太王碑等其他考古资料记录的内容相符合,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军事活动旨在稳定和巩固高句丽政权,吞并周边的部落方国,如沸流、荇人、北沃沮、盖马等,不断增强军事实力,开始向辽东用兵。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鲜卑族势力较强,成为高句丽争夺辽东郡的主要力量。经太祖大王至好太王几代人的努力,在公元5世纪初占领了辽东郡。此前,好太王的父辈已将势力发展到朝鲜半岛北部的乐浪郡。好太王时期,还多次出兵援救新罗,打败百济,成功地驱逐了侵入朝鲜半岛南部的倭人军队。这些使高句丽军队完成了步兵、骑兵和水军的多兵种建制,统治范围也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实力强大,遏制了高句丽向中原发展的趋势。南北政权同时加强对高句丽王的册封和赏赐,使高句丽长寿王统治时期与南北朝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臣服状态,并将军事扩张的矛头指向朝鲜半岛南部。长寿王将都城从集安国内城迁到朝鲜平壤,并开始向新罗、百济用兵。隋唐时期高句丽向新罗、百济用兵和扩张的政策不仅没有收到效果反而引起新罗、百济向北进军,在战争中高句丽与新罗之间的盟友关系破裂,逐渐走向敌对,与百济逐渐组成联盟。随着隋唐大军的多次征伐,高句丽军事力量遭到严重打击,加之高句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最终被唐朝和新罗灭掉。这样的分期叙述,使战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过程完整,层次清楚。
  《高句丽战争史研究》一书共六章十四节。前四章按高句丽发展的四个时期依次介绍了高句丽各个时期的军事活动。第五章是高句丽各个时期军队的基本状况及武器装备,第六章是高句丽军队的战术战法及防御工事。书中按照不同的时期,将高句丽军队的基本状况及武器装备进行了讨论与说明,征引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今人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高句丽的军队及其装备情况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对于高句丽军队的战术战法一章总结得详尽、具体、明确,概括为十二种战法:诱敌深入法、尾随抄击法、据险防御法、坚壁清野法、堡垒防御法、据险伏击法、长途奔袭法、越境掳掠法、半路邀击法、阵中斩首法、山地游击法、乘虚而入法等。每一战法中首先阐明其战法的特点,再举出战例,同时标明战例出自的古代文献。如“诱敌深入战法”之特点:在面临强大敌人的进攻时,故意示弱,甚至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使敌人获得可以接受的“胜利”,以此麻痹敌人,将敌人引向自己力量雄厚的区域,或聚众歼之,或使其疲惫,无功而退。以空间换取时间,以空间的扩大,迫使兵力集中之敌成为分散孤立之敌;以空间的延伸,迫使精锐之敌成为疲惫之师,不断消耗敌人的实力,为最后消灭或击溃强大的敌人,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下面所举的战例是隋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高句丽婴阳王二十三年),隋朝在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等率领的高句丽军队渡过鸭绿江,被高句丽军队引诱深入,先胜后败,几乎全军覆没。此战例出自:《资治通鉴·隋纪·炀帝上》。这也是我国学者第一次对高句丽军队战术战法的全面系统总结。
  《高句丽战争史研究》一书中,大量地征引中国史书《后汉书·高句丽传》《三国志·高句丽传》《魏书·高句丽传》《宋书·高句丽传》《梁书·高句丽传》《北史·高句丽传》《隋书·高丽传》《旧唐书·高丽传》《新唐书·高丽传》和朝鲜史书《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东国释略》《东国通鉴》中的记载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参照好太王碑等碑碣石刻文字和考古发掘资料进行考证和比较研究。史料翔实,论述充分,语言流畅。在附录中增加了高句丽二十八王表,高句丽军事大事记,《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战争史料编年。这些对于深入阅读和理解本书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高句丽历史久远,资料记载尚有舛误和不足,特别是古代地理资料的缺乏,使我们对于高句丽战争发生的地理位置、行军路线、交战双方态势变化等问题的认识,还存在某些差距和不足,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研究的地方。


《高句丽战争史研究》:
  四、与突厥的军事冲突
  突厥是居住在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地区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其祖先原活动区域为今中亚地区叶尼塞河上游一带,是丁零族的一支,曾为匈奴所役属,故有匈奴别支之说。由于匈奴的侵扰和压迫,突厥南迁于我国新疆天山地区。西晋末年,突厥被称为“杂胡”,臣服北凉政权。大明四年(公元460年,高句丽长寿王四十八年),北凉政权为柔然汗国所灭,突厥成为柔然汗国掳掠的奴隶,被迫迁居于金山(今新疆阿尔泰山)南麓,为柔然汗国锻冶铁器,后利用柔然汗国内乱及与高车王国的战争逐渐摆脱了其统治。公元六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突厥同中原汉族发生联系。六世纪五十年代,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建立突厥汗国,其次子俟斗(木杆可汗)继位后,通过战争统一了漠北地区,随后西破挹怛,东败契丹,北并结骨,其版图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成为我国北部地区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
  高句丽与突厥的军事冲突应发生在木杆可汗即位之前,即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攻城略地、扩张势力的过程中。
  关于高句丽与突厥的军事冲突,《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做_“如下记载:
  “七年(公元551年)秋九月,突厥来围新城不克,移攻白岩城,王遣将军高纥领兵一万拒,克之,杀获一千余级。”
  新城是高句丽的一座重要山城,又称高尔山山城,位于辽宁省抚顺市区西部的高尔山上,修建于咸康元年(公元335年,高句丽故国原王五年),是适应战争的防御需要而修筑的。“新城四面环山,城墙随山势起伏,用土筑造,周围约八里,有东、南、北三门,南门是正门,也是山水外泄的水道。城外西南还有土筑壕堑数道,连接山城外壁。”④地势险要,城墙坚固,防御设施完善,易守难攻。太清元年(公元547年,高句丽阳原王三年),高句丽对新城进行了重新修缮,使之更加坚固。
  天正元年(公元551年,高句丽阳原王七年),突厥军队呼啸而至,包围并向新城的高句丽守军发起进攻。凭借完善的防御工事,高句丽守军顽强地抵抗了突厥军队的进攻,使突厥军队的进攻归于失败。随后,突厥军队移师进攻高句丽的另外一座山城——白岩城。
  为解新城、白岩城之围,高句丽阳原王派将军高纥率军队万余人,抵御突厥军队的进攻。在白岩城下,高句丽援军与守军里应外合,奋勇作战,一举击败突厥军队,歼敌千余人,迫使突厥军队退走。此后,直到高句丽被唐朝灭亡,在众多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再也没有见到关于突厥军队对高句丽进行侵扰的文字记载。
  突厥是游牧民族,其军事力量非常强大,骑兵是突厥军队的主要兵种。据史书记载,木杆可汗拥有控弦之士数十万人,如果突厥是蓄谋对高句丽发动进攻,那么,以这样强大的军事力量与高句丽进行军事较量,高句丽是难以承受的。高句丽与突厥的军事冲突,应当被视为一次偶然事件,文献对双方冲突的记载非常简单,既没有突厥攻打高句丽使用军队的数量,也没有关于战争过程的记录,是否突厥军队四处攻城略地时偶尔触及高句丽,值得研究。由于缺乏客观翔实的历史资料,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从历史的角度看,高句丽军队打退了突厥军队的进攻,而且突厥军队也没有继续对高句丽进行报复性的进攻,对于高句丽来说,实属幸事。
  纵观南北朝时期,在长达一百八十年的时间里,高句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频繁不断地向朝鲜半岛南部地区进行扩张,使高句丽的疆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扩大。同时,它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凭借娴熟而灵活的对外交往手段,与中原地区各政权保持了一种非常良好的关系,使高句丽成为我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实力强大的地方政权,为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首先,高句丽的军事行动扩大了高句丽的疆域,使高句丽的领土版图向西、北、南三个方向均有所拓展,成为其历史上幅员最为广阔的时期。
  高句丽的西部疆界。好太王统治时期,通过对辽东、玄菟两郡的占领,高句丽的疆域已经达到了辽河流域。长寿王时期,高句丽助魏灭掉了北燕政权,在处理“北燕事件”的过程中,高句丽从北燕得到了北燕政权武库中的部分军事器械和为数不多的人口,领土面积也有所扩大,其边界向西推进到大凌河一带,与北魏为邻。由于高句丽在政治上妥善地处理了同北魏及北朝其他各政权的关系,不断地以称臣纳贡换取它们的信任,此期高句丽与北朝各政权从未发生战争,高句丽的西部边界在推进到大凌河一带以后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状况。
  高句丽的北部疆界。好太王统治时期,高句丽通过对夫余进行军事打击,使它的北部边界逐步达到了松花江流域。南北朝时期,与高句丽为邻的扶余政权,在高句丽及其周边各政权的不断打击下日趋衰落。建武元年(公元494年,高句丽文咨明王三年),扶余国“为勿吉所逐”,其国王及妻孥“以国来降”。⑧扶余国向高句丽投降,使高句丽基本上占有了夫余旧地,即使扶余国的部分领地落入勿吉手中,高句丽也应当占有其部分领地。这样,高句丽的北部边界与勿吉为邻,即《周书》所称之“北邻靺鞨”,从而使高句丽的北部边界稳定在松花江流域,相当于今吉林市至农安一带。⑤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