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罗琦的奇异科学:消化道历险记

書城自編碼: 388370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生物世界
作者: [美]玛丽·罗琦 康婉晖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71021771
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1.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说不完的明朝
《 说不完的明朝 》

售價:HK$ 68.4
Midjourney AI绘画教程:prompt关键词训练到效果出片
《 Midjourney AI绘画教程:prompt关键词训练到效果出片 》

售價:HK$ 92.0
生意的本质:商业模式动态升级的底层逻辑
《 生意的本质:商业模式动态升级的底层逻辑 》

售價:HK$ 164.0
浪潮:老龄社会的中国探索
《 浪潮:老龄社会的中国探索 》

售價:HK$ 80.2
消遣:从金石艺术到中国现代史学
《 消遣:从金石艺术到中国现代史学 》

售價:HK$ 88.5
有效陪伴:用心是衡量陪伴是否有效的标准
《 有效陪伴:用心是衡量陪伴是否有效的标准 》

售價:HK$ 69.6
九宫格思维:四条线破解认知困局
《 九宫格思维:四条线破解认知困局 》

售價:HK$ 81.4
奥林匹斯传说
《 奥林匹斯传说 》

售價:HK$ 151.0

 

編輯推薦:
★这是一部关于“吃”的科普著作,作者玛丽·罗琦将向您展示烹饪的噪杂声里传来的科学声音。这本书将告诉你,我们究竟是真的需要食物,还是仅仅纯粹用高雅的烹饪和鉴赏来装饰食欲。
★若把人体比喻成地理学要素,消化道就是一条蜿蜒的“食物运河”,消化和排泄的过程就如同乘船游览莱茵河一样惬意,这种情感——探索未知的兴奋感以及游历异邦的惊喜感——正是这本书能够带给你的。
★作为铲屎官的你,经常给自己家的“猫主子”“狗主子”换粮吗?你是否想过宠物食品以及各式各样的增味剂究竟是我们人类喜欢还是宠物喜欢呢?其实,人们把自己对食物的不安和偏爱强加到自己宠物身上的程度已经变得荒谬,这本书告诉你宠物究竟喜欢吃什么。
★你是否也有“公共厕所恐惧症”,担心有人可能会听到或者闻到,或者因为对厕所里的细菌感到焦虑?把“便意”憋回去真的好么?这本书向你展示肠道的“毅力”和慢性便秘之间的必然联系。
★狗狗为什么喜欢把头探出车窗外?充分咀嚼究竟能不能减肥?龋齿真的和吃糖有关吗?为什么新生儿会大量分泌口水?人被抹香鲸吞下后能在其胃里生存吗?吃多少能把胃撑爆?便秘真的会导致死亡吗?这本书包含了你想要知道的消化道的知识,语言欢
內容簡介:
虽然本书不是一本实用的健康指南,但是它会满足你对消化道或迫切的或不那么迫切的好奇心。充分咀嚼食物可以降低债务吗?如果唾液中满是细菌,为什么动物还会舔舐伤口呢?为什么自杀式袭击者不把炸弹藏在直肠里?为什么胃不会把自己消化掉?为什么嘎嘣脆的食物如此诱人?便秘会致命吗?猫王是死于便秘吗?
玛丽·罗琦凭着感染力十足的幽默机智带领读者探讨了食物从入口到排出,经过体内消化道过程中所有你不曾想到或不敢问的问题。
關於作者:
玛丽·罗琦(Mary Roach),1959年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市,卫斯理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自由作家,《美国国家地理》《新科学家》《连线》的专栏撰稿人,《美国科学与自然写作年度选2011年卷》主编,2012年获得哈佛世俗协会颁发的拉什迪奖,同年还被Maximum Fun.org授予科学调查特别奖。作者迄今已有5本科普畅销书问世,风格幽默搞怪,被称为当代令人捧腹的科学作家。
译者简介:
康婉晖,女,博士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主要从事人类营养学,营养流行病学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目錄
序 言
第 1 章 先整个鼻子:品尝远不止于尝
第 2 章 我要吃腐胺:你的宠物可不像你
第 3 章 肝脏与立场:为何我们吃我所吃而嗤我所不吃
第 4 章 最长的晚餐:充分咀嚼能降低债务吗?
第 5 章 “胃”险关系:威廉·博蒙特和亚历克西斯·圣马丁的尖酸往事
第 6 章 洗尽铅华始见金津:应装瓶收之
第 7 章 万事如“饴”:口腔加工实验室里的美好生活
第 8 章 超大一口:被生吞后如何活下去
第 9 章 晚餐的复仇:食物能反噬吗?
第 10 章 好撑:把自己吃死的学问
第 11 章 藏污纳垢:消化道竟是同谋
第 12 章 易燃易爆炸的你: 与氢气甲烷同乐
第 13 章 死人的膨胀:胃肠胀气研究史上的其他趣闻
第 14 章 闻到猫腻:臭屁除了能把人熏走还有啥用?
第 15 章 反着吃:消化道是双行道吗?
第 16 章 我堵住了:猫王的巨结肠症,以及其他关于便秘致死的沉思
第 17 章 恶心因子:我们能治好你的病,不过……
致 谢
內容試閱
1968年,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伯克利分校的校园里,6个年轻人做了件非同寻常、史无前例的事。尽管处在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这件事却并未涉及任何非暴力反抗或者精神药物。又鉴于它发生在营养科学系,我甚至没把握说参与者当时穿着喇叭裤,或是留着夸张的连鬓胡。我只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实:这6个男生在一间代谢室里待了整整两天,测试用死细菌制成的食物。
当时正值狂热太空探索的初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心心念念向往着火星。一艘装有两年太空任务所需食物的宇宙飞船,因其巨大的负重是不太可能发射升空的。因此,这促使人们去研制开发可“生物再生”食品。所谓“生物再生”,通俗来说,就是用宇航员的代谢废物来制作食物。那篇论文的题目精妙地总结了这项研究的结论:“人类无法耐受把细菌作为食物。”抛开头晕恶心、12小时内排13次便不说,受试者H认为仅仅出于美学的考量,这项研究就应该被搁置。灰白色产气杆菌(Aerobacter)被做成糊糊,据说有一种令人不快的黏腻质感,真养
产碱杆菌(H. eutropha)尝起来有一股“卤素味”。
营养学领域的一些人对这些研究持怀疑态度。我在一个关于人造太空食品的文章里发现这样一段话:“人们不是在摄取营养素,而是在食用食物,不仅如此,他们吃的是整顿饭。虽然对于一根筋的生物化学家或者生理学家来说,这一层面的人类行为可能看起来无关紧要,甚至琐屑无聊,但它仍然是人类境况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
这说到点子上了。伯克利团队在寻求解决方案的热情中或许丧失了一点客观判断力。当你尝到路灯味儿的时候,也许就该从营养学实验中休息一会儿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为这些“一根筋的生物化学家或者生理学家”说句话辩护一下。作为一名作家,我存在的意义就是为这些男女科学家们写书,他们解决着别人想不到,或者甚至没有勇气去问的问题:那位胃部研究的先驱威廉·博蒙特(William Beaumont),他用舌头舔过男仆胃上的瘘孔;瑞典内科医生阿尔戈·基— 阿伯格(Algot Key-?berg)将尸体搁在餐厅的椅子上研究胃的填充能力;弗朗索瓦·马让迪(Fran?ois Magendie),第一个确定肠道气体化学成分的人,他的研究得到了四名法国死刑犯的协助,他们在消化最后一餐时被送上了断头台;大卫·梅茨(David Metz),费城治疗消化不良的专家,他用X光拍摄了一段大胃王一次吞下两个热狗的录像,想看看这是否能揭示什么是消化不良;当然,还有我们的伯克利营养学家们,他们用勺子把细菌舀到餐盘上,然后像忐忑的大厨们一样退到一边,观察食客们的反应。那顿饭糟透了,但这个实验无论好坏,都启发了这本书的写作。
当谈到关于吃的著作,在烹饪的嘈杂声中很难听到科学的声音。正如我们用华美高尚的爱情来装点性欲一样,我们用高雅的烹饪和鉴赏来装饰食欲。我喜爱费雪(M.F.K. Fisher)和加尔文·特里林(Calvin Trillin)的作品,但我也同样热爱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著有《对肠胃胀气病人的研究》)、道尔顿(J. C. Dalton,著有《对菜园蛞蝓能否在人的胃里生存的实验调查》)以及约翰森(P. B. Johnsen,著有《池塘养殖鲶鱼风味描述词辞典》)的著作。我倒不是说我对美食不感兴趣,我想说的是人体器官——以及研究它们的可爱而且与众不同的科学家们——至
少和摆盘精致的美食一样有趣。
的确,人们吃的是整顿饭,但他们也是在摄取营养素。人们把食物磨碎成一个湿润的食团,然后被球场人浪那样的连续收缩波运送到一个装有盐酸、会自行揉捏的袋子里。食团随后被倒入一个管状的过滤场,在这里它会转化为人类历史上最难以启齿的禁忌。午餐只是一场序幕。
我的人体解剖学入门老师本身缺失了很多内容,它是克拉夫林夫人(Mrs. Claflin’s)的科学教室里无头、无四肢的塑料人体躯干模型。模型的胸部和肋骨被切掉了,仿佛它经历过某种难以言状的工业事故,只剩下一套可拆装,令人毛骨悚然的完整器官。躯干模型放在教室后面的一张桌子上,每天都要忍受着五年级学生拆下来装上去的来回折磨。它的本意是为了向孩子们介绍他们身体的内部构造,但在这一点上,它彻底失败了。器官模型可以像拼图一样组合在一起,整齐得像肉铺玻璃柜里排列的肉品一般。消化道可以拆成几个部分,食道可以与胃分开,胃又能从肠道上拆下。一个更形象准确的教学工具应该是几年前在网络上流行的那
种编织消化道:一根从口腔到直肠的管道。
“管道”其实是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因为它会让人觉得消化道的形状从头至尾都一样。消化道更像是一排长条状的平房:长长的结构,一个房间接着另一个房间,每个房间的外形和功能各异。就像你不会把厨房当作卧室一样,一个在消化道小小的旅行者也不会错把口腔当作胃,或当作结肠。我曾经借助一个胶囊摄像头,以那个小消化道旅行者的视角参观过消化道。胶囊摄像头是一个状如超大复合维生素片的微型数码摄像机。它像一个拿智能手机记录生活的中学生一样记录下它的旅程,它向前移动的每一秒都在抓拍着。在胃里面,图像是浑浊的暗绿色,还有少许漂浮的沉淀物,看起来就像是《泰坦尼克号》纪录片中的片段。几个小时后,在胃酸、酶和胃肌肉搅拌的共同作用下,所有食物(除最有韧性的部分和胶囊摄像头之外)都会变成糊状物 —— 食糜。
最终,就算是胶囊摄像头也会被送到这条航道的末端。当它“攻破”幽门 —— 胃到小肠的入口时,内部的装饰风格突然变了。小肠内壁是像红肠一样的肉粉色,郁郁葱葱地长着约1毫米长的凸出物,称为肠绒毛。绒毛增加了小肠吸收营养素的表面积,它们就像毛巾上的小圈圈。相比之下,结肠内表面则光滑得如同保鲜膜,它肯定不会是一条好用的浴巾。结肠和直肠——消化道的最远端——主要是作为一种废物处理设施:储存并使其干燥。
克拉夫林夫人用作教学的躯干人没有展示出器官的功能,因为看不到它的内表面。小肠和大肠呈现出的是一个相互缠绕融合在一起的整体,就像一个被砸到墙上的大脑。不过我还是要感谢这位躯干老兄,因为敢于探索肚皮的另一端,即使是塑料的肚皮,也等于是拉开了探究生命本身的帷幕。尤其当我知道在我肉色的躯体内存在着一个平行世界,我就愈发觉得生命既让人惊骇又令人着迷。我把这间五年级教室当作一个起点,从这里开始,好奇心压倒了嫌恶、害怕或其他一切使人对身体失去兴趣的感受。
早期的解剖学家一定是怀着那样的好奇心。他们就像走进一块未探索的新大陆一样走进了人体。他们用地理学的要素命名身体各个部位:甲状腺峡、胰岛、骨盆峡。几个世纪以来,消化道一直被称为“食物运河”。想象一下,一个人的晚餐沿着宁静、蜿蜒的航道顺流而下,消化和排泄过程就如同乘船游览莱茵河一样惬意,这是多么美妙啊!这种心境,这种情感 —— 探索未知的兴奋感以及游历异邦的惊喜感——正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你的。
不过这可能需要费点功夫,大众对此更普遍的态度是厌恶。有一些人,如厌食症患者,他们一想到自己肚子里食物的样子就恶心得没了食欲。在印度婆罗门的传统中,唾沫是一种效力很强的宗教仪式性污染物,以至于嘴唇沾有一点唾沫星子也是一种污秽。还记得为了写上一本书,我曾和主管NASA电视节目的公共事务部工作人员聊过天。他说摄像机一般放置在工作人员穿梭往来的调度中心,如果拍到员工在办公桌前吃午餐,摄像机就会迅速移开。在餐厅里,宴饮交际分散了我们对营养素摄取和口腔咀嚼这一生物学现实的注意力。但若是一个人独自吃三明治,就会体现出他的本质:一个在满足需求的有机体。就像在满足身体其他需求时一样,我们都不愿意在此过程中被他人所注视。进食以及由进食引起的一系列让人反感的过程,就像交配和死亡一样,都是忌讳。
但这些禁忌却正合我胃口。消化道的深处蕴藏着丰富而与众不同的故事宝藏,大部分都还没被挖掘出来。作家们分析大脑、心脏、眼睛、皮肤、阴茎、女性主义地理学(Female Geography),甚至是头发,却从未对嘴和其下面的管道下过手。这件脏活就交给我吧。
就像一口美食的探险历程,你会从一端开始,逐渐到达另一端。虽然本书不是一本实用的健康指南,但是它会满足你对消化道迫切或不那么迫切的好奇心 —— 充分咀嚼食物可以降低债务吗?如果唾液中满是细菌,为什么动物还会舔舐伤口呢?为什么自杀式袭击者不把炸弹藏在直肠里?为什么胃不会把自己消化掉?为
什么嘎嘣脆的食物如此诱人?便秘会致命吗?猫王是死于便秘吗?
说来你也许不相信,但我的目的不是要恶心你。我已经尽量以我的方式努力克制自己了。我知道一个域名为“便便报告”(www.poopreport.com)的网站,但我没去浏览。当我无意间在某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发现一篇名为《患病刺猬粪便气味介导对扁虱的嗅觉 吸引力》的论文时,我抑制住了阅读它的冲动。我不希望你们说, “这好恶心。”我想让你们说,“我本以为会觉得恶心,但这本书真的很有趣。”好吧,可能还是会有一点点恶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