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研究:基于社区生活圈视角

書城自編碼: 390462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田洁玫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4390264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2.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证券领域内幕交易犯罪的认定规则及刑事辩护要点
《 证券领域内幕交易犯罪的认定规则及刑事辩护要点 》

售價:HK$ 80.2
你可以影响任何人
《 你可以影响任何人 》

售價:HK$ 69.6
国家建构--聚合与崩溃(格致社会科学)
《 国家建构--聚合与崩溃(格致社会科学) 》

售價:HK$ 115.6
治愈的本能+情绪的转化力量
《 治愈的本能+情绪的转化力量 》

售價:HK$ 258.2
超越商学院的智慧:我从孩子身上学到的一切
《 超越商学院的智慧:我从孩子身上学到的一切 》

售價:HK$ 56.6
创新永动:下一代卓越计算下的数字化社会(精装典藏版)
《 创新永动:下一代卓越计算下的数字化社会(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93.2
上兵伐谋 战略、外交与三国风云
《 上兵伐谋 战略、外交与三国风云 》

售價:HK$ 74.3
MATLAB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仿真(第2版)
《 MATLAB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仿真(第2版) 》

售價:HK$ 105.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8.6
《 《神圣家族》研读:马列经典著作研读 马克思 恩格斯 哲学 清华艾四林领衔主编 》
+

HK$ 34.2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 》
+

HK$ 203.3
《 东盟黄皮书:东盟发展报告(2022) 》
+

HK$ 268.4
《 塑造数字中国(共4册) 》
+

HK$ 150.0
《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第二版) 》
+

HK$ 130.7
《 劳动法治的变迁:国别区域劳动法动态 》
編輯推薦:
国务院《“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与《“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相继发布,明确九类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目标,提出统筹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应时之需,华侨大学田洁玫女士以地处衔接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的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在大数据背景下,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应用地理空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各级政府科学配置公共源,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尽可从本书汲取营养,甚至做为一个重要参照系。
內容簡介:
本书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提供的最新POI地理空间数据,使用ArcGIS软件方法,划定社区生活圈公里格网,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服务设施为依托,探索福建省为达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要求,如何统筹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中分项梳理社区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类型,分析研判福建省社区生活圈中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水平与配置情况,提出相关优化配置建议,以期为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提供参考与借鉴。
關於作者:
田洁玫,(1988.06—  ),女,汉族,中共党员。2018年博士毕业于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入职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近年来主持福建省级、地市级社科项目多项,研究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等北大核心杂志发表论文《高标准粮田区鹤壁市土地利用情景模拟预测研究》《“五化”视角下高标准粮田时空布局优化研究》《基于高标准粮田建设的鹤壁市耕地预测分析》等1余篇。有专著《“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鹤壁市高标准粮田布局优化研究》出版。
目錄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概况及数据来源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相关技术

第二章 研究基础
第一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区生活圈的理论概念
第二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区生活圈的发展内容
第三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中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第四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策略:社区生活圈建设

第三章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育幼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分析
第一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育幼服务设施空间匹配协同分析
第二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育幼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三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育幼服务设施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四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育幼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测算分析

第四章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教育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分析
第一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教育服务设施空间匹配协同分析
第二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教育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三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教育服务设施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四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教育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测算分析

第五章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就业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分析
第一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就业服务设施空间匹配协同分析
第二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就业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三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就业服务设施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四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就业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测算分析

第六章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医疗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分析
第一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医疗服务设施空间匹配协同分析
第二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医疗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三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医疗服务设施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四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医疗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测算分析

第七章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养老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分析
第一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匹配协同分析
第二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养老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三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养老服务设施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四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养老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测算分析

第八章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住房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分析
第一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住房服务设施空间匹配协同分析
第二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住房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三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住房服务设施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四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住房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测算分析

第九章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行政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分析
第一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行政服务设施空间匹配协同分析
第二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行政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三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行政服务设施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四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行政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测算分析

第十章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文化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分析
第一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匹配协同分析
第二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文化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三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文化服务设施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四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文化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测算分析

第十一章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体育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分析
第一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体育服务设施空间匹配协同分析
第二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体育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三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体育服务设施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四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体育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测算分析

第十二章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分析
第一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现状
第二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优势
第三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问题
第四节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对策

第十三章 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图目录
图1-1 欧氏区域分配原理图7
图3-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育幼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35
图3-2 福建省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育幼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36
图3-3 福建省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育幼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36
图3-4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育幼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排序图42
图4-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教育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57
图4-2 福建省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教育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58
图4-3 福建省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教育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59
图4-4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教育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排序图65
图5-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就业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80
图5-2 福建省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就业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81
图5-3 福建省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就业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81
图5-4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就业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排序图87
图6-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02
图6-2 福建省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03
图6-3 福建省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04
图6-4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排序图110
图7-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养老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25
图7-2 福建省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养老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26
图7-3 福建省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养老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26
图7-4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养老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排序图132
图8-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住房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46
图8-2 福建省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住房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47
图8-3 福建省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住房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48
图8-4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住房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排序图153
图9-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行政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68
图9-2 福建省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行政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69
图9-3 福建省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行政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70
图9-4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行政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排序图175
图10-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文化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90
图10-2 福建省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文化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91
图10-3 福建省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文化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192
图10-4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文化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排序图197
图11-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体育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213
图11-2 福建省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体育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214
图11-3 福建省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体育服务设施聚类异常图214
图11-4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体育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排序图220
图12-1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分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平均数分布图222
图12-2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度聚类异常图224


表目录
表1-1 福建省两大协同发展区及9个设区市基本概况表5
表1-2 社区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类指标体系表8
表3-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育幼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22
表3-2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育幼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23
表3-3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育幼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26
表3-4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育幼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29
表3-5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育幼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30
表3-6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育幼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32
表3-7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育幼服务设施聚类异常指标表38
表3-8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育幼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指标表41
表4-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教育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44
表4-2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教育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45
表4-3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教育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48
表4-4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教育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51
表4-5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教育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52
表4-6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教育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54
表4-7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教育服务设施聚类异常指标表61
表4-8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教育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指标表64
表5-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就业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67
表5-2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就业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68
表5-3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就业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71
表5-4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就业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74
表5-5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就业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75
表5-6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就业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77
表5-7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就业服务设施聚类异常指标表83
表5-8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就业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指标表86
表6-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89
表6-2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90
表6-3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93
表6-4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96
表6-5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97
表6-6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99
表6-7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聚类异常指标表106
表6-8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医疗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指标表109
表7-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养老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112
表7-2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养老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113
表7-3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养老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116
表7-4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养老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119
表7-5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养老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120
表7-6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养老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122
表7-7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养老服务设施聚类异常指标表128
表7-8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养老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指标表131
表8-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住房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134
表8-2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住房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135
表8-3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住房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138
表8-4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住房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141
表8-5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住房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142
表8-6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住房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144
表8-7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住房服务设施聚类异常指标表150
表8-8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住房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指标表152
表9-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行政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155
表9-2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行政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156
表9-3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行政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159
表9-4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行政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162
表9-5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行政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163
表9-6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行政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165
表9-7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行政服务设施聚类异常指标表172
表9-8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行政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指标表174
表10-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文化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177
表10-2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文化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178
表10-3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文化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181
表10-4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文化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184
表10-5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文化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185
表10-6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文化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187
表10-7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文化服务设施聚类异常指标表194
表10-8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文化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指标表197
表11-1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体育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200
表11-2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体育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201
表11-3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体育服务设施匹配协同指标表204
表11-4 福建省区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体育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207
表11-5 福建省市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体育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208
表11-6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体育服务设施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表210
表11-7 福建省县域层面的社区生活圈体育服务设施聚类异常指标表216
表11-8 福建省社区生活圈体育服务设施变异系数指标表219
內容試閱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增强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明确要求“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2018年,福建省贯彻落实规划精神,制定《福建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取得新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这种均等化理念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的“平均正义和分配正义”,马克思(1875)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也论述过分配公平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刘明德(2017)、张启春(2018)、李曼音(2018)、杨波(2019)、刘银喜(2019)等学者从辨析讨论、内在逻辑、现实困境、变迁逻辑、实现途径、治理目标等方面丰富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研究。姜晓萍(2020)提出2019年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进入“优质提升”阶段,陈振明(2020)、薄贵利(2020)、繆小林(2020)等学者围绕着高质量、获得感等推进研究。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再次重申,这是党中央在“十四五”时期对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核心要求,更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需要注重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公平和空间可及的实现。余游(2012)、张建清(2017)、邵桂华(2020)、李百灵(2022)利用泰尔指数、变异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算与评价。肖建华(2019)、李智裕(2020)以可获得性角度探讨了中观、宏观尺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空差异、空间效应。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由基本公共服务衍生而来,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载体,国内学者张贤明(2016)提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与配置的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的空间路径。自美国经济学家麦克尔·忒兹(1968)首次提出公共服务设施区位理论,其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研究逐渐成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突破口。国外学者早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了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可达性问题;研究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区位选择与选址问题;法雷利亚(2014)、斯蒂芬妮(2014)分别针对意大利、英国进行了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与空间可达性研究。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赵宏波(2018)、田洁玫(2021)以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缩写为POI)为研究对象,通过呈现设施空间数量和布局位置的特性,揭示基本公共服务空间配置的集聚离散特征,从而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提出新的思考。
新发展阶段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要求的“公平可及”,不再是简单平均数量的问题。杨龙(2022)提出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微观治理单元中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公平和空间可及。社区生活圈的相关理论起源于日本,其是围绕居住场所而划定的微观基本社区空间单元。社区空间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第一线”,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与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承担着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职责。社区生活圈即以居住场所为中心,居民步行15分钟便可以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而划定的社区生活基本空间单元。自2016年国务院提出“构建15分钟生活圈”概念要求,各地市积极响应并实践推广。赵彦云(2018)、傅行行(2019)、周岱霖(2019)对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社区生活圈的空间测度、逻辑构建与服务配置进行研究。韩增林(2019)、肖凤玲(2021)、张夏坤(2021)基于社区生活圈视角研究大连市、乌鲁木齐市、天津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2021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等21个部门发布《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版)》,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9个方面明确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具体保障范围和质量要求。2021年7月推广实施《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明确提出了与居民日常需求联系最为紧密的社区生活圈空间单元中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要求。2022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等21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服务设施为依托,为达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要求,规划中再次强调九类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目标,提出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和统筹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要求。面对各类国家规划的最新要求,本书基于社区生活圈视角,提出了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的研究议题。

二、研究意义
基于社区生活圈视角,关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的研究具有其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看: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研究,将丰富福建省社区生活圈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充实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提供福建省社区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水平与比较差异的相关成果、推动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的实现路径。
从现实意义来看: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研究,有助于推动福建省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均衡配置与协同发展、配置优势与问题成果将为福建省区域协同发展建设提供样本资料、均等化配置对策建议将为政府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增强提供参考借鉴,并最终服务于切实满足福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节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紧紧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要求,立足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方向,基于社区生活圈视角,展开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研究。通过社区生活圈的格网划定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划分,对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水平的分类与综合现状、差异、优势与问题进行分析,并重点关注福建省闽东北与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情况。以期基于社区生活圈视角提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水平提升的有益建议,为推动福建省区域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区域协同发展、提高政府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二、研究视角
社区生活圈视角在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中的应用是本书的研究重点。学界大部分观点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是绝对平均,而是相对均等。可见,“摊大饼式”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能满足国家高质量发展与人民获得感提升需求,“以人为本”才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的内在要求。社区生活圈视角从居民的行为规律出发,能够充分考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基于社区生活圈视角,从微观尺度能够更好地分析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的差异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切实的优化配置策略。

三、研究对象
依据社区生活圈“以居住场所为中心,居民步行15分钟可以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而划定的社区生活基本空间单元”基本定义,基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9个方面基本构成。本书将划定福建省全部社区生活圈的空间范围,并划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类型,研究对象即最终划定的福建省社区生活圈中所包含的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除了前述9种类型的分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析,还包括基于混合度水平的综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析)。

四、研究内容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主要阐明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研究目标及方法,并通过对社区生活圈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支撑的论述,构建出本书研究的逻辑机理与框架结构,为后续章节研究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此9章主要基于社区生活圈视角,围绕9种不同类型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别从福建省区域层面、市域层面和县域层面3个层面,基于空间匹配协同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变异系数测算4种方法深入分析福建省社区生活圈分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配置情况。
第三部分包括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在9种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分析基础上,通过混合度测算对福建省社区生活圈综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聚类异常、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对福建省社区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的优势与问题进行整理总结,进而提炼出均等化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最终通过对各章节研究结论的总结,提出本书的创新点,并分析研究存在的局限与未来展望。


第三节 研究概况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概况
福建省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处衔接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的海峡西岸城市群重要位置,省会为福州市。福建省下辖9个设区市,共44个县、12个县级市、29个市辖区(金门县缺少相关数据,本书不做讨论),基本概况见表1-1。
表1-1福建省两大协同发展区及9个设区市基本概况表[1]
从自然地理情况上看,福建省四大平原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范围包括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而西部的广大地区则主要为丘陵与山地;沿海平原区五市的土地面积仅为丘陵山地区的50.97%。从社会经济情况上看,2020年,福州市与泉州市均已突破GDP万亿元大关,厦门市设立经济特区40年来,2020年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其他地市则发展稍有欠缺;福建省内的人口差距也非常明显,3个GDP高贡献城市的总常住人口数是其他6市总常住人口的1.15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化山海协作、推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联动发展,福建省提出构建闽东北和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分别以“福州都市区”和“厦漳泉都市区”为引领,平衡福建省东西部、南北部区域差距。

二、研究数据来源
本书以2021年百度地图POI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借由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提供的地点检索服务,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按照经纬度范围获取福建省全部19个一级分类的百度地图POI数据共计738251个。依据指标体系表的要素内容,参考多项国家规划要求,对获取的福建省POI数据进行去重、筛选、匹配和检索,最终可以得到福建省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POI数据共计46572个;从百度地图提供的19个POI大类列表中按照相关分类指标内容作为检索字段,可以提取福建省居住场所POI数据共计77904个。其他社会经济数据来自福建省及各市2021年统计年鉴或各政府工作网站。ArcGIS软件操作中使用的福建省及各县市区行政区划数据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网站提供的行政边界.shp文件。

三、研究格网划定
以居住场所为基础划定的社区生活圈,是居民出行成本较低、日常活动频率较高、服务便利度较优的非实体空间。在对社区生活圈的研究中,运用欧氏区域分配原理,以居住场所POI数据为源对象,按照标准距离的格网单元分配划定得到社区生活圈公里格网,能够保证仅对有居住场所的空间进行社区生活圈研究,同时保证后续研究结果可以在同等尺度层面互相比较分析。如图1-1所示。
图1-1欧氏区域分配原理图[2]
欧氏几何距离是格网单元中心到最近源对象的几何距离,江岭(2011)的研究指出欧氏区域分配可以根据欧氏几何距离,将格网单元分配给源对象,分配给A对象的格网单元都是距离A最近的。ArcGIS软件的欧氏分配工具(Euclidean Allocation)基于欧氏距离计算每个像元的最近源,即根据最大邻近性识别要分配给源的像元,可以作用于矢量点状、线状及面状要素。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吴夏安(2020)的研究提出1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步行距离标准为800米~1000米,考虑到步行距离范围对社区生活圈中老幼等特殊群体的适用性,本书研究采取上限1000米作为划定社区生活圈的标准距离。运用ArcGIS软件欧氏分配工具,将福建省77904个居住场所POI数据按照1000m的最大距离分配到1000米×1000米网格尺度的格网单元,最终可以得到研究所需的福建省全部5336个社区生活圈。

四、指标体系构建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类指标体系构建既要满足基本公共服务规划要求,又要符合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在借鉴相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本书主要依据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制并于2021年7月正式实施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TD/T 1062—2021),以及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并于2021年12月印发实施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发改社会〔2021〕1946号),综合比对梳理后,最终构建出“育幼服务、教育服务、就业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住房服务、行政服务、文化服务、体育服务”9种社区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类指标体系表,具体见表1-2。
表1-2社区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类指标体系表“十四五”公共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中公共服务体系包含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服务3种类型,本书研究主要探讨其中“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将其中的9大保障目标与7项短板弱项对接,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类目。《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在此基础上从服务要素配置层面提出应对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要求。为保障社区生活圈的健康有序运行,《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中提出了6个方面服务要素,其中的社区服务又可以细分为8小类,按照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关原则,选取其中8项服务要素对接《“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保障目标与短板弱项,并在表1-2中将具体要素名称详细罗列,确保指标选取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相关技术
本书在研究初始大量使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数据的基础探索,主要方法包括标准差椭圆方法(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获取中心点(CenterX,CenterY)、偏角(Rotation)、长轴(XStdDist)、短轴(YStdDist)等数据;平均最近邻方法(Average Nearest Neighbor),获得最近邻比率(R),确定要素分布属于离散类型(R值>1)、随机类型(R值=1)或是集聚类型(R值<1);核密度方法(Kernel Density),确定研究的搜索半径(Search radius)并绘制相应核密度图;缓冲区方法(Buffer Analysis),分别对福建省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住场所建立100米、300米、500米、1000米、2000米和3000米的缓冲区域,进而通过空间连接统计各缓冲区内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场所分布情况。在这些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研究中较为关键的方法技术包括以下4种。

一、匹配协同指数
参考相关研究,本书以闫东升(2018)文献中提出的不一致指数作为基础,进一步得出福建省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生活圈的空间匹配协同指数(Cit),并用该指数来反映福建省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生活圈的空间匹配程度与均衡状况。Cit值小于1,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匹配协同“滞后型”;Cit值大于1,属于空间匹配协同“超前型”;Cit值等于1,属于空间匹配协同“一致型”。Cit值越大,说明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对社区生活圈的服务能力越强,匹配协同程度越高。反之则表示此类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生活圈的匹配协同程度越低。Cit的计算如下公式(1):
(1)
式中:Cit表示i地区t类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与i地区社区生活圈的匹配协同指数;Yit表示i地区t类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总量,Yqt表示研究区t类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总量;Yid表示i地区的社区生活圈分布总量,Yqd表示研究区的社区生活圈分布总量。

二、空间相关分析
国内外学者基于对ArcGIS的应用提出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这是一种利用统计学原理和图形图表相结合对空间信息的相关性与异质性进行分析鉴别的数据分析方法,基于ArcGIS软件可以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社区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相关分析,包括从总体上判断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空间数据分布状态的全局空间分析,以及用于识别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空间数据聚类分散位置与程度的局部空间分析。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主要使用两种指数方法:一是Moran′s I指数,取值范围[-1,1];Moran′s I>0表示空间正相关性,数值越大则相关性越明显;Moran′s I<0表示空间负相关性,数值越小则空间差异越大;Moran′s I=0,表示呈现空间随机性;二是Getis-Ord General G指数,取值范围[0,1];当Z值>0且O-General G>E-General G,数据在高值区域聚类;当Z值<0且O-General G<E-General G指数,数据在低值区域聚类。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主要使用Anselin Local Moran′s I方法,其结果将呈现4种组合形式(Not Significant型,为不显著类型,本书中暂不考虑该类型):(1)高值聚类(H-H型),观察值为正,空间滞后值为正;(2)低值被高值围绕的异常值(L-H型),观察值为正,空间滞后值为负;(3)低值聚类(L-L型),观察值为负,空间滞后值为负;(4)高值被低值围绕的异常值(H-L型),观察值为负,空间滞后值为正。

三、混合程度评价
根据信息论原理,熵可以用来度量随机事件中的不确定程度。基于对熵的运用,地理学家们借鉴生物学Shannon信息熵提出均质度概念以及信息熵公式提出:信息熵值越高,表明不同职能类型越多,混合程度越高。信息熵公式目前与POI数据的结合运用很多,王波(2022)的研究结果说明信息熵可以表征为POI多样性测量功能混合度,数值结果可以体现服务设施类型的多样性、设施功能的均质度。运用ArcGIS软件将5336个社区生活圈公里格网与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空间连接(Spatial Join),可以得到福建省社区生活圈中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数量。在此基础上,本书参考胡晓鸣(2021)研究文献所运用公式测算社区生活圈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度水平(Hmn)。Hmn≥0,其数值越高,则表明该社区生活圈内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类型越丰富、种类越齐全、配置差别越小、均质程度越高;反之亦然。Hmn的计算公式如下公式(2):
(2)
式中:Hmn表示第m个社区生活圈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度水平;i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类目;Pi为该社区生活圈中第i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占所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数量的比重。

四、变异系数测算
统计学中常见的相对差异测算主要包括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3种指标。变异系数也即是标准差系数,主要考察标准差和平均数两项指标的比值情况,其能够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或离散程度。变异系数法目前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研究领域均被广泛使用,变异系数指标值越大则说明均等化差异越大,指标值越小则说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程度越高。本书借鉴林闽钢(2013)的研究公式,对福建省社区生活圈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变异系数,或者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度变异系数(CV)进行测算,基于对CV值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判断社区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水平的空间差异,CV计算公式如下公式(3):
(3)
式中:CV表示w地区中的社区生活圈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变异系数,或者w地区中的社区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度变异系数;yi(i=1,2,3,…,n)为w地区中第i个社区生活圈的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或者w地区中第i个社区生活圈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度水平;u为w地区中的社区生活圈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的平均值,或者w地区中的社区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度水平的平均值。

[1] 表中数据来自福建省及福建各市2021年统计年鉴。
[2] 原图来自相关文献:江岭,杨昕,汤国安.基于欧氏区域分配的面状河流中轴线提取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1,9.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