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一城清韵

書城自編碼: 381722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陈小玲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18688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9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华夏衣裳 汉服制作实例教程
《 华夏衣裳 汉服制作实例教程 》

售價:HK$ 178.8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一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一卷) 》

售價:HK$ 189.6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售價:HK$ 178.8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售價:HK$ 118.8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售價:HK$ 154.8
战争的幽灵
《 战争的幽灵 》

售價:HK$ 105.6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 》

售價:HK$ 225.6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学会当领导:优秀员工的晋升之路 》

售價:HK$ 78.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8.8
《 风雪新天路(世界上海 拔zui高的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建成记。) 》
+

HK$ 56.3
《 童年书(纯手记童年,稚心书故乡散文随笔) 》
+

HK$ 72.5
《 在路上(花开花谢佛自在,山上山下真如意) 》
+

HK$ 62.5
《 酒事江湖(百位当代文学名家,百篇风雅江湖酒事。) 》
+

HK$ 87.1
《 云雀叫了一整天 》
+

HK$ 39.2
《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新版) 》
內容簡介:
《一城清韵》分上下两册,上为散文集,字数130000左右;下为诗集,约1549行。散文集《向美而行》分四辑:一城旧事;依依土楼;恋恋村落;家乡情韵。以人文地理空间为脉络,以名胜为架构,以具有补白意义的散文、文化随笔的色彩语言来讲述漳州故事。诗集《与美相伴》分五辑:故乡写意;闲来拾趣;心有所依;时光颜色;花开有心。记录大自然、生活在不经意间迸发出的诗性和美意。陈小玲,笔名慧心。闽南日报社高级编辑、总编助理。福建省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闽南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校外(业界)硕士生导师、客座教授;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2008年被评为“第八届福建省十佳新闻工作者”;2020年入选第二届漳州市文化名家。2018年,散文集《多少情怀合收藏》入选漳州作家丛书,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關於作者:
陈小玲,笔名慧心。闽南日报社高级编辑、总编助理。福建省漳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
2008年被评为“第八届福建省十佳新闻工作者”;2020年被遴选为第二届漳州市文化名家;2021年入选漳州市第二批高层次现有人才。
在职业生涯中,数篇文学作品在全省、全国等报纸副刊作品评选中获高奖。2018年,散文集《多少情怀合收藏》入选漳州作家丛书,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目錄
一城清韵(上)

目录
001??虚实相生(序)/曾丽琴

第一辑?一城旧事

004??一弯江水绕城过
027??寄放在西林村的千年记忆
046??漳州的宋朝皇城——赵家堡
057??别样的九峰古镇
068??牌坊,盘亘一场历史荣耀
080??古城觅年画
092??漳绣,在岁月拐角处兀自暗香
102??那一朵盛开了千年的花——水仙花
110??一片树叶的洪荒之力
125??“年兜”演绎的情

第二辑?依依土楼

136??大地土楼的神韵
146??庄上大楼:怀抱小青山的一座城
158??带着家族“胎记”的楼——延安楼

第三辑?恋恋村落

168??暧暧远人村
175??黄田古村的历史镌痕
180??葛竹的喧嚣与静谧
187??新罗,绽放属于自己的性灵
194??云水谣的禅境
199??后坊古韵

第四辑?家乡神韵

212??花香袅绕20年
220??四座桥,串起漳州的古与今
226??常常,我想起那条路
230??“骑”乐无穷
234??南湖之美
238??白鹭款款飞
242??家乡的“克拉克”瓷
246??茶香无边,清芬来自远山
253??一条高速路带来的美丽变迁
258??遇见村史馆
263??流淌在时光里的绵长锦歌
266??品味高甲戏

270??后记

目录
001??时间内外(序)/曾丽琴

第一辑?故乡写意

004??陪着你走一段
006??到古城去
009??到过,就很美
010??蔡家堡
012??后巷6号
014??古兵寨
016??水上的翅膀
018??梁岗山
020??葛竹映像
021??望着你

第二辑?闲来拾趣

026??木偶戏
028??剪?纸
030??客家山歌
032??古?琴
035??插?花
037??水下舞蹈
039??禅?舞
041??一杯茶
043??绶带鸟
044??守着会唱歌的画布
045??夏日感怀

第三辑?心有所依

050??星?光
052??黄昏,面朝大海
054??停不下
056??致母亲
058??你的名字
060??微?语
061??脚?印
063??远?方
065??同一轮明月
066??断?章
068??夜?归
070??盛放之美
071??邂?逅
073??最新的羽翼
075??行?客
076??欢?歌
079??夜的抒情诗
080??灯
082??水影里的光芒
083??邂逅滇池
085??距?离
087??小木屋
089??蝴?蝶

第四辑?时光颜色

094??晨?曲
095??午?后
097??黄?昏
100??早?春
101??春日缓缓
102??致三月
104??远在春天
105??清?明
107??端?午
109??中元节的月
111??立?秋
113??南方的雪
114??白?露
115??总有一首歌
116??最后一缕阳光
117??时光颜色

第五辑?花开有心

122??一朵昙花
124??写意红树林
126??银杏树
128??水性杨花
130??水仙花
131??水仙花海
132??三角梅
134??蓝雪花
136??洋桔梗花
137??滴水观音
139??彼岸花
140??火炬树
141??美人蕉
142??无花果
143??黄金风铃木
144??菊
145??玫?瑰
146??木芙蓉
147??茉莉花
148??龟背竹
149??根
150??狗尾巴草
151??桑

153??后记
內容試閱
家国情怀?秋水文章

(代序)
1905年,瑞典文学院给波兰获奖作家显克维奇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只有在生活富裕、精力充沛的民族中,才有可能产生丰硕的文学之果,因为贫瘠的土地开不出绚丽的花朵。”陈小玲的诗文,正是在闽南漳州这块多民族聚居、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开出的花朵、结出的果实。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家国情怀,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主题和主线,而“抒情”和“言志”,则是诗歌和散文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陈小玲的诗文,以其深厚的历史情感、丰富的人文情怀、有真意的山水旨趣、平淡自然的艺术追求、独特的知性之美,承袭了这一传统。
一、深厚的历史情感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文学创作活动,就是人们以社会历史为根源,以现实生活为触发,化历史意蕴为民族情感和个人意志的精神活动。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作家以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把握一定社会历史内容的精神创造活动的过程,是审美心理因素与社会历史因素以文学形态表现出来的交融和统一。文学创作心理与社会历史的统一,是文学创作的最基本规律之一。陈小玲的诗文,“将自己创作的根须深深植入过去的土壤”,以闽南漳州的历史为主要题材,以现代人的语言活化了闽南漳州的历史,比较系统、全面、形象地反映了这一地区丰厚的人文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厚的历史情感,展现了作者真挚的家国情怀。
陈小玲的许多诗歌属于怀古诗,蕴含着对历史的探寻和追溯,以诗的意象表达对历史的怀想和感悟。如在《古兵寨》中她写“独立在远山/孤独在海岛/经历着无法拒绝的构思/守着千年不变的水流与阳光/浓烈的风/是唯一的表白”;再如《蔡家堡》“蔡家堡是一位本真的汉子/悠悠的影子下/长长的胡同/圈住了这个春天/一树盛开的花事/一墙红砖石缝沁人的草药香……/我笔直地站在被热闹忽略的巷口/以某种方式接受洗礼”;再如《到古城去》“到古城去/寻风/寻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滋味/风拂杨柳的温柔/千年月光哗哗/流过时间长廊/这一刻/多少远古的故事/停栖在月亮之上/时间的暗香/从我们身边溜过”。但最突出的,还是她在散文中对于漳州历史的追忆和修复,在对乡土历史的回眸中,重光历史的意蕴。收入本书的散文,共分四辑,其中三辑主要是写故乡的历史,如第一辑“一城旧事”、第二辑“依依土楼”、第三辑
“恋恋村落”,主体内容都是关于闽南漳州历史或历史遗迹的。其中,《一弯江水绕城过》《寄放在西林村的千年记忆》《漳州的宋朝皇城——赵家堡》《别样的九峰古镇》都是这方面典型的代表作品。如《一弯江水绕城过》,以漳州母亲河九龙江为主线,穿起了整个城市的历史。写九龙江的缘起:龙溪县志记载,“梁大同六年,有九龙昼戏于此,盖龙溪之所由名”。九龙江也因此得名。写漳州地区开发的历史,从唐垂拱二年
(686年)“开漳圣王”陈元光始建州治,到开元四年(716年)迁址李澳川,西林作为本州重镇长达三十年之久,形成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沿着西林村指示牌,去凭吊古漳州的郡治所在地——漳州郡衙遗址。漳州郡衙还留有一千三百多年前真切的遗迹,风云依旧,怎么看都感觉气象不凡。”写陈元光开漳的历史功绩是:威镇闽南惠及万民。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朝皇城赵家堡:“在改朝换代之际,宋代赵氏皇族为了‘政治避难’,先后有两批皇族成员来到漳州隐居,历经艰难曲折和世事变迁,世世代代在漳州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如今已有子孙数千,大都成为道道地地的漳州人。”写历史人物,如东汉著名的“大树将军”冯异,有一个近乎童话的传奇。在冯异隐居的地方长泰后坊村,为纪念他,当地百姓把当年促使冯异留下来的那棵老樟树取名“大树将军”,每年农历三月十四,都要对“大树将军”顶礼膜拜,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写儒家心学学派代表人物王阳明,向朝廷提出建县奏疏,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设平和县,县址就在九峰。由王阳明亲自设计的县衙门、城隍庙、文庙等一大批建筑相继投建,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关系,有时竟如此生动而奇妙……”,王阳明被后人称为平和“县父”。写历史上的宗教人物“惭愧祖师”,圆寂前,认为自己一世未能广度众生,所救之人还不多,所修之行还不深,心觉惭愧,告其众曰:“吾今当寂,汝等可守吾清规,七日后藏骸于塔,号为惭愧,示现此地。”弟子在他的灵骨塔写上“惭愧”二字,因此称“惭愧祖师”。写漳州农业开发发展的历史,漳州农业开发,可追溯到陈元光开漳初期。唐化里,可以说是陈元光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政策的试验区。西林这小小的村庄,因为是唐朝陈元光开漳郡衙所在地而变得不平凡,俗称“开漳第一村”。写漳州茶的栽培历史以及历史文化名人的茶缘逸事,如《历史循着叶脉:感格一座城》,在漳州广袤的土地上,茶可谓无处不在。茶风盛行,可追溯到朱熹知漳时的倡导。写古村落的历史,如《黄田古村的历史镌痕》:“初冬时节,当我游走在全国传统古村落——山水画般的漳州市平和县黄田村时,我的眼光就被那经受岁月洗礼的土楼群所牵引,而脚踩着鹅卵石、青石条,目睹那黄泥垒就的沧桑古墙、独具特色的古井,更让我感到仿佛在穿越中与一位老者对话,那典雅古朴、内敛沉稳的气质,让我不得不在敬佩与迷离中,多了一份对它了解的迫切,也多了一份对它的敬重……”“黄田无疑是美的。土楼、古井使古村落显露出一种历史的纵深,一种文化的渊厚,一种乡间文化的积淀和折射,可以说,古村落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足迹。”写天宝大山,1932年我国工农红军漳州战役胜利,“当年,就在这里,毛泽东率领东路军攻打漳州时打响了决定性一仗”;写南山寺——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进行革命活动的秘密场所,陶铸重访南山寺赋诗“南山古寺规模在,含笑依然花满枝。鬓白重来千百感,江山妩媚故人稀”;写革命老区和工农红军,革命老区葛竹村,解放战争时期是闽南地委机关和游击队的革命根据地,石阶古道留下了许多红色的光辉足迹,等等。就像作者在《一城旧事题记》中所描摹的:“轻叩岁月门环,打开漳州尘封的记忆”“漳州是一个‘大贤过化之邦’,被称为‘海滨邹鲁’,“在历史的年轮中,我遇见了岁月深处的片片往事”。
自古及今,漳州的历史,从蛮荒之地的开垦,到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记忆,乃至今天的繁盛富足,她的笔触,都一一描绘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陈小玲的作品彰显了闽南漳州历史的时代价值,是闽南漳州历史的承继者、吟咏者。
二、丰富的人文情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凝结着作者对文化精神底蕴的深入思考,蕴藉着丰富的文化意识形态,表征着作者和社会公众抒发主观情感、获得精神慰藉的深切文化需求,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文学的精神土壤,影响和制约着作家的价值取向、精神境界。文化为文学作品注入灵魂,文学充盈着文化意蕴,文学与文化,相互浸润、相互影响、一体发展。陈小玲的诗文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复活了闽南漳州的文化遗存,延续了闽南漳州独特的文化基因,彰显了闽南漳州独特的文化标志,重新描摹了闽南漳州独特的文化符号,对闽南漳州历史文化充满敬畏和责任,蕴含着深沉的文化情怀。
漳州,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考古发现证明距今约一万年左右已有人类在这里活动,是南国的一片文化沃土: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南靖土楼;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号称“闽南碑林”的云洞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史学界和建筑界专家学者称为“国之瑰宝”的赵家堡;有五十三座保存完整土楼的云水谣古镇以及各种文化遗存……这一切,都在陈小玲的笔下得以展现。如在《一弯江水绕城过》中写了新石器至商周时代古闽越先民的重要遗迹摩崖石刻,写古文化地理遗存九龙壁,是两亿多年前的海底沉积岩,质地坚硬,光度很强,酷似碧玉,古时称为“茶烘石”,是献给朝廷的贡品,康熙皇帝用过的茶烘石枕,至今还保存在故宫博物馆里。写西林村独特而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圣王巡安”。“圣王巡安”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称巡城。绣旗在前引导,四名身着戏装的童男抬一对宫灯先行,土地神居前开道,元帅马仁、军师李伯瑶、王子陈珦、王女陈怀玉、圣王祖母魏敬、夫人种氏紧随,圣王陈元光殿后。巡城队伍由鼓乐队簇拥,伴之于以锣鼓笙笛,所到之处,鞭炮齐鸣,各路口摆设香案恭迎。这一环节是感念陈元光常年带兵巡察四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恩德。第二个环节称鉴王。巡城礼毕,神像集中排列于供桌前,在笙歌鼓乐中,人们接踵摩肩前来献供礼拜,寄托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第三个环节称走尪。祭拜献供盛典后,在村中耆老指挥下,将预先选定的青壮年男子编成组,每组六人,各擎一尊巨型木雕神像,列队待发。起点与终点各设两位礼炮手,专门司鸣放连响炮,而神像前有两人鸣锣开道,其后又有一个执罗伞者撑遮神轿,等鼓擂炮响三声,各组擎着神像,协力飞奔,到终点时,礼炮再连鸣三声。这一环节形象地再现了开漳将士驰骋疆场的威武雄壮场景,集速度、气势、美姿于一体,后来演绎为一种民间体育运动。“圣王巡安”从农历正月十一开始,历时一周。从“开漳第一庙”威惠庙出发,巡视整个城区,寄托着人们对“开漳圣王”深深的缅怀和感恩之情。写文化名人,写书院文化,如松洲书院,是漳州教育的发端,也是福建省最早的书院之一。写九龙江龙文区,境内左边有云洞岩,为明道学家蔡烈读书处,洞壑奇特,题刻众多;右边有白云岩,为宋郡守朱熹解经处。朱熹于绍熙元年(1190年),以花甲之年出任漳州知州。在任期间,兴官学,育人才。人们为表达对朱熹的敬仰之情,立了“朱文公祠”。明代嘉靖年间,龙溪人蔡烈定居“鹤室”,研究程朱理学,号称“鹤峰先生”。如今云洞岩保存着一百五十多处摩崖石刻,其碑铭曰:“鹤峰千仞,龙江数曲,中有一丘,其人如玉。”写闽南漳州大地土楼的神韵: 二宜楼,是布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防御神妙奇特细致周密,那随手关闭与开启门过程,就像是在守护幸福与拒绝灾难;庄上大楼,是怀抱小青山的一座城,独特光彩、自成一体的大家族城堡传奇,二十四载始造一城,立志高远,人文流韵犹存。作者写道:“每一座土楼对我都像是一个愉快欢乐的邀请,是诗与美的邀请,是几百年漫长历史的邀请。”“我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领略大地土楼群三座楼的神奇,领略它们是如何以最和谐、最默契的方式,让自己与周边环境融合在一起,成为这一片土地的一角怀抱。在不知不觉中,土楼的美与奇,镌刻到我的记忆里了。”“和睦而居、仁爱孝义、尊亲厚生,该是土楼最温暖最深刻的内容。当我们与土楼片刻交汇的瞬间,便激活了深藏于历史深处的文化记忆。”写古村落文化遗存赵家堡,是赵宋皇族后裔于明朝万历年间仿照古都汴京的布局立意建造的防寇城堡,赵家城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作者写道:“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传统村落承载着荣耀,有的像满腹经纶的老人,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有的代表着特定环境中和谐的人类聚居空间;有的崇尚一种寓意深刻的文化环境……让人意犹未尽。”写牌坊,是特殊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符号:牌坊是盘亘一场历史的荣耀;文牌坊出类拔萃神思渺远,武牌坊雄壮威武气宇轩昂,状元坊殿试夺魁提振学子。写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甲戏最为精彩:“品味高甲戏,如独坐残阳如血的寂寞黄昏,独酌一坛酝酿了数百年的好酒。掀起泥封,一杯一杯,一口一口,且静静默默慢慢啜饮。”“高甲戏是属于乡村的。它植根于乡野民间,是闽南地区的‘活文物’。能够在多年以后重新品味记忆里的高甲戏,也是一种幸福。高甲戏,那是一曲传唱不衰的传奇。”写漳州木版年画,是古城一份元气淋漓的自信:“漳州木版年画是刀与版的对话、色与纸的对话,更是年画艺人与传承在对话、人与岁月在对话……体现了闽南文化积淀和传统民俗的审美情趣,记录了大量的珍贵的人文信息,充分地展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写民间艺术奇葩漳绣,是在岁月拐角处兀自暗香,是万千灵动入漳绣、尺幅凝聚画绣功。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流淌在时光里的绵长锦歌等等。对闽南漳州文化的讴歌,同样是陈小玲诗歌的主题内容。如写《木偶戏》“最恢宏的民间乐阵中/掌上憨拙、率真的人儿/款款而来/在多年以后/在古城/遥遥与你对视/它们不会说话/却擅长用无声的语言诉说/诉说一个个久远或离奇/但注定是烟火萦绕的故事/熟悉的乡音不再是虚幻/轻轻掸去历史尘埃/它们正在演绎厚厚的史书/
千年之上?千年之下/那些掌中千古的英雄/正在继续着人生/
生命中的生命”;写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客家山歌是“六百余年的风情相续/音韵从未失落/没有琴键也没有丝管/
如水的清唱/风尘仆仆地流来/漫过山坡?漫过耳际”“歌声宽阔辽远/吐着香馥的气息/黄澄澄的麦子海潮般涌起”“歌声明亮而灿烂/藏不住的欣喜/从河面溅起?从峭壁滚落/给春天以绚烂的光彩/给山涧以清泉/给荒芜以魂魄/连绵在千里松涛之上/旋舞在烟霭山顶”;写《古琴》“内心安静/琴声就响起来了/它会沿着一轮明月/沿着半山/沿着云水/弥漫在风走过的地方”;写《插花》“清雅素净的花瓶/在等待一场不期而至的花开/时光静寂缓慢/一枝一枝花朵躲在幕后/馨香在微风中飘动/耀眼的?不起眼的/妩媚的?淡雅的/张扬的?低到尘埃里的/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存在/不同的花朵/一样的欢欣/眼前的花瓶满含神秘/有一种不流俗的风骨”“视着/不由得构想着心中的故事”。
文化,积淀着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追求,是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从这个意义上来阅读、体味、理解陈小玲的诗歌和散文,以时代的视角重新审视和领略闽南漳州璀璨的文化,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闽南漳州文化对于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也会更深切地理解陈小玲这位闽南漳州文化的礼赞者、讴歌者。

一弯江水绕城过
我从来没有详尽而细致地描绘过它——漳州母亲河、福建第二大河流九龙江。我之所以热爱,除了可以感受山水意境,还在于那些可以描绘的人文、自然景观。它优雅得厚重,又厚重得优雅。痴顽如我,必须常常置身其间,才能获得不断醒悟。
站在家里阳台,九龙江是那么近。不同于潺潺流水和湍急飞瀑,显得那样江宽水稳、静水流深的样子。几年前,我曾参加过一次北溪采风活动,从新圩下船,顺流而下,到海澄上岸,在五篷船上度过近两天的时光,这才发现,原来所见的不过是九龙江的一隅。



九龙江,名头其来有自,九龙戏江之谓,充盈着神秘气息。
它有一条干流、两条支流。干流叫北溪,漳平处在北溪的上游。两条支流一条叫作西溪,一条叫作南溪。干流北溪全长258公里,与支流西溪汇合后流过漳州,在即将入海的河口与支流南溪汇合,然后在厦门港对岸注入台湾海峡。
北溪发源漳平岭头,绵延百余里,汇入华安有名的龙潭。龙潭,又名九龙潭、漫潭。龙溪县志记载:“梁大同六年,有九龙昼戏于此,盖龙溪之所由名。”九龙江也因此得名。龙潭内两山夹峙,岩峻岸峭,船只通往像在瓮中行驶,迂回近二十里,水色山光,瞬间百变,自古有“龙潭十八景”美誉。西岸杨梅岭曾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用兵处,当时的军营揭鸿寨遗址尚存,仿佛已被时光遗忘了;东岸玳岭绵延接良岗山。从峡口逆流而上,一眼便可望见崖石上楷书“龙潭”两字,这是清乾隆年间、任过睢宁县令的赵玳麓所题。沿西岸泛舟而上,一扇巨大的岩壁雄峙岸边,上有明隆庆庚午(1570年)举人赵德懋题刻“九龙戏江处”。附近岩石上还有“月到风来”“潭影宜人心”“江风山月”等石刻。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往往在风景绝佳处设置亭台轩榭,供人赏玩。传说赵德懋勘出有龙脉自良岗山逶迤而来,欲下漳州,特意筑亭留龙,于是有了咒龙亭。临水有一石突兀,称“龙舌”亭,镌有一副楹联。赵德懋题“仰首高山留趾迹”;赵怀玉续“问流活水到源头”。亭壁间有一则《修路记》,描述了这里“四省通衢,万人过迹”的航运盛况。距亭不远,有喜雨碑屹立岸边,碑文记载了明万历壬寅年(1602年)的一次求雨活动。喜雨碑上方是喜雨亭,遗憾的是已不见踪迹。
汰溪是北溪的支流,从溪口上溯十多里,就到了仙字潭。汰溪在此作之字形回,危崖峭壁。北岸崖壁上有凿刻的文化符号,因无人能识,故称“仙字”。这一带摩崖石刻是新石器至商周时代古闽越先民的重要遗迹。1957年调查发现6处13组50多个文化符号,其中一处为汉题刻;2004年,在原有石刻上游发现2处5组10个文化符号。石刻似字但又有别于传统观念上的文字,似画但又过多抽象变形,内容目前仍无解,有待进一步考证。它是东南沿海史前石刻最重要的代表作。摩崖石刻经过漫长岁月风雨剥蚀已漫漶不清。从对岸看,无法看清其丰富的表情;船靠近,“仙字”则近在咫尺,轻盈柔美,仿佛舞者,陶醉在天地间。1915年岭南大学黄仲琴教授考察著文后,许多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华安的古石刻极其丰富,除仙字潭外,新圩蕉林巨石上刻有众多的蛇形图腾,华丰镇石门坑的石刻,湖林乡的石井村的石刻,马坑草仔山的蛇形石刻,高安的星象图石刻……
从华安县华丰镇出发,沿溪边公路蜿蜒南去,转眼就到了龙头峡。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来这里探险,有游记为证。
徐霞客22岁开始,历游祖国名山大川,进行地理考察,先后到过江苏、浙江、陕西、福建、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留下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传世巨著《徐霞客游记》。他曾三次到漳州,先后考察了明代时归漳州管辖的宁洋、漳平两个县,龙溪南靖、漳浦、平和等地,足迹遍布。明崇祯元年(1628年),徐霞客“发兴为闽广游”,于二月二十日离家起程,三月十三日跨越仙霞岭到达福建浦城,因泉州、兴化一带的道路为海盗所阻,便绕道南平、顺昌、永安,于三月二十七日进入漳州地界宁洋县(今漳平市双洋镇)。这里是九龙江北溪的发源地,以马山岭分水为界,岭北之水流入建溪,为南平地界;岭南之水流入九龙江,属漳州地界。徐霞客欲探明九龙江的源头,须从这里开始。他从宁洋溪乘船经漳平南下,四月初二经漳平到华封(今华安县城,当时是龙溪县辖地),沿途对北溪中上游的河流走向、险滩地段、两岸景物等,进行仔细的观察与记录。他在《闽游日记》中,对九龙江北溪是这样描写的:“初二日,下华封舟,行数里,山势复合,重滩叠溜,若建溪之太平黯淡者,不胜数也。六十里,抵华封。北溪至此,皆从石脊悬泻,舟楫不能过,遂舍舟逾岭。初三日登岭,十里至岭巅,则溪水复自西来,下循山麓,俯瞰只一衣带水耳。又五里,则坠落然直下。又二里,抵溪。舟行八十里,至西溪西南。陆行三十里,即漳郡。顺流东南二十里,为江东渡,乃兴泉东来驿道也。又顺流六十里,则出海澄入海焉。”他以九龙江同闽北建溪相比,发现这两条江发源地的高程差不多,而“宁洋之溪(即九龙江上游),悬溜迅急,十倍建溪”。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别呢?原因就在于建溪从发源地到入海口有800多里,而九龙江北溪从发源地到入海口只有300多里。于是,徐霞客得出“程愈迫则流愈急”的结论。
崇祯三年(1630年)七月,徐霞客第二次起程前来漳州。他对九龙江的考察兴犹未尽,特别是华封至漳州的险滩河段。这一次,他仍走上回来漳的路线,沿途游览了浦城的浮盖山、龙洞及永安的桃源洞,而后从宁洋县乘船,于八月十七日至华封,十八日对九龙江北溪的险滩进行重点考察。他在《闽游日记》中生动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滩高石阻,舟不能行也。十里,过山麓。又五里,跨华封绝顶。溪从其下折而西去,遥望西数里外,滩石重叠,水势腾激,至有一滩纯石,中断而不见水者,此峡中最险处……乃北下三里,得村一坞,以为去溪不远,沿坞西行里许,欲临溪不得路,始从蔗畦中下。蔗穷,又有蔓植者,花如豆,细荚未成。复践蔓行,上流沙削下不受履,方藉蔓为级。未几蔓穷,皆荆棘藤刺,不能入,初侧身投足,不辨高下,时时陷石坎、挂树杪。既忽得一横溪,大道沿之,西三里,瞰溪咫尺,滩声震耳。谓前所望中断之险必当其处……觅下溪之路久不得,见一小路伏丛棘中,乃匍匐就之,初犹有路影,未几下皆积叶,高尺许,蛛网翳之,上则棘莽蒙密,钩发悬股,百计难脱。比脱,则悬涧注溪,危石叠嵌而下,石皆累空间。登其上,始复见溪,而石不受足,转坠深莽。余计不得前,乃从涧水中,攀石践流,遂抵溪石上。其石大如百间屋,侧立溪南,溪北复有崩块壅水。水既南避巨石,北激崩块,冲莫容,跃隙而下。下即升降悬绝,倒涌逆卷,崖为之倾,舟安得通也。”徐霞客考察险滩之后,又继续乘船沿江而下,于第二天到达漳州府署与族叔徐日升相会。
两次游北溪,徐霞客都留下了精彩游记,可惜他只看到了这一带的汹涌险恶,却未能领略到九龙壁的神韵气势。从龙头峡到金山峡10公里左右,两岸九龙壁光洁耀眼,与山相连,与水相溶,垒垒叠叠,蔚为奇观。经千年岁月淘洗,这“未琢之玉”九龙壁裸露身姿,千姿百态,蜿蜒展布。因为有“九龙壁”为伴,这里的空气弥漫着悠远的风雅物语。
据载,九龙壁是两亿多年前的海底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在与花岗岩接触中,受地压温热变质而成的。它的质地坚硬,光度很强,酷似碧玉,古时称为“茶烘石”,是献给朝廷的贡品,康熙皇帝用过的茶烘石枕,至今还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但是,过去几十年,竟被人遗忘,直到闽东南地质大队来此勘探,才重新赢得关注的目光。正如美玉蒙尘,终不失其美质。人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叫九龙壁。1990年参加北京亚运会举办的观赏石展,被评为中国十大奇石之一。
从龙潭直下,过蓬莱峡,便到江东溪。早年的江东溪只架浮桥,到宋嘉定甲戌年间,才垒石为墩,上架木梁作桥。传说建桥初期,垒下的巨石都被江水冲走。有一天,忽见一只猛虎负子渡江,在江中停下休息,建桥工匠到那里勘探,发现底下是坚固的石埠,于是人们沿着猛虎过江的路线,垒成桥墩,所以江东桥又叫“虎渡桥”。宋嘉熙二年(1238年),江东桥又改建,“以石为梁”,每根石梁“长八十尺”,有“一根扁担厚”,估计最大的一根梁重约两百吨。其开琢制,固已不易,而如何运来江边,架到墩上,始终还是个不解之谜。江东桥以后屡毁屡建,迄今还横卧在九龙江上。

九龙江西溪分三段,在南靖的叫荆江,流经漳州的叫芗江,到石码则叫锦江。大自然赋予九龙江从容韵致,滋养着这里的山水,纯净着这里的精神。
荆江水石清美,溪景幽秀。在江流出口处,一山斗起叫宝珠峰,上有佛刹贤祠,直立江口。一路香蕉树青翠,一路花草芬芳,它穿行了30里,便到著名的天宝大山。天宝大山,是漳州西北一个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当年,就在这里,毛主席率领东路军攻打漳州时打响了决定性一仗。
1932年初,红军主力攻取赣州未下,撤离后兵分东西两路,东路包括第一、第五军团,西路为第三军团。东路军组成后,由赣入闽。
为了调动和消灭敌人,东路红军三个军团向漳(州)泉(州)一带前进:
4月10日,先战龙岩,消灭敌49师约两个团。漳州守敌共八九千人。两个旅的主力部署在漳州西北天宝到南靖一线。这里地势险要,山岭起伏,北扼天宝大山,南靠宽阔的九龙江,要进攻漳州必先突破这一线阵地;
4月19日拂晓,红军再次发起攻击。在城郊大尖山到天宝一线敌人的一个旅,据险顽抗,战斗非常激烈。天宝阵地被红军攻占后,敌人的防线即全面崩溃。从漳州城开来增援的敌人,一遭红军迎头痛击。城中守敌吓得立即将弹药库焚毁,分头向漳浦、泉州、厦门方向逃走;
4月20日,红军占领漳州城。随后,红军又占领了离厦门不远的龙海,漳州以北的长泰,漳州以南的漳浦、云霄、平和等地。
漳州战役胜利对巩固闽西苏区,发展闽南革命新局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芗江是漳州市一带九龙江的别称,南畔有闻名海内外、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南山寺。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1983年,国务院将它列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匾额“南山寺”三字,是明末乡贤黄道周所书;寺内唐代大石佛,元代延祐年铸的大铜钟,都是珍贵的文物。
寺院本是佛教僧众供佛的地方,“隔绝红尘”“超凡脱俗”,但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南山寺却成为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进行革命活动的秘密场所。记起陶铸同志重访南山寺写的一首诗:“南山古寺规模在,含笑依然花满枝。鬓白重来千百感,江山妩媚故人稀。”
1930年时,省立龙溪中学(今漳州一中)刚由省立第三高级中学和省立第八初级中学两校合并组建,曾借用南山寺的僧房,作为教师临时宿舍。就在这一年年底,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军委秘书的陶铸同志,在指挥轰动全国的“厦门大劫狱”取得胜利之后,秘密来到漳州,他调任中共闽南特委书记。因为他一口湖南口音,住旅社很容易暴露身份,于是,通过一位地下党员介绍,住进教师临时宿舍。那时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漳州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只剩下王占春、李金发领导的一支10多人的游击队。陶铸在南山寺久住,跟庙里的大小和尚相处得很好。有个大和尚叫肖达如,与陶铸是湖南老乡,主动表达了参加革命的愿望。经过一段考察,陶铸认为和尚真心支持革命,便决定把闽南特委机关设在德星堂。这样一来,闽南特委机关得到很好的隐蔽。以南山佛门为掩护,中共闽南特委迅速恢复并组成地下武装“闽南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南山寺成为闽南地下斗争指挥中心。1931年底,陶铸调离漳州时,闽南红军游击队已发展到100多人,各地重新燃起了革命烈火,游击区域由龙溪南、北乡扩大到漳浦、云霄、平和、南靖的边缘地区。1932年4月,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攻克漳州时,南山寺肖达如等7名和尚毅然脱下僧衣,报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新中国成立以后,陶铸同志到漳州来,特地重访了南山寺。
芗江往下漂流一二十里就到镇头了。夹峙的两山,形如狮象,叫“狮象把水口”。但过去总不能把九龙江上游的溪水把住,直到1970年建成一座长654米、高12.6米、有99个桥孔的大型水利工程——西溪桥闸,这才迫使九龙江水进入九十九湾,去灌溉下游一带几万亩的旱田。如今,西溪桥闸工程还在引水、蓄水、提水、防洪、排涝、纳潮、通航、交道等方面发挥作用。
西溪桥闸位于九龙江下游龙海市榜山镇洋西村,在闸址下游4公里处,西溪之水与九龙江北溪水汇合后东流入海。闻名遐迩的“榜山风格”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近年来,漳州于此打造龙江文化生态园,已经形成龙江精神展示馆和古窑陶艺文创园两大主题场馆,目的是让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成为龙江精神的体验者和传播者。
我从小对“榜山风格”耳熟能详。小时候家里客厅墙壁上,总是悬挂着用玻璃框镶着的一张奖状及一张照片。奖状内容是福建省话剧《龙江颂》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区话剧观摩会演后,晋京参加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大会,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1963年以来的优秀话剧创作奖;照片是1964年福建省话剧团晋京,在中南海紫光阁汇报演出了《龙江颂》后,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时拍的。
当我来到龙江文化生态园时,有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龙江精神展示馆是一栋两层红砖小楼,青灰瓦、木屋檐。馆内地上铺着古朴的红砖,墙壁边陈列着独轮车、人力水车等当时堵江抗旱的工具,墙上展示着一组组昔日堵江截流的图片、影像以及文字资料。展示馆馆长拿着指示棒沿着展板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1963年春,漳州地区遭受特大旱灾,龙海县榜山公社用淹掉自己田地的代价确保了堵江引水工程的顺利完成,确保了下游10万亩稻田的抗旱用水。这是中共龙溪地委机关报《漳州报》记者陈文和采访以后,在报上刊发的新闻报道及评论,配发的也是陈文和创作的快板《榜山风格到处传》……”听着介绍,尽管内容极为熟悉,内心依然掀起一阵波澜。
陈文和是我的父亲。他在《榜山风格到处传》这一则快板里,第一次提出了“榜山风格”这样闪光的字眼。快板全文如下:

说新事,道新事,抗旱新事万万千。
龙海县,榜山社,舍己为人成美谈。
九龙江,下游处,五个公社缺水源。
缺水源,怎么办?需要“借路”去浇灌。
九龙江水堵起来,榜山公社要受淹。
可他们,却情愿,服从大局不怕淹。
他们说,应该办,农民共顶一片天。
自己损失事情小,不能让人来受旱。
他们受淹千亩田,救了旱地近五万。
大旱时节秧照插,榜山风格到处传!

这则快板登于《漳州报》的报眉“黑板报”上。《漳州报》就是现在漳州市委机关报《闽南日报》的前身。快板里这种舍小家保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精神后来被称为“榜山风格”。
探寻父亲采写“榜山风格”的足迹,我从资料上了解到,由于大旱,龙海县决定在榜山公社洋西大队附近堵江,提供水位,让江水通过九十九湾去灌溉下游万亩良田。洋西大队地势低洼,水位提高后他们的几百亩田地将泡在水中,但他们却顾全大局,依然服从上级决定。
《漳州报》在抗旱之初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宣传报道的重任。陈文和作为《漳州报》记者,有幸成为报道龙江风格第一人。他闻讯后立即去采访,被这种生动体现共产主义风格的事迹深深感动,以最快速度写出报道和评论,《漳州报》于1963年4月7日,头版头条、通栏、大字标题的形式刊发,报道了榜山公社《牺牲自己部分庄稼,保证广大地区不受旱,服从大局风格高尚》的新闻,并配发评论《丢卒保车,顾全大局》,热情歌颂榜山公社牺牲“小我”服从“大我”的崇高精神,赞扬他们这种“丢卒保车”的风格,充分表现无产阶级大公无私、以整体利益为重的共产主义精神。同时还以“榜山风格到处传”为题编成快板,刊发报头“黑板报”栏里,让各地黑板报广泛传抄转载……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龙江精神读本》,详细记载了相关内容。
1963年7月,父亲被福建省文化局调到《龙江颂》剧组,参与编写话剧《龙江颂》。后《龙江颂》与《霓虹灯下的哨兵》《万水千山》等6个剧目同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话剧最高奖——优秀奖。父亲也因此有幸受到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的亲切接见。“榜山风格”随着话剧京剧《龙江颂》唱红大江南北而扬名全国,也被人们称为“龙江风格”“龙江精神”。1993年重提“龙江风格”,2001年被列为漳州市委弘扬的五种精神之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