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法学家卷(名人家庭教育丛书)

書城自編碼: 393648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张志京, 王仁彧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619476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8.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香港金融史(1841 - 2017)
《 香港金融史(1841 - 2017) 》

售價:HK$ 201.6
内陆之行
《 内陆之行 》

售價:HK$ 117.6
扫群雄平四夷:李靖
《 扫群雄平四夷:李靖 》

售價:HK$ 59.8
私域社群营销:从引流到变现运营实战
《 私域社群营销:从引流到变现运营实战 》

售價:HK$ 93.6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新版)
《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新版) 》

售價:HK$ 69.6
法兰西的兴衰:从立国到当今
《 法兰西的兴衰:从立国到当今 》

售價:HK$ 105.6
民间传说与现代人的深层心理
《 民间传说与现代人的深层心理 》

售價:HK$ 54.0
枝春在野
《 枝春在野 》

售價:HK$ 51.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45.3
《 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 》
+

HK$ 67.8
《 推动另一朵云——直击灵魂的50个班主任故事 》
+

HK$ 55.7
《 求真 至善 达美——顺德机关幼儿园“乐融”园本课程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
+

HK$ 47.5
《 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 》
+

HK$ 84.5
《 西蒙学习法(中小学生高效学习方法) 》
+

HK$ 117.0
《 爱弥儿(上下册)(西方学术经典·精装版) 》
編輯推薦:
“教子行为先,身教胜言传”“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箕引裘随,自有后人”,勾画出家庭教育这一人生始发港对他们一生发展轨迹的深刻影响,由此提炼出可供当代家庭教育借鉴的思索与启示。
內容簡介:
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本书重点介绍的梅汝璈、王宠惠、董必武等12位法学大家,无不在优秀家庭文化的熏陶中长成,他们又以自身的家国情怀与才干担当教育影响子女、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展现出以1919年—1949年为核心年代的政法领军人物家庭教育实践的独特风采。这一双向奔赴,见证了历经岁月长河而经久不衰的中华民族精神,直至今天仍给我们以众多的智慧启迪!
關於作者:
张志京,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副教授、法律硕士。兼任上海开放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高校法学教育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婚姻家庭法律、教育法律等,著有《常在春风中:家庭之爱的隐形边界》《情感教育:让生命更亲和》等著作,主持和参与校级、市级、国家级若干课题,主编《婚姻家庭法学》等教材,在《政法论坛》《复印报刊资料》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王仁彧,华东师范大学博士,上海开放大学普陀分校教授、发展研究部主任。研究领域涉及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教育政策与管理、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先后主持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和上海市教育规划课题等多项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编撰著作10余部。
目錄
目 录
总序 001
序言 001

●第一篇
用行动开启成功之旅
一、 不要做行动的矮子
二、 在行动中思考
三、 在行动中反思
四、 行动没有终点

●第二篇
开启成功之门的几把钥匙
一、 学会选择让你事半功倍
二、 确定目标走向成功
三、 专注让你成绩惊人
目录
总序 001
自序 001

●第一篇

教子行为先,身教胜言传
第一章 梅汝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中国第一大法官
少年苦读与求学斯坦福
待到东篱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第二章 彭真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辉煌平生
从贫寒家庭走出的大家
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第三章 王世杰 拳拳之情,眷眷为怀
知行合一的法学家
居安不苟一笑,临危不辞三命
我以我行,引导后人
第四章 宋教仁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
中国宪政之父
教育为立国根本,振兴之道不可缓
仁人志士,总有好儿女来善后

●第二篇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第一章 钱端升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
从杏林世家到哈佛学子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重教读书,家风世传
第二章 沈钧儒 立志须存千载想,闲谈无过五分钟
固若南山,此志不移
德行兼备,心系国安
爱是一切的基础
第三章 吴经熊 猗猗季月,穆穆和春
天纵英姿,履历辉煌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勿追逐于浮名,勿孜孜于末利
第四章 谢觉哉 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未曾沙场驰骋,却有笔下成绩
孜孜以求革命路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第三篇

箕引裘随,自有后人
第一章 王宠惠 守得安静,才有精进
横刀立马,第一法学家驰骋国际疆场
硕学丰功,法科外交官“可抵十万雄兵”
兼容并蓄,博学笃行
第二章 董必武 所虑时光疾,常怀紧迫情
心系苍生为救世,不甘落后赴征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父爱如山,舐犊情深
第三章 周鲠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中国近代国际法之父
日进不已,苦难孤儿留学海外卓然成为一代大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章 曾炳钧 栉风沐雨,玉汝于成
江山出人才,独自领风骚
自我砥砺,不用扬鞭自奋蹄
衣钵相传自端的,老生无用与安心
后记
四、 反思与修正使你少走弯路

●第三篇
勤奋是迈向成功的台阶
一、 用勤奋打下生命的底色
二、 用勤奋照亮梦想
三、 勤奋和坚持是走向成功的推进器
四、 “标靶”使勤奋有正确的方向

●第四篇
细节决定成败
一、 时刻关注细节
二、 小细节关涉大事业
三、 处理好每一处细节
四、 认识到细节的力量

●第五篇
积极的心态助你成功
一、 成功源于积极的心态
二、 自律是积极心态的表现
三、 焦虑只会消耗你的力量
四、 乐观是射向成功的一道光

●第六篇
成功属于思想者
一、 批判性思维增加你生命的力度
二、 思考,博采众家之长
三、 保持不断提问的姿态
四、 思考,伴你走向成功的人生
后记
內容試閱
编者的话
总序


每个时代各领域的名人名家通常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是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者,也是社会变革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作为一个有思想、有力量、有张力的群体,名人名家大多对其所在的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和独特视角,能够提供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思想和观点,引领社会的发展方向。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是社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其决策和行为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他们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威,在社会中起到调节和稳定的作用。
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各类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者,通过教育推广、研究思考和实践行动,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他们作为公众人物,其言行能够对公众产生较大影响,塑造公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助推社会奔向未来。
此外,他们的成功与名望,往往能鼓舞更多的人去追寻自己的目标;他们的存在就像一座座灯塔,为大众指明前行的方向。而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正是他们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敢于尝试和创造的价值折射。
从宏观角度而言,近现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像浮雕一样凸显在中国教育史上。在西方社会文化思潮和教育思想涌入中国社会的同时,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自身也开始对旧式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实践展开了自我批判,并在尝试改革与重构。季瑾:《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启动与发展——计于民国家庭教育史的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近现代中国各领域名人大家的家庭教育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重要特征,就是他们把科学、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实践行动带入家庭教育中,将家庭教育爱国育人的优秀传统和科学、民主、平等的时代精神兼收并蓄、相互融通,以适应转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创了一股更新家庭伦理和教育观念的新风气,也带来了中国家庭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新时代。
纵观1840年至1949年的我国家庭教育发展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南钢:《我国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世纪60年代,是我国家庭教育近现代转型的沉默期。此阶段家庭教育总体上尚未突破传统模式,也未呈现家庭教育转型的痕迹。
第二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是我国家庭教育近现代转型的起步期。此一时期,家庭教育近现代化的步伐比较缓慢,只局限在一些高层统治者和名人大家尤其是官宦家庭中。
第三阶段,从19世纪末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是我国家庭教育近现代转型的发展期。在此阶段,我国家庭教育随着近现代文化教育转型的深入而逐渐深化,在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及理论层面都有突破性的成就,家庭教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意识。
第四阶段,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我国家庭教育近现代转型的成熟期。此一时期,随着对西方幼儿教育思想、制度及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家庭教育思想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使得家庭教育的目的、作用、内容和方法等,都显示出鲜明的近现代特征。
从发展趋势来看,这四个阶段的家庭教育转型呈现的大方向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两个转变:从注重孝道、尊重长辈和家族的传统规矩,向更加关注子女的个人发展和自由意志,注重理性思维和科学知识的转变;从传统的权威教育,向自由、平等和科学的教育转变同时,提倡男女平等和尊重个体差异。
基于这些转变,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和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近现代中国家庭教育呈现以下六个主要特点。
第一,注重传承价值观。近现代名人名家的家庭教育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一套核心价值观和生活哲学,他们希望通过家庭教育将这些价值观和生活哲学传承给下一代,包括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对人生目标的设定、对成功的定义等。
第二,重视全面发展。他们的家庭教育往往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涵盖传统文化、学业专攻、艺术爱好、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更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提供丰富资源。近现代名人名家通常都拥有丰富的资源,所以他们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包括优质的教育资源、各种社会活动以及旅行经验等。
第四,高度参与子女的成长。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大都高度参与了孩子的教育行动,对孩子的学习、活动、兴趣、理想、志趣等方面都细心关注,在必要时提供高能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培养子女的自主性。近现代名人名家的家庭教育十分注重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多方面提高子女的自主性和适应性,使孩子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第六,国际化视野。近现代名人名家通常都具有较高的国际化视野,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接触国际文化,提升他们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此基础上,近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与嬗变具有令人瞩目的价值:首先是培养优秀人才。家庭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一代。其次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家庭教育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出有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社会行为习惯的公民,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再次是传承优秀文化。中国历史悠久的家庭教育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家庭教育文化,可以使家庭教育更加健康、科学、有效,为社会提供稳定的文化基础。

第三章
周鲠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中国近代国际法之父
周鲠生(1889—1971),国际法学家、外交史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的四位顾问之一。
周鲠生又名周览,湖南长沙府长沙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后留学英法,获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及巴黎大学国际法学博士学位。历任国立北京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国立武汉大学教授及校务长。1939年赴美国讲学,回国后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兼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文教 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顾问、外交学会副会长等职。
周鲠生不仅是我国现代国际法学的泰斗,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对我国高等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民国时期,提出高等院校既要普遍发展,也要重点发展。认为:“到处办校的结果,反倒无力补充好学校,与其多办学校,实在不如集中几个比较好的学校来充实。”“倘若不能容纳更多的学生,又怎能负起一等大学的责任呢?”武汉大学在周鲠生担任校长期间,取得了实质性的长足发展。除原有的文、法、理、工4个学院外,又恢复了农学院,增设了医学院,使武汉大学成为一所包括6个学院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周鲠生作为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不仅在国际法领域成就卓著,在法理学、宪法学等学科也有众多成果。其著作主要有:《国际法大纲》《近代欧洲外交史》《近代欧洲政治史》《现代国际法问题》《非常时期之外交》《国际政治概论》《国际公法之发展》《不平等约十讲》《万国联盟》《领事裁判权》《近代国际政治小史》等。此外,他还在《东方杂志》《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了众多的国际法学和时评论文。这些学术成就,奠定了周鲠生在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界的创始人地位,使他成为公认的中国近代国际法之父。
日进不已,苦难孤儿留学海外卓然成为一代大家
1889年3月6日,周鲠生出生于一个清贫的教书先生之家。4岁丧母,10岁丧父,庆幸的是,他得到了祖父的朋友苏先烈(时任长沙知府)的器重,得以留在苏家私塾中伴读。苦读三个春秋之后,以锦绣文章考取秀才,时年13岁,“神童周览”在当地传为佳话。随后,领取官费,就读于谭延闿创立的湖南省立第一小学(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17岁的周览,1906年获得官费留日的机会,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法律、经济等学科。在日本留学期间,周览痛恨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发奋读书的同时,参加同盟会,积极投身反清活动。辛亥革命前赶回国内,与李剑农、杨端六等人在汉口创办《民国日报》,宣传民主革命,反对袁世凯称帝。由于报社遭到查封,编辑被通缉,周览只身逃到上海,从此改名周鲠生。后得到黄兴的帮助,并获湖南省官费,于1913年再度离国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
1921年底,周鲠生在英国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及法制经济部主任。第二年应蔡元培邀请,赴北京大学任教授兼政治系主任。1926年,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开始后,他放弃北大教职,南下赶赴广州参加革命,进行中山大学筹备工作,后随北伐军来到武汉,并主动请缨要与革命青年一同继续北伐之路。
不过,这位爱丁堡大学法学博士更擅长的是自己的国际法知识。他写就《领事裁判权问题》,从国际法角度论证侵害国家主权的领事裁判权“断乎不能任其存在”。1926年冬,应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之邀,周鲠生担任外交部顾问,他为收回“国权”四处奔走,积极协助国民政府以“革命外交”之手段,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可谓为废除不平等条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