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自信教育与个性生长(特色学校聚焦丛书)

書城自編碼: 390138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汤林,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38477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2.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Xilinx FPGA权威设计指南:基于Vivado 2023设计套件
《 Xilinx FPGA权威设计指南:基于Vivado 2023设计套件 》

售價:HK$ 237.6
闽南人及其邻近族群:郭志超教授人类学随笔
《 闽南人及其邻近族群:郭志超教授人类学随笔 》

售價:HK$ 153.6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访谈
《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访谈 》

售價:HK$ 129.6
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 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

售價:HK$ 69.6
情感的转化力量:AEDP的疗愈之路
《 情感的转化力量:AEDP的疗愈之路 》

售價:HK$ 143.8
美国产业关系领域的起源与演变
《 美国产业关系领域的起源与演变 》

售價:HK$ 81.6
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
《 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 》

售價:HK$ 82.8
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珍藏版) 6[美]布鲁斯·格林沃尔德
《 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珍藏版) 6[美]布鲁斯·格林沃尔德 》

售價:HK$ 118.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6.8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说课、片段教学100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丛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用书) 》
+

HK$ 52.5
《 给班主任的建议(大教育书系) 》
+

HK$ 50.8
《 内生性变革:学科课程的生成机理(学校课程变革新取向丛书) 》
+

HK$ 106.3
《 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管理改进 》
+

HK$ 85.0
《 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 》
+

HK$ 71.3
《 奇妙心之旅:小学生心理解忧杂货铺 》
編輯推薦:
学校建设与管理,初中案例
內容簡介:
本书从学校历史、学校课程、学校教学、学校德育、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六方面展现“自信教育”探索与发展历程和成果。该校针对学校发展困境,提出了“自信教育”的文化治校新型策略和思路,将构建自信文化体系作为抓手,撬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书中提供了丰富的微小案例给读者阅读与借鉴。
關於作者:
汤林,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原书记、校长,现任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梅陇实验学校校长。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上海市首届“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学员。第 8 期长三角名校长高级研修班成员。先后任职于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普教科、闵行区教育学院(数学研训员、课程研训员)。在办学中,主张打造“自信教育”,坚持“自信育人”,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坚守“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致力于唤醒与鼓舞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自身内心对“自信成长”的追求与向往。
目錄
前言 以六维管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第一章 学校历史与文化发展
每一段岁月都写下曾经克服的无数艰苦,经历反复思辨,经历岁月打磨,成就了自我蜕变和超越品质,凝练成“自信自主,成人成才”的学校文化。在价值认同中探索自信的文化内核,在内外兼修中涵养自信的文化生态,是学校文化变革的逻辑,此种逻辑呈现出从外延到内涵、从散点到联动、从同质到多元的发展特征。
第一节 陌生却又熟悉的画卷
第二节 走在文化治校的道路上
第二章 学校课程与自由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应在学校课程中自由生长,每一位老师都应在学校课程中自觉发展,每一所学校都应在学校课程中升华蜕变。课程是学生的课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需要和动机、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构建丰富多元的课程;课程是老师的课程,以老师的专业背景、老师的特长爱好、老师的创新意识为抓手,创设新颖多样的课程,是学校课程发展的实践逻辑。
第一节 寻找学校课程发展的突破点
第二节 提炼学校课程哲学的聚焦点
第三节 打造学校课程实施的支撑点
第四节 突破课程前行的关键点
第三章 课堂教学与自信发展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自信的种子。种子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环境,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自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每个孩子的学情,基于学情设定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给予发展性评价反馈,激发学生乐于发现、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内在动力,让每个孩子自信满满地参与学习。
第一节 低起点,奠定自信基石
第二节 小步子,筑建自信阶梯
第三节 多活动,营造自信氛围
第四节 激兴趣,绽放自信之花
第五节 勤反馈,调整自信步伐
第六节 多赞美,催化自信果实
第四章 学校德育与品性发展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过程。系统的德育课程、丰富的活动参与、深入的实践体验和协同的育人格局,共同奠定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石,形成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节 品性发展与生涯规划
第二节 品性发展与活动体验
第三节 品性发展与实践锤炼
第四节 品性发展与家校共育
第五章 专业智慧与自觉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涵养师德师风,发展课程能力,提升研究能力,不断拓展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是学校内涵发展必不可少的维度。一所学校应特别注重教师的专业阅读、行动研究、问题解决、课题研究、自我提升为核心的专业发展体系建设。
第一节 做精神灿烂的教师
第二节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第三节 做有灵魂的教师
第六章 学校管理与内涵发展
学校管理是联通上下、贯通表里、有机融合的系统。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灵活的手段,创新学校管理方式,践行“情境式管理”“走动式管理”“燃梦式管理”多元并轨的管理方式,让教师成为学校管理的亲历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建立凝共识、促发展、求实效、增信心的学校内涵管理模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节 情境式管理:在团队中定位个人价值
第二节 走动式管理:让管理发生在身边
第三节 燃梦式管理:点燃主动发展的梦想
后记
內容試閱
以六维管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校作为农村学校,几度并校,几易校址,学校的办学硬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如果只满足于这种外在的发展,没有丰厚的内涵做支撑,再好的教学硬件、再美的环境,也无法办出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好学校。
新时期的学校应该是内外双修的,在硬件得到改善之下,内涵发展就成了老学校重新起飞、内存质量提升的引擎。要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就是要聚焦于师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课程与时俱进的丰富和拓展、校园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客观上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曾为了追求发展结果的显现性,经常举办形式各样的活动,但这些往往短期见效,深究下去却不难发现这些特色活动就像一粒粒散开的珍珠,难以形成一种体系,有时甚至会顾此失彼,造成在课程建设、人的能力培养上发展不平衡的困扰。而内涵发展就是要厘清和挖掘学校教育教学中各关键要素和结构间内在的逻辑和联系,不断相互地渗透、融合、调整,精益求精,让学校的一切活动和资源形成系统,成为推动学校内部变革的力量,将学校引入一种新的发展格局,不断创新发展。
每一所学校的内涵发展都是独特的,其内涵发展应该是一所学校历史、现状、环境、师生等各方面综合的发展,是一种内在软实力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特质也是鲜明的组织文化形成的过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校组织文化是显性和隐性的综合体,是学校组织成员所认同的,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表和引导学校组织成员行为的一种价值体系,对学校发展愿景、成员的价值观、原则和行事方式有重要的影响。
由丹尼尔·丹尼森教授创建的“丹尼森组织文化诊断模型”是衡量一个组织文化是否有效、实用的主流模型之一。
王茂祥,黄建康,姜美慧,施佳敏.企业文化践行度的测评方法与提升路径[J].统计与决策,2017(02):183-186.该诊断模型从适应性、使命、参与性和一致性四方面对组织内在的信念愿景、管理机制、行为方式等文化方面做全面表征。近些年来,我们以丹尼森组织文化诊断模型为参考,基于我校70多年的历史、面对当下的社区发展和新时代的教育发展需要、师生共同成长的需要,以提升学校软实力为核心,对影响学校内涵发展的几个方面,从时间维、理念维、机制维、空间维、主体维、活动维进行自我革命、反思重建。(见图1)
……

丛 书 总 序
好学校的性格色彩
这些年,我与中小学、幼儿园有许多“亲密接触”。从这些学校中,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好学校总有自己的性格色彩,总有自己的精神属性。
好学校有丰富的颜色
好学校一年四季都有风景。春天,你走进它,有各色花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你置身其中,绿草茵茵,就算骄阳似火,也有阴凉。孩子们可以踢球、打滚,可以任性。秋天,你老远就可以看到,枫叶红了,橘子黄了,婀娜多姿。冬天,你靠近它,香樟绿环绕着你,垂柳枝笼罩着你,你不会觉得单调。当然,环境的价值不在于“装扮”,而在于让心灵沉静,让生命多彩。它是生命哲学的演化,是内心深处的讴歌与赞美。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回归“自然状态”,回归人之原始倾向。善良总存在于纯洁的自然之中。好学校总是拥有自然的纯净与原始美,它努力让孩子们与美好相遇。静谧,美好——好学校是温润的。
好学校有足够的成色
成色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境界的一个指标,是一所学校的“育人”含金量。如果一所学校的含金量定位为考试成绩,它的成色就是混浊的;如果一所学校的含金量定位为立德树人,它的成色就是清纯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教育是为着我们不曾拥有的过去,为着我们不曾经历的当下,为着我们不曾想到的未来。教育之原点在激发想象,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教育之原点在发展理性,而不仅仅是讲授道理;教育之原点在鼓励崇高,而不仅仅是理解规范;教育之原点在丰富经历,而不仅仅是掌握技艺;教育之原点在温暖心灵,而不仅仅是强化记忆;教育之原点在强健身心,而不仅仅是发展智能;教育之原点在点亮人生,而不仅仅是预知未来。回归原点,是好学校的立场。不功利——好学校是纯粹的。
好学校有优雅的行色
优雅是让人向往的,有来源于生命本身的气质。每一个人都行色匆匆,孩子们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教师被成绩比较而形成优劣阵营,这样的学校就不会是一所好学校。什么是好学校?孩子们表情舒展,教师们精神敞亮——每到一所学校,我总喜欢以这样的眼光去观察师生的生命状态。我发现,在好学校,孩子们的脸总是明晃晃的,有美好期待;教师的行色总是从容优雅,有专业自信。女孩子清新可人,男孩子风度翩翩,生命在人性层面焕发出动人光彩。一句话,每一个生命都自然而然地生长,这里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气息在校园里弥漫开来、传播出去。面对此,我只能说: 好学校是舒展的。
好学校有鲜明的特色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整体呈现出来的系统性特征,集中表现在基于学校文化的课程体系。学校办得好不好,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而在于特色是否鲜明,是否有足以体现自己文化的课程架构。好学校行走在有逻辑的课程变革之路上,努力让学校课程富有倾听感,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拥有逻辑感,建构严密的而非拼盘的课程体系;嵌入统整感,更多地以整合的方式实施而非简单地做加减法;饱含见识感,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为取向;提升质地感,课程建设触及课堂教学变革,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文化样态。一句话,好学校课程目标凸显内在生长,课程内容突出学习需求,课程结构强调系统思维,课程实施张扬生命活性,课程评价与管理彰显主体向度。好学校关注学习方式的多变性和场景性、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和可支配性、学习空间的多元性与舒适性、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易得性,让所有的时空都成为课程场景,让孩子们学习作品的形成、展示、发布、分享成为校园里最美的景观,让时空展现出生命成长的气息和灵动。是啊,好学校有生命里最美好的记忆。
好学校有厚重的底色
厚重的底色不在于办学时间长短,而在于拥有强烈的文化自信。进入学校,我喜欢看墙上的“文字”。多年经验告诉我,文化不在墙上,很多时候,墙上的文字越多,学校的文化含量越低。道理很简单,大量文字堆放在墙上,说明这种文化还没有被老师们普遍认同,更谈不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说明这种文化还缺乏影响力,还没有被大众广泛接受,需要宣示和传播。一所学校是否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是否拥有自己的教育信仰,是它“底色”如何的重要侧面。毫无疑问,好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教育信仰。但是,教育信仰不是文字游戏,不是专家赐予的东西。信仰是从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的,是从脚底下走出来的,是从指尖流淌出来的,是慢慢地生长、慢慢地走出来、慢慢地流淌出来的东西。唯有“慢慢地”才能“深深地”,“深深地”才能“牢牢地”,扎下根来,进入我们的灵魂,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生命的构成,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文化总是无言或少言,但让人作出判断和选择。好学校,你一走进去,一种向往感、追慕感、浸润感便油然而生。因此,好学校是柔软而有力的。
美国思想家梭罗在《种子的信仰》一书中把好学校比喻为“一方池塘”,每一个孩子在其中如鱼得水,自由自在,这就是“回归自然”的状态。不是吗?好学校总是这样的——温润,纯粹,舒展,美好,柔软而有力——这也是本套丛书聚焦的一批学校的性格色彩。
杨四耕
2023年2月21日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