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医科技史研究(中医科技人文研究文库)

書城自編碼: 389227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严世芸 陈丽云 周敏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861899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241.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西域考古记 世界科普名著经典译丛(精装)
《 西域考古记 世界科普名著经典译丛(精装) 》

售價:HK$ 106.8
数字图像处理——使用MATLAB分析与实现(第2版)
《 数字图像处理——使用MATLAB分析与实现(第2版) 》

售價:HK$ 82.8
陪你的情绪坐一坐
《 陪你的情绪坐一坐 》

售價:HK$ 71.8
公开的密谋
《 公开的密谋 》

售價:HK$ 70.8
可怕的战争——美国内战及其创伤(第三版)
《 可怕的战争——美国内战及其创伤(第三版) 》

售價:HK$ 177.6
超能团队:提高团队绩效的30个工具   [英]帕梅拉·汉密尔顿
《 超能团队:提高团队绩效的30个工具 [英]帕梅拉·汉密尔顿 》

售價:HK$ 82.8
渡鸦的文化史
《 渡鸦的文化史 》

售價:HK$ 94.8
韦伯政治著作选
《 韦伯政治著作选 》

售價:HK$ 94.8

 

編輯推薦:
本书对中医科技史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将具有代表性、标志性和权威性的学术论文进行分类,并对之进行专题述评,包含了学科体系建构、资料汇编和理论观点阐发等方面的创造性工作,有助于学者回顾与研究。
內容簡介:
本丛书集中研究了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医领域在科技史、医疗社会史、出土文献、哲学、文化、传播、传统流派等方面的主要成就,通过文献研究方式,对重要论述、代表人物、重大事件等内容进行梳理、筛选、分析和归纳,突出重点,总结规律,为传承中医药科技人文思想、促进中医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中医创新性高质量发展等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学术支撑。
本卷是科技史领域关于中医学史主题研究的论文汇编与整理。全书收录1978—2018年间,科技史界重要学者对中医学史的研究论文共34篇,按内容主旨整理分为七大部分。涉及中国、日本及欧洲相关国家的代表性学者30余位,诸位学者多年来浸淫在科技史与医学史领域,他们的论文可反映科技史视野下,中医学史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与关注热点,并呈现出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的差异性。从科技史的角度入手研究中医学的传统与历史,在方法上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科技史和医学史由于学术训练、问题意识、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两个学科就相近问题的研究通常能形成较好的互补性,这既丰富了科技史的研究内容,亦拓展了中国医学史的研究深度。
關於作者:
严世芸,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历任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顾问(原副理事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研究会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会长等职。获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华医学会教育分会终身成就等荣誉称号。担任《辞海》副主编,全国名中医继承班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医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藏象辨证论治体系、中医高等教育、中医学方法论和人才培养规律、中医药标准化、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以及中医心血管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曾获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教育B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优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卫生部高等医药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优秀教材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终身成就奖等。
陈丽云,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长。师从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人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文化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理事,上海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前主委,上海科技史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史杂志》《医疗社会史研究》《中医文献》杂志编委,《中医药文化》杂志常务编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史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B学位论文评审专家。长期从事医学史教学、科学技术史、医史文献和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主持与主要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子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项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主要著作有《中医方药学史》《中外医学史纲要》《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精粹》《跟名医做临床》《中国医学史》《秦伯未学术经验集》《岐黄史话》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国医学史》10余部,发表论文60余篇。
周敏,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日医学交流史、中医学术史。主持完成教育B人文社科青年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出版译著(合译)《中国医学的起源》。
目錄
综述
他山之石: 科技史视野下的中医学史研究周敏(3)
第一章医学理论研究
古代解剖知识在中医理论建立中的地位与作用廖育群(13)
望诊: 人体脏器疾患在体表的有序映射张秉伦黄攸立(18)
中国最早的人体解剖图——烟萝子《内境图》祝亚平(26)
《难经》医学理论的时代特征廖育群(30)
传统医学的历史与理论山田庆儿(36)
今本《黄帝内经》研究廖育群(45)
中医学目诊的发展黄攸立张秉伦(50)
两汉医学史的重构廖育群(56)
中国古典医学中的视觉知识栗山茂久著,张春田译(68)
明清医家对医学思想流变的大周期理论的探索柯资能孙明(79)
第二章医学人物研究
朱橚和他的《救荒本草》罗桂环(87)
我国现代生药学和本草学的先驱赵燏黄章国镇(91)
第三章本草与现代中药研究
中国《本草》的历史展望冈西为人著,魏小明译(99)
炼丹术与《本草经集注》中的矿物知识韩吉绍(119)
常山: 一个“新”抗疟药的诞生雷祥麟著,林盈秀译(123)
《本草原始》的生物图像流变及其启示张钫(140)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方剂注释初探韩毅(151)
日本对青蒿的引进及鉴定——综观中日本草学之青蒿与黄花蒿久保辉幸刘文俊(157)
第四章疾病史研究
关于中国古代的脚气病及其历史的研究廖育群(169)
18世纪至20世纪早期中医文献中有关病痛的插图文树德(180)
宋代地方官吏应对瘟疫的措施及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韩毅(184)
第五章针灸史研究
秦汉之际针灸疗法理论的建立廖育群(197)
针刺治疗及针刺止痛,生理学的评估李约瑟鲁桂珍著,周辉政洪荣贵译(202)
经脉学说的早期历史: 气、阴阳与数字韩健平(235)
中日对传统经穴部位的争论及其当代意义武彦(241)
海外古典针灸流派述略吴章著,张树剑译(248)
第六章中外医学比较与交流
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外文译本的几个问题潘吉星(255)
丁福保与近代中日医学交流牛亚华冯立昇(258)
中日韩越古医籍数据的比较研究真柳诚著,郭秀梅译(269)
“杯吸”与“蛭吸”的中外比较研究廖育群(280)
第七章中医现代化与建制化研究
科学史和医学史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席文著,任安波译(295)
中医的概念基础与新研究进路任定成苑文静罗栋(299)
中医: 历史与认识论的几点反思文树德著,王聪译(304)
近代医学制度变迁——以中西医社团为视角刘洋张培富李凤岐(311)
內容試閱
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强化中药质量监管,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这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上海中医学院,于1956年成立,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教学和科研成绩斐然,是全国重点建设的地方大学,教育B评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16年,学校整合中医文献研究所、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中医方证信息研究中心、《中医药文化》杂志、医学史、医古文、各家学说等高水平学术资源,在全国率先成立“科技人文研究院”。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院以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医药精神、扩大国际合作、提升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意识与自信、发展中医药事业为目标,努力成为全国中医药科技人文传承与发展的灯塔。
从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看,推动中医科技人文学科的建设意义深远。中医科技人文以科学精神、人文关怀为宗旨,强调多学科合作,倡导兼容并包,催生出大量极具生命力的思想。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中医药科技人文研究也日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领域,中国医学史、医疗文化史、中医科技史、中医药文化传播等领域都形成了不少优秀的成果,但也有不少值得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问题。有鉴于此,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从2018年底组建科研学术团队开始编写《中医科技人文研究文库》(简称《文库》),广泛搜集并分类整理、汇编改革开放40年来(1978—2018)中医药科技人文领域代表性、标志性、权威性的学术论文,并对它们进行述评,不仅可以为中医药科技人文学科的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文献资料,亦可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性理论和方法参考。目前,尚未有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医药科技人文研究领域重要论文的分类汇编。因此,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的标志性工作之一,《文库》的编撰在学界具有开创性意义。《文库》收录1978—2018年间国内(含港澳台)、国外重要学者公开发表的中医史学、中医文献、中医科技史、中医流派、涉医出土文献、中医文化与传播、民族医药、中医哲学、中医伦理等多方面的代表性论文,总计2000余篇。共列13分卷,即《中医科技史研究》《中医药传播研究》《涉医出土文献文物研究《中医医疗史研究(港澳台)》《中医医学史研究》《中医医疗史研究(大陆)》《中医哲学研究》《中医伦理研究》《中医文化研究》《中医流派研究》《中医文献研究》《民族医药文化研究》《海外中医药人文研究》,将分批编撰出版。需要说明的是,各分卷并非简单的汇集,而是总结升华,如每卷开篇的综述,对该领域学术史进行梳理和评述,然后将这些具有代表性、标志性和权威性的学术论文进行分类,并对之进行专题述评,包含了学科体系建构、资料汇编和理论观点阐发等方面的大量创造性工作。
《文库》的汇编与整理,体现了我们在学科建设基础性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可供中医药科技人文领域的研究者和对中国传统医学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我们希望《文库》的出版能够有助于推进中医药科技人文领域多学科的综合建设,这也是我们编撰的初衷。
因水平有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同道与方家不吝赐教,以便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
《中医科技人文研究文库》编委会
2023年4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