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与适老化研究

書城自編碼: 390436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建筑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作者: 汪丽君,刘荣伶,孙旭阳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089449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18.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心悦读丛书·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 心悦读丛书·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

售價:HK$ 69.6
马王堆考古手记
《 马王堆考古手记 》

售價:HK$ 118.8
全靠演技
《 全靠演技 》

售價:HK$ 54.0
流人系列01:驽马
《 流人系列01:驽马 》

售價:HK$ 94.8
电工大手册(第二册)——电工常用电路、接线、识读、应用案例
《 电工大手册(第二册)——电工常用电路、接线、识读、应用案例 》

售價:HK$ 95.8
苏东坡传
《 苏东坡传 》

售價:HK$ 69.6
豆腐(增订版)
《 豆腐(增订版) 》

售價:HK$ 156.0
末代士人的身份、角色与命运:清遗民文学研究
《 末代士人的身份、角色与命运:清遗民文学研究 》

售價:HK$ 106.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1.3
《 智能建造概论 》
+

HK$ 59.8
《 钢管混凝土管节点的应力集中 》
+

HK$ 198.8
《 找形——走向极少建筑 》
+

HK$ 91.8
《 迈向健康城市 》
+

HK$ 96.6
《 隧道通风与火灾排烟理论基础及应用 》
+

HK$ 156.2
《 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 》
編輯推薦:
学术性:从小微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并基于实际案例和类型范围的调研发掘和情感反应的关联,形成对小微公共空间的理论体系认知。现已有从分布密度、使用情况和更新改造等角度的小型、小尺度公共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出版价值。
內容簡介:
城市小微公共空间作为公共空间中一直被忽视的类型,在当前城市更新国家大背景下,对修补城市断裂尺度,连接人与城市密切关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的主旨意在回归人本尺度与日常生活,进一步拓展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要义,解析其情感内核、本源属性及健康效益。综合运用新技术和多源数据分析老年人行为偏好和感知数据,通过SPSS等统计方法,挖掘小微公共空间与老年人行为感知间的互动特征,揭示“空间-行为-感知”间互动关联机制,提取适老化空间形态要素的关键指标,从而提出科学性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的精细化设计方法。
關於作者:
汪丽君,女,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系系主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2 年进入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学习,2003 年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彭一刚教授,长期关注建筑类型学理论及其在地域建筑、历史环境再生与城市微更新领域的研究。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东京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刘荣伶,女,2020 年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现为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孙旭阳,女,2021 年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联合培养。现为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目錄
1 概 述 001
1.1 公共空间微型化发展趋势 002
1.2 小微公共空间的既有研究 005
1.3 小微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念 015
1.4 小微公共空间的内涵解析 027

上篇: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研究 033
2 小微公共空间案例解析 035
2.1 类型划分 036
2.2 选取原则 042
2.3 结果讨论 049
2.4 案例启示 084

3 小微公共空间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087
3.1 小微公共空间介入日常化城市实践中的活跃性 088
3.2 永未停息的抽象现象探索――普适的情感研究 094
3.3 “空间与情感”――从宏观到微观的多元理论解读 100
3.4 以“感性工学”为代表的产品情感化设计探索 107

4 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理论 109
4.1 空间体验的情感诉求层次 110
4.2 小微公共空间的情感载体――情感影响要素构成 118
4.3 小微公共空间的情感人像――群体体验差异性 127

5 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方法 131
5.1 情感化设计方法体系构建思路 132
5.2 情感化设计量化方法具体操作 132
5.3 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导引 135

下篇:基于“行为 ? 感知”测度的旧城区户外小微公共空间
适老化研究 155
6 小微公共空间适老化理论研究 157
6.1 社会背景·需求解析――小微公共空间之于旧城老年人 158
6.2 尺度界定·概念属性――旧城区户外“小微公共空间” 160
6.3 知觉认知·行为需求――使用者“行为 - 感知”定量测度 161
6.4 小微空间·适老化――营建实践与质性融合 171

7 小微公共空间适老化内涵解析、类型划分与实证路径 177
7.1 空间适老化内涵解析 178
7.2 实地调研与类型划分 185
7.3 实证路径剖析和分解 194

8 “空间 - 感知”:基于感知定量计量的小微公共空间
适老化研究 197
8.1 样本生活性街道空间选取 198
8.2 空间适老化问题观察和归纳 198
8.3 空间形态指标选取和计量 199
8.4 感知数据测度和倾向分析 210
8.5 老年人在街道中的空间感知与街道空间形态的关联 214

9 “空间 - 行为”:基于行为量化测度的小微公共空间
适老化研究 215
9.1 样本街角小微公共空间选取 216
9.2 空间形态指标的梳理和归纳 217
9.3 老年人日常行为数据测度和行为特征分析 218
9.4 空间形态与老年人日常行为关联机制研究 224

参考文献 240

附 录 253?
內容試閱
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使得当前城市正经历从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的重大转型。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正经历着由“速度优先”转变为“品质优先”的过程,对公共空间的研究经历了从质性的宏观理论体系建构到量化的微观感知测度发展历程。当前城市空间研究呈现出更加注重“精度”(细节)与“温度”(人性场所)的新趋势,研究关注的侧重点也由空间景观效果的营造和基本使用功能的满足转向人在空间中的情感体验等。以往对公共空间的研究与实践多集中在大尺度与地标性的公共空间中,而对小微公共空间这种人们日常生活中依赖度*高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缺乏重视。但在当前城市微更新建设趋势下,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在修补城市断裂尺度、连接人与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情感化设计与适老化研究的介入进一步推进了内涵特征在空间情感体验方面的深刻影响及隐形逻辑映射,揭示了小微公共空间的天然情感属性,突显依托空间形态的精细化设计和日常精神挖掘传递的情感能量。笔者的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筑类型学与城市形态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及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工程实践,曾主持完成 2018 年天津市社科界千名学者服务基层活动大调研重点项目和 2019 年社科界千名学者服务基层活动大调研“结对子”项目“健康宜居视角下天津市既有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对策创新研究”(180502008/19020130)等课题,主持完成“天津滨海新区公共空间体系规划”“正定新区生态示范城市公共空间复合利用模式研究”等相关设计项目。本书系笔者正在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津旧城区户外小微公共空间适老性研究”(519784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书落实二十大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落实城市高质量发展”,核心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第 2 章至第 5 章由刘荣伶博士执笔,综合建筑类型学、环境心理学、建筑现象学等相关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地调研,提出小微公共空间的广义和狭义概念、规模与内涵,将小微公共空间的空间形态分为建筑贴附型、街道衍生型、“L”围合型、“U”围合型、“口”围合型,并归纳出驻留型和穿过型两种使用行为模式。借鉴情感化设计和感性工学理论,构建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研究体系,形成小微公共空间设计语境下的本能、使用和反思层面情感诉求含义,从情感载体、情感呈现及情感人像角度阐述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基础。后以天津市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选取城市新区、历史街区和生活社区三种样本提出情感化设计导引。下篇第 6 章至第 9 章由孙旭阳博士执笔,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解析小微公共空间的适老化内涵,通过“体悟城市·遇见空间?照片拍摄·场景记录”的方式对旧城区小微公共空间进行系统的实地调研,剖析和分解基于“行为?感知”测度的旧城区户外小微公共空间适老化实证研究路径。选取生活性街道空间和街角小微公共空间两种典型类型的旧城区小微公共空间,借助统计学交叉学科方法,探索老年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感知与空间形态本身的关联机制,完成以路径方法探索为目标、基于“行为?感知”测度的旧城区户外小微公共空间适老化实证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城市微型尺度公共空间的精细化设计与适老品质提升提供参考。本书力图挖掘和回溯公共空间本身的人本尺度讨论、设计操作、城市关联性和日常生活氛围等建筑学科问题,从“小微”中探寻“宏大”思考。借助内涵梳理架构起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桥梁,面向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小微公共空间在城市微更新中的落地实践,以期重新激发本应弥漫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但遗落已久的日常生活气息。

“人是所有事物的基本尺度,是所有符合这个尺度的事物存在的理由,亦是所有不符合这个尺度的事物不存在的理由。”普罗泰格拉(Protagoras)这个古老的论断将人体置于思想观念与世界观的中心。个人空间(kinesphere,也称为“body zones”)概念认为身体是三维空间的结构,有着长度、宽度和深度――长度轴、宽度轴和深度轴。把身体的长度延伸到最长,身体的宽度和深度都在垂直位置,这样就在身体周围创造出一个三维空间。我们把身体周遭的空间称为个人空间。运动理论家拉万(Laban,1966)将其定义为个体站立时可以轻松到达的身体周围的隐形球体,并且随着人在空间中的轨迹运动,这种包裹个体身体并彼此分离的无形边界的感觉会由于对边界的侵犯引起个体焦虑。个人空间是小微公共空间内部更贴近人尺度的个人范围场,小微公共空间囊括有限个数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个体空间。基于人类进化和生存需求留存下来的基因记忆,也佐证了人们在公共空间中青睐能够提供保护的接近人尺度的边界空间的现象。所以从感官尺度入手对小微公共空间范围进行划定是准确和可行的。
汉斯·布鲁梅菲尔德(H. Blumenfeld)在《城市设计中的尺度》(Scale in the
Civic Design)一文中讨论了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到梅尔滕斯(Maertens)以视觉为核心的尺度发展和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历程,得出尺度是外部环境设计的根本要素,是人对建成环境感受的基点。空间与身体互为“夹具”,相互印证、相互制约。最初丈量空间的基本单位都与身体相关:“布手知尺,布指知寸”是我国传统的寸与尺的度量方式,西方对英寸、英尺和英里度量确定标准同样依托人身体各局部尺寸。尺度是人根据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生理感知,对空间实体尺寸形成的一种概况衡量。它表征出一种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空间、空间与空间对象元素的相对量关系。此外,人的感知不仅包括空间尺寸的实际大小,也暗含人与空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身体与空间的相对尺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