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南风之薰——写在窗与亭的边上

書城自編碼: 387369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李荣
國際書號(ISBN): 9787545822700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93.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明史讲义
《 明史讲义 》

售價:HK$ 105.6
技术爆裂:Web3.0对商业世界的5大改变   伊藤穰一
《 技术爆裂:Web3.0对商业世界的5大改变 伊藤穰一 》

售價:HK$ 70.8
高启:诗人的穷途
《 高启:诗人的穷途 》

售價:HK$ 69.6
东方美学口袋书 中国纹样
《 东方美学口袋书 中国纹样 》

售價:HK$ 47.8
无字证明精选:中学生能看懂的198个趣题
《 无字证明精选:中学生能看懂的198个趣题 》

售價:HK$ 59.8
唐代中层文官(中华学术·有道)
《 唐代中层文官(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17.6
像冠军一样学习:心理学中的高效学习法
《 像冠军一样学习:心理学中的高效学习法 》

售價:HK$ 70.8
逐利之网:从库克船长到淘金热的太平洋世界
《 逐利之网:从库克船长到淘金热的太平洋世界 》

售價:HK$ 10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1.8
《 老河湾的味道 》
+

HK$ 165.6
《 南北风味 》
+

HK$ 105.6
《 味绿居续话 》
+

HK$ 70.8
《 比我先走的朋友们 》
+

HK$ 72.5
《 藕香零拾(六合丛书)依违新旧之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抉择与命运 》
+

HK$ 70.8
《 可是,我开的是书店 》
編輯推薦:
作者对于历史、文化以及日常生活有许多与他人“多少有点不一样“的思考和感悟,能从为平常人所疏忽处看出美与兴味。全书文笔流畅、自然如风,字里行间充满着趣味和韵味。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本文化随笔集,精选了作者李荣近八九年间发表在各大报刊上的随笔散文。全书按照大类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有关文史的读书笔记,是作者“书窗”下的成绩;一是有关人生的偶感,是作者生活之流“岸上”小亭里的一点观察与思考。作者意在通过这本文化随笔集,让读者感受到犹如南风般的清凉,解除人生的烦忧,体会生活的兴味。
關於作者:
李荣,出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尾巴上,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从年轻时起,就喜欢泛览,尤重古今中外的文史著作。中国现代作家里,推重鲁迅、郁达夫和周作人,写文章无形中受他们很大影响。外国作家里,海明威、加缪等作家,是所爱重的,因而写文章喜欢含蓄多韵味的一路。近的这些年里,工作之余,在《文汇报》的《笔会》、《解放日报》的《朝花》和《新民晚报》的《夜光杯》等副刊上陆续发表了不少散文小品。如今,有时间,还在继续写下去。
目錄
“南风吹来清凉”(代序)
窗下·乱翻书
“家庭读书会”
自家书录
写在名篇的页眉间
总集都只“开了个篇”
“七八百字”
书页里的“岁时土俗”
札记“串读”
亭边·抬望眼
写给中学生的信
家人间的闲聊
旧书与旧作文里的回忆
我的生活故事
我的“钢铁”故事
我的“城郊”故事
內容試閱
“南风吹来清凉”(代序)
起名目,不是本人的“拿手”。往往是“一名之立,旬月踌躇”。做文章,有时全文已写完,题目却还定不下来。这一次,想把这几年来在各大报刊上发表的散文随笔和一些回忆文章辑成一个集子,编成了一个眉目之后,便又遇到了“起名目”的难题。一开始,想把集子起名为“南风集”或者“南风录”,却总觉得笼统,不妥帖。想来想去,想了很久,总是围绕着“南风”两个字不愿意放弃。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本人这些年能够在职业之外做一点自己想做的文章,都是拜《文汇报》副刊《笔会》之赐,慷慨地给我辟出一个不定期的专栏,取名曰“南风之薰”。那是2016年的上半年,起手给《笔会》做文章,连续发表了几篇之后,承蒙副刊主持者的鼓励,给了我难得的机会,让我在副刊上开辟一个专栏,没有题材或者行文上的特别的要求,也不需要定期必须写满多少篇的数量,反正自己有了觉得合适的题目,写成了自己觉得满意的文章,随时都可以提供,只要与副刊的格调,与一定时间里的需求能够大致协调和配合,便都可以发表。如此宽松自由的条件,又有了相对固定的园地,这对于我的用笔是多么大的促动,我能够在五六年间积累起二十多万字的各种文章,这个动力的源泉是为主要的,我十分感谢。
当时要为专栏起名目,《笔会》主持者记得我初提供发表的几篇文章中,有一篇是《南风之薰》(见本书),记述了从岳父那里聆听来的先岳祖、殷墟发掘老一辈考古功臣郭宝钧先生的言传身教和学问上的贡献,那些道理透彻而且生动,犹家训家风在家人的口头上流传,当时在文中感叹了一句“如古人所谓‘南风之薰兮’”,觉得是那样地让人忘忧受益。主持者便说,专栏就取“南风之薰”为名吧,我也觉得恰好,就这样决定了,一直沿用到现在。
正式开辟了专栏之后,我还专门做了一篇《〈南风歌〉里的顺序》(见本书),算作“迟到”的开栏的话。那里面,借着“南风之薰”之所从出的那一首古风《南风歌》里一处字句在不同古籍版本中顺序的或前或后,发了一些“解愠”与“阜财”之间因与果关系问题的人生感慨。原稿中后有这样的一些话 :“而回到古诗里头去想一想,像舜帝时候的古代,那就比较简单,炎夏一过,风向一改,南风和畅,那就感觉舒服,也就觉得高兴了。有幸年景上风调雨顺,南风合乎节候时令,那就出力而有收获,万民的财富也就增加一点,在生活上能够自适自如一点,不就好了吗。”
记得当时写完以后,看了一遍,就传呈给了《笔会》,他们觉得好用,收下了。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接到《笔会》主持者的信息,说是原稿里那一句“炎夏一过,风向一改,南风和畅”,看稿的编辑有意见,认为南风应该是隆冬过后,初春将临时候吹来的转暖的和风。稿子马上要见报了,问我到底怎么样,应改还是不应改?看到信息,我正走在路上,来不及细想,急忙之下,就打了一个“马虎眼”:干脆改成“季节一变,风向一改,南风和畅”吧,不指实,便怎么都对了。后来见报,就这么改了。“马虎眼”勉强地打过去了,而这一个“南风是什么风”的问题却记住了,以后读各种书,不知不觉就留意起来。只要看到南风或者薰风、南薰等等字面,便会停下来仔细看一看。看下来的结果,确实,历来诗文作者的用法,各有不同。总括起来,那个“薰”字的意思,主要分作两种理解,一是和煦、和暖的意思 ;一是凉爽、清凉的意思。由这两种理解,那“南风”或者“薰风”,就被古今的文人用在了不同的季候上了。如果意为和暖,那对应的季候就不止一个 :或者是由让人不受用的寒冷天气而开始转暖了,那便是初春的和风,以及整个春天的暖风,都因为它的温暖而让人舒服 ;或者是初夏季节,那时候尚未进入酷暑,虽然扑面而来的风是热的,但依然还是让人开怀和舒畅的。如果意为凉爽,那自然只能对应盛夏、苦夏或由炎夏转向初秋的过渡季,在那令人难耐的暑气中吹来的风,多少有了一点可以吹散暑热的凉意。《西游记》里孙行者说得分明 :“春有和风,夏有熏风,秋有金风,冬有朔风,四时皆有风。”但历代诗文里,南风或者薰风,却既可以是暖风,也可以是热风和凉风,各有引例和依据。用作春天的和风的,有,但并不多,李贺的《二月》诗中,有“蒲如交剑风如薰”一句,姑且做个代表。用作初夏和畅的暖风的,比较多一点,东坡明确题名为《初夏》的
《阮郎归》词,开头的句子“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后来人常常引用。不过,更多的,还是用作盛夏或者夏末转凉的凉风。《六十种曲》里有一句曲词为“看玉渠莲开并头,更竹下熏风添爽”,突出的是那个凉爽的“爽”字。老杜用“南风”,更是用得“秋意浓烈”。其《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一诗,开首即言“南风作秋声”,那完全是炎夏将要过去时“未来已来”的秋天气息了。写到这里,想到了老上海一个有名的流行小曲,开口句即是“那南风吹来清凉”,正与那个“添爽”“秋声”暗合,实在也是有意思的事。当然,相传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这与一个流行小调去相提并论,似乎有点拟于不伦。王船山早就说过 :“如唐人诗‘薰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与‘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落处固自悬隔。”唐诗已是如此,小调更可勿论。王船山的意思是 :一般人只是“觅个疗愁蠲忿方法,忘却目前逆境”。而圣贤如虞舜者,不是忘却,而是记住吾民之愠,而求解之,这个境界便自不同。
其实,要说“悬隔”,还有很多。方回《瀛奎律髓·夏日类》中曰 :“南风之薰,以解民愠,以阜民财,舜之咏也 ;人皆畏炎热,我爱夏日长,唐太宗之咏也。所处之时同,而所感之怀不同。故宋玉有雌雄风之对焉。”历史上亦算明君的唐太宗,有时候不恤民情有如此。偶阅《明文海》,有一篇《贵行说示门人》,在“舜弹五弦之琴,歌曰南风之薰兮”云云之下,说了一则“海外趣闻”:那里一位大臣巧思玲珑,盛夏时节,安置了千乘的车辆,每辆车上铸铁做了牢固的支撑构架,“上树八十一扇,机括屈卷,风韵澎濞”。在那位大臣想来,借了这“八十一扇”,“扇”出的或亦为“南风之薰兮”。南风,长养之风也。而文章作者却道 :“长养不加彼区,有南风之声,无其实也。”这里的“悬隔”,就更大了。不过,如果要把话说回来,那么无论“悬隔”是大是小,知道“南风之薰”让人愉悦而且舒心,这总是人情之常。人生多艰,每个人都逃不过,有人愿意始终不忘地挑起重担,那当然伟大 ;有人希望暂时搁起,放一放,轻松一下,也可以理解,无可厚非。所以,后,我们大部分人,可能还是回到老上海流行小调的那一句“南风吹来清凉”里来。2022年,上海持续的酷暑天,百年难遇,“热得让人觉得熬不出头了”。但是,八月底、九月初一到,“南风之薰兮”,转凉的阵风虽然有点迟到,依然还是吹在了大家的身上,解开了忧烦,放松了心情,让人由衷地感叹 :上天为诚信,能够依靠的,还是老天。
也是2022年这个苦夏的暑天,我着手来整理我这几年的文章。一边重看这些文章,一边就引发出不少的回忆。除了文汇的《笔会》,《解放日报》的《朝花》副刊也给了我多少的温暖与理解。小儿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学校都让家长给孩子写一封长信,作为毕业留念。这在家长来说,都是很可珍重,把心里话都记录在里面了。《朝花》编者明晓这一份心意,一一拿过去发表,成为我们全家可留恋的一份记忆。《新民晚报》的《夜光杯》,亦是提供了别样的园地,鼓励我做一种新的写作上的尝试,在生活的“土壤”上培植一些新
鲜的“嫩芽”,用个几百字、上千字的篇幅,让文章既可以看浅,也可以看深 ;既可以看小,也可以看大 ;既可以看近,
也可以看远。这其实是我平生所追慕的一种文章类型,却不
容易做好,成绩有限,只算试笔吧。
由汇辑文章而来的回忆远不止这些。我想起了三十多年
前的中学同学,几位好朋友每天放学回家,走在淮海路上,
那时沿路有一处上海书店的门市部,我们几乎总要进去“转
一转”,如今家里的一些旧书和现代文学作品的影印本,好像
都是从那里买到的。我想起了大学里的那些事,记得陈尚君
先生与陈思和先生给我们上的课程,甚至没有忘记他们多少
有点特别的口吻和嗓音。我还想起了自己做新闻记者这么多
年来的许多往事,铁矿石谈判曾是多年的市场“热点”,谈判
出结果往往是深夜,那时候连夜采访“我的钢铁”等机构的
研究人员,大家“通宵”畅谈,至今依然让我由衷感谢。
所有这些之外,尤其应该感谢的是家人。这次辑录的文
章里,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分量,是与家人有关系的。小儿进
初中,读预备班开始,我们家每天晚上都有一场少则一刻、
二十分钟,多则半小时、三刻钟的“家庭读书会”。在这个小小“平台”上,“奇思妙想”不断。孩子他妈妈的“生活感”,
是我们三个里强的,生活里的日常事情,包括一些不大起
眼的琐碎小事,经她一分析、一点拨,便增加不小的趣味和
启发。有一次尝试发面做包子,她琢磨出一个道理 :要让发
酵的面团后能够松软,必须反复多次地压紧压实,由“紧”
反而能得到“松”的结果。确实,那一次的包子入口特别的
松软而且好吃。我据此写了一文。还有一次,我们三个一起
闲聊辛稼轩的《水龙吟》词,小儿活泼又大胆,凭他天真而
又真实的感受,让我们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
泪”这后的几句里,竟然读出了有点“滑稽”的意味儿,
好像作者极想“唤取”的那一位姑娘会拿起手帕子柔声地说
“老伯伯,我们不哭”。我们三个当场哈哈大笑了起来,我也
忍不住写进了文章里。
在2022年的苦夏里,我的这些文章,我的这些宝贵的回
忆,也同样是一阵阵的“南风”。南风吹来清凉,真是畅快!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