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重返:三国现场

書城自編碼: 393643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成长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836170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8.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复辟:查理二世和他的王国,1660—1685
《 复辟:查理二世和他的王国,1660—1685 》

售價:HK$ 165.6
向上社交:如何建立更有效的人际关系,让优秀的人主动靠近你
《 向上社交:如何建立更有效的人际关系,让优秀的人主动靠近你 》

售價:HK$ 70.8
九州天下: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 九州天下: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

售價:HK$ 69.6
Hadoop大数据集群部署及数据存储项目化教程
《 Hadoop大数据集群部署及数据存储项目化教程 》

售價:HK$ 57.6
隐藏的文脉:北京书院述微( 作家解玺璋文化随笔   溯源北京文脉,追摹文士遗风)
《 隐藏的文脉:北京书院述微( 作家解玺璋文化随笔 溯源北京文脉,追摹文士遗风) 》

售價:HK$ 57.6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

售價:HK$ 114.0
Xilinx FPGA权威设计指南:基于Vivado 2023设计套件
《 Xilinx FPGA权威设计指南:基于Vivado 2023设计套件 》

售價:HK$ 237.6
闽南人及其邻近族群:郭志超教授人类学随笔
《 闽南人及其邻近族群:郭志超教授人类学随笔 》

售價:HK$ 15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0.3
《 东吴100年 》
+

HK$ 120.8
《 少年读三国 》
+

HK$ 154.9
《 东来西往:8—13世纪初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史研究 》
+

HK$ 717.6
《 三国春秋演义 》
+

HK$ 73.8
《 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 》
+

HK$ 458.6
《 卑鄙的圣人:曹操(全10册)(新版!曹操去世1803年来,曹操本人都服气的曹操全传) 》
編輯推薦:
历史 文物 遗迹,以大文化的概念重新梳理三国,视角新颖,图文并茂,呈现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有趣的三国时代。吸纳三国最新考古发现:南京伍佰村丁奉墓出土的单侧马镫骑马俑,将马镫出现的历史从西晋提前到三国时期。历史现场是我们的第二课堂,跟随青年学者的视角,重走三国路,来一趟热血激荡的三国研学之旅。古遗迹、古城址、古墓葬、古战场、古道、水利工程、祠庙、壁画、碑刻、简牍、瓷器、漆器、钱币、兵器、建筑、服饰、饮食、宗教、中外交往等不同领域的三国文化遗存像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块块拼图,将它们拼接起来,全景式展现一个“看得见”的三国。刀剑、弩机、扎马钉,印章、带钩、简牍、瓦罐、画像石……文物串联起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百余年风云激荡的历史。这些1800多年前的“目击者”让三国历史“活”了起来。自然资源部审核手绘历史地图,内容扎实,资料权威,引人入胜。
內容簡介:
《重返:三国现场》以历史、文物、遗迹为线索,通过对收藏于各大文博机构中的汉末、三国时期的文物的梳理和对全国三国文化遗迹的调研,借助“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二重证据法”,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有趣的三国时代。历史现身说法,大过一切讲述。书中涉及古城址、古墓葬、古战场、庙宇、壁画、书法、碑刻、瓷器、漆器、钱币、兵器、建筑、服饰、饮食、社会生活、宗教、中外交往等与三国相关的诸多领域,收入400多张国家宝藏级文物及三国遗迹现场照片、手绘地图。视角新颖,图文并茂,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一个“看得见的三国”。
關於作者:
成长,作家、文化学者。1986年生于陕西西安,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文章散见于《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在《中国青年报》开设有个人专栏。已出版《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这样好读的历史:三国争霸》等。实地探访记录三国文化遗迹近200处。
目錄
第一章 大汉夕阳
1 画像石上的汉代生活 002
2 中山靖王:刘备的祖先 007
3 梁沛之间:曹操的家族 013
4 “四世三公”: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 021
5 乱世启幕:石碑上的三国前夜 031
6 西凉骑兵:武威天马 041
第二章 大争之世
1 龙争虎斗:虎牢关 048
2 横渡长江:牛渚矶 052
3 双雄对决:官渡 057
4 血染征袍:长坂坡 062
5 千秋之战:赤壁 067
6 一战成名:定军山、阳平关 074
7 北伐之志:祁山 081
8 万夫趑趄:剑阁 085
第三章 名城要邑
1 帝都兴衰:洛阳 092
2 建安春秋:许昌 107
3 铜雀春深:邺城 119
4 天下腰膂:襄阳 133
5 天府之土:成都 147
6 虎踞龙盘:建业 157
7 以武而昌:武昌 171
8 淮右襟喉:合肥 178
第四章 曹魏开国
1 枭雄的归宿:曹操高陵 192
2 汉魏禅代: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205
3 曹植:帝国的囚徒 215
4 曹休:吾家千里驹 224
5 公主之殇:西朱村曹魏墓 229
6 书法的革新时代 238
7 竹林七贤:砖画上的魏晋风度 250
8 辽东纪功 260
第五章 炎汉不绝
1 刘备:从河北到巴蜀 270
2 丞相祠堂何处寻 280
3 走向神坛的关羽 298
4 万人之敌:张飞 309
5 子龙一身都是胆 319
6 季汉辅臣今何在 324
7 巴蜀汉阙 337
8 南中豪族:隐秘的角落 344
第六章 江南新生
1 东吴大皇帝 354
2 遥想公瑾当年 365
3 “复活”的将军: 朱然墓 374
4 江表之虎臣:丁奉墓 388
5 江东世族 401
6 吴碑四种 414
7 简牍里的东吴社会 422
8 江南佛国 429
第七章 三国风物
1 衣食 442
2 居所 456
3 娱乐 464
4 钱币 473
5 武备 479
6 印章 493
第八章 三国归晋
1 司马氏:一统天下者 502
2 三国史的诞生 511
后记:现场的魅力 517
参考文献 524
內容試閱
后记:现场的魅力

我有过近十年媒体记者的从业经历,“在现场”是职业赋予我的基本要求,也逐渐成为一种在心灵上搭建起来的使命感与仪式感。尽管我采访报道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大新闻,但每一次在新闻现场的倾听、观察、提问、发现、记录、思考,并且把这些用自己的文字传递给读者,都能够收获一份小小的踏实和满足。新闻是客观的,热闹是别人的,而这些来自现场的收获将会沉淀下来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不在现场的稿子,总是缺失了一种难以形容又无法言表的东西。
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消失了。”新闻现场可以见到具体的人和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历史现场面对的则是静态与无声的画面。岁月的涤荡让我们面对历史时常常有些局促:我们无法与历史人物对话,无法目击历史事件,无法去查证那些困扰后世上千年的历史真相。但是,历史毕竟真实地发生过,并留下了一些痕迹。我们与古人虽然被时间隔开了很远很远,却因为先后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又被空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但是,历史毕竟真实地发生过,并留下了一些痕迹。我们与古人虽然被时间隔开了很远很远,却因为先后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又被空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三国是中国人的英雄史诗,是承载着中国人忠诚与正义、理想与信念、智慧与良知的历史画卷。很多人通过《三国演义》而热爱三国,崇拜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着迷那些精彩纷呈的故事,又有不少人通过“演义”而入“正史”,从《三国志》等传世文献中去寻找更为可信的三国历史。我也曾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并一度以为这就是三国的全部。
2019年,为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签署四十周年,由中日两国共同策划的“三国志”特展在日本东京、福冈开展。我前往福冈九州国立博物馆观看了这一特展,大受震撼。策展团队在中国寻访了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五十多家文博单位,从中选出了一百六十二件(套)文物。他们用一条清晰的线索,让文物串联起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这百余年风云激荡的历史。它们可能是陶器、漆器、青铜器,可能是刀剑、弩机、扎马钉,可能是印章、带钩、简牍、石楬、瓦罐、画像石……当它们单独陈列的时候,也许并不那么耀眼,然而将它们放置在三国这一令人热血沸腾的主题之下,与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相勾连,它们似乎一下“活”了起来,散发着历史现场的魅力。这些穿越一千八百多年苏醒在我们面前的文物成了无声的讲述者,为我们逐渐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三国时代。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这就是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即通过文献与考古材料的互证来进行考史与证史。一百年前,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历史的见证者”浮出地表,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拓宽了我们对历史想象的边界。而三国,也正在通过留存于全国各地的文化遗迹与陈列于博物馆内的文物珍品,在我们面前一层一层地打开。我们对三国的阅读,也开始从“纸上之三国”延展到“地下之三国”“地上之三国”。
这些年来,历史现场一直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我,让我每隔一段时间就放下手中的工作,背起行囊,踏上一段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旅行。我常常将自己的出行戏称为“馆保之旅”,即每到一座城市,则必要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和文保单位。博物馆收藏陈列有丰富的可移动文物,并以时间与专题为线索勾勒出该地域的历史全貌。文保单位包括古城址、古墓葬、古遗迹、古建筑、祠庙、石窟、碑刻等,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其中以“国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为珍贵,它们是这一地域的历史底蕴与文化脉络最为集中的体现。“馆”“保”结合的出行线路,势必跟常规的旅游不太一样,避开了喧嚣与热闹的“热门景区”,平添了别样的乐趣。尽管有时候为了节省白天参观的时间而省略了午饭,但每一次都能得到精神层面的“管饱”。
“馆保之旅”中,我又偏爱寻访与三国有关的文物与遗迹,再加上“三国志”特展对我的启发,于是就有了这本《重返:三国现场》的基本架构,即以历史 文物 遗迹为线索,以大文化的概念重新去梳理三国。三国文化遗存在全国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可以用惊人来形容。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三国文化大省”四川、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外,东北到辽宁、吉林,西北到甘肃,西南到云南,东南到广东、福建,都曾是三国疆域的范畴,遗存有各具特色又与三国历史紧密相关的文物遗迹。具体到类别,则有古遗迹、古城址、古墓葬、古战场、古道、水利工程、祠庙、壁画、碑刻、简牍、瓷器、漆器、钱币、兵器、建筑、服饰、饮食、宗教、中外交往等不同领域的三国文化遗存。它们就像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一块块拼图,将它们拼接起来,就是一个“看得见”的三国世界。
历史并不遥远,三国就在我们身边。我曾经从成都出发一路向北,沿着诸葛武侯的足迹经过德阳、广元、汉中,领略千年未变的山川形势,在武侯墓前恭敬地敬上一碗酒;我曾经临时起意买下次日一早的高铁票,从北京一路奔赴荥阳虎牢关遗址,站在“吕布点将台”上目送黄河东流去;我曾经踩在汉魏禅代一千八百周年的时间点上来到河南临颍的繁城镇,面对昔日盛况无比的受禅台聆听历史车轮转动的声音……这些“在现场”的感受与我读过的历史故事两相叠映,形成了久久回荡在心中的触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三国的传说性质,如今我们看到不少的三国名人墓葬、名人遗迹等,可能未必那么“真”,存在一些附会的成分。但它们的存在依然有意义,它们是三国人物、三国故事在民间影响流变的生动体现,它们也应当是三国文化的一部分。
现场的魅力无法阻挡,一次次重返现场让我对三国这个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时代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发现。站在大历史观的角度来看,汉末三国虽然不过百年的时间,却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充满了转折与变革的色彩:新的制度开始确立,新的思潮开始萌生,新的文化样式开始兴起,新的生活方式开始影响后人。于是我们看到七言诗的出现、马镫的发明、饮茶的流行、釉下彩技术的诞生、佛教道教的繁荣、隶书到楷书的演化、厚葬到薄葬的转变、城市规划中轴线理念的确立……“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唯有目之所及、身之所往,方能领略其中的美妙。
撰写这本《重返:三国现场》的初心,就是要将我们熟悉的三国故事与我们可能不太熟悉的“三国现场”连接起来,通过当下依然可见的三国遗迹、三国文物呈现一个更为丰富、更有温度、更加真实的三国时代。书中涉及的许多考古文物领域的专业知识,如城址、墓葬、瓷器、简牍、服饰、钱币、铜镜等,此前已有众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而我不过是一个门外汉,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其实就是我的一场学习之旅。限于篇幅和我的水平,书中这些专业领域只能做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如果能够因为这本书的介绍而引发读者对这些专业领域学术成果的关注和深入了解,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另外,如今还有众多的三国遗迹因为种种原因乏人问津、一派萧索,它们在现实中的冷清与网络上持续不断的“三国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也希望通过这本书的介绍,让大家多多参观博物馆与这些“冷门”景点,促进当地主管部门对三国遗存进行更好的保护与开发。
为了让这本书更像一本“纸上博物馆”,我与编辑同仁们投入了许多时间精力与各大文博机构一一沟通图片版权授予事宜。感谢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襄阳市博物馆、鄂州市博物馆、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阜阳市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吉水县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及装束复原团队将版权图片授予本书使用,丰富了本书的内容。感谢上述机构的领导、工作人员在授权过程中付出的工作。感谢张云、胡薇、潘伟斌、王咸秋、梁超、张波、王文丽、朱成卓、胡晓、池文汇、李梦苏、王廷轩、陈毓毓、杨明阳、李艳萍、杨睿、袁光裕、王光乾、子言三桑、简彪、李婕、李君阳、郭瑞祥、陈曦萌、张路等前辈、老师、同学、友人在办理图片授权事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与支持。
访古的旅途中总是不缺朋友。感谢西安王武、李博雅、白雪松,成都吴娲、余蛟雨、吕峥,德阳朱传欣、林霄,大邑刘红彬,汉中张惠,石家庄王文丽,安阳王永刚、王宪红、单爱普,沈阳赵春阳,襄阳袁满、杨明阳,南通金鸣、张杨,上海朱子彦、张睿、余点、蒋焱,苏州吴玥,南京王震飞、李哲千,周口柳岸、李乃庆,漯河郭国成、郭小伽,许昌黄青喜、魏玉龙、关志杰,凤阳王新军,庐江周跃东,长沙刘卓然,亳州唐文立、桑田,济南张鹏,临沂袁光裕,洛阳王咸秋、武丹,宝鸡段海平等老师、友人们在我进行历史文化探访过程中给予的大力协助、热情招待及指点迷津,每每回忆都能让心生温暖。
书中所涉及的大部分三国遗迹与文物我都尽可能前往现场记录并拍摄,但毕竟精力有限,不能穷尽,或者没有拍到满意的照片,因此要感谢黎云帆、杨锦、施鸥、夏口文举、陈金廷、罗惠敏、陈亮、孙佂昊、申威隆、青史独行等史迹探访爱好者慷慨“解囊”将拍摄的照片授权我在本书中使用。
本书的顺利出版,要感谢领读文化的康瑞锋先生。在我从日本看“三国志”展览归来唾沫横飞地与他分享自己的心情时,他当即掏出一张空白合同,让这本书从空想变成了现实。领读文化的编辑同仁们为本书投入了大量烦琐而细致的工作,让它得以尽善尽美。在本书出版之前,书中部分章节以个人专栏的形式在《中国青年报》刊发,感谢编辑蒋肖斌的策划与编校。梁满仓、谭良啸、耿朔三位专家学者为本书撰写了推荐语,好友严保港对本书进行了审读校对,在此谨表诚挚的谢意。我还要特别感谢这些年在我无论是出外探访还是闭门写作中都能够给予我理解、支持与鼓励的父母、岳父岳母和妻子。
最后想说的是,这本书吸纳了很多三国考古的最新成果,就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南京五佰村丁奉墓被发现,苏州虎丘路新村土墩引发热议,安阳曹操高陵也在发掘十余年后对外开放,书中内容直到下印前最后一刻还在补充与调整。然而,人们探索历史的步履永不止歇,也许在本书出版不久,就会有三国的新发现与新惊喜在等待着我们。书中的很多内容随时都可能被填补、更新、修正。
这正是历史的魅力之处。重返三国现场,我们依然在路上。
2023年7月20日,于北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