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长征文化研究

書城自編碼: 394883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韩洪泉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8619833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7.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变态心理学:案例、成因、诊断、治疗
《 变态心理学:案例、成因、诊断、治疗 》

售價:HK$ 71.8
兵临险境 : 德军1942年11月—1943年3月的最后反扑
《 兵临险境 : 德军1942年11月—1943年3月的最后反扑 》

售價:HK$ 179.8
新浪潮:一代年轻人的肖像
《 新浪潮:一代年轻人的肖像 》

售價:HK$ 201.6
轩辕黄帝认同与建构研究
《 轩辕黄帝认同与建构研究 》

售價:HK$ 117.6
反刍效应:为什么产生反复的负面情绪和思维以及如何避免和阻止它
《 反刍效应:为什么产生反复的负面情绪和思维以及如何避免和阻止它 》

售價:HK$ 95.9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

售價:HK$ 201.6
毛线球48:致敬经典的冬日编织
《 毛线球48:致敬经典的冬日编织 》

售價:HK$ 82.8
大吴泥塑
《 大吴泥塑 》

售價:HK$ 81.6

 

編輯推薦:
本书是一部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学术专著。作者以史论结合的方式,着眼于长征文化的学科建构,对其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全面考察和系统研究,旨在构筑一门新的学科——长征学。全书涵盖长征文化的内涵、功能与特征、长征制度文化、长征物质文化、长征精神文化等内容。
在书中,作者不仅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对如何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提出了深刻思考。同时,他探讨了如何在制度、物质和精神层面将长征文化建设与新长征的任务紧密结合,以及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好“长征”这一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正面形象。这些思考和见解为长征文化建设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內容簡介:
本书是以长征文化为题的学术专著,从长征文化的学科建构着眼,对长征文化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全面考察和系统研究,力图构筑一门新的学科——长征学。作者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写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全书共七个章节,分别为:“历史视野中的长征与长征文化”“长征文化的内涵、功能与特征”“长征制度文化”“长征物质文化”“长征精神文化”“长征文化与当代”“长征文化与世界”。
本书中对如何与时俱进地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如何在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把长征文化建设与新长征的建设任务完美结合,如何对内对外讲好“长征”这个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正面形象,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对长征文化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關於作者:
韩洪泉,山东沾化人,国防大学政治 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国防大学首 届名师名家工程人选(青年英才),兼任 上海市上海抗战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 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国军事史、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出版著作 10 余部,在《中 国军事科学》《党的文献》《人民日报》《中 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 120 余 篇。荣获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2)。曾被评为 2018—2020 年度上海市优秀社会科学 学会工作者。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学术访谈。荣立三等 功 2 次。
目錄
序/石仲泉
第一章 历史视野中的长征与长征文化
第一节 长征的历史过程与历史地位:
第二节 新长征的蕴涵流变与时代意义
第三节 长征文化的历时发展:
第二章 长征文化的内涵、功能与特征
第一节 长征文化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长征文化的主要功能
第三节 长征文化的鲜明特征
第三章 长征制度文化
第一节 长征与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第二节 长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第三节 长征纪念活动考察
第四章 长征物质文化
第一节 作为革命文物的长征物质文化
第二节 作为红色资源的长征物质文化
第五章 长征精神文化
第一节 长征精神:价值内核
第二节 长征文艺:生动呈现
第三节 长征学术:高级形态
第六章 长征文化与当代
第一节 长征文化与文化自信
第二节 长征文化与文化兴国
第三节 长征文化与文化强军
第四节 新时代长征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第七章 长征文化与世界
第一节 长征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二节 长征文化的国际传播
第三节 长征文化线路建设探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洪泉的博士学位论文《长征文化研究》经过修改提升后就要出版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洪泉请我这本书写几句话,我欣然允诺。早在2016年,我就应邀为洪泉编纂的《长征论著目录》写过序言,这部书稿虽然因故尚未出版,但作者研究史料之勤奋、思考问题之周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洪泉也多次就论文选题以及研究中的具体问题与我探究,并在2019年6月通过答辩之后第一时间把论文装订寄送给我,我成了本书最早的读者之一。我曾说过,洪泉虽不是我的博士,但我“视如己出”。有此因缘,为《长征文化研究》作序就如为我的博士生作序一样,情理自在不言中。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历史以至世界历史上都鲜有其匹。毛泽东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也在他的书中写道:“在我们这个世纪中还没有什么其他事件能像长征一样让人如此神往,也没有什么事件像它一样如此深远地改变了世界的未来。”长征的厚重意蕴和独特价值在于,她既书写下一部壮丽史诗,彪炳史册,震撼世界;也熔铸起一座精神丰碑,巍峨屹立,永放光芒;又积淀一脉红色文化,流光溢彩,厚重深沉;更开辟出一条新长征路,引领中国,启航未来。
对于学术界和理论界来说,长征是一座愈掘愈深的富矿,也是一部常读常新的大书。近年来,长征文化研究异军突起、蔚成风尚,成为长征研究中的一个学术热点。我感到,截至目前的长征文化研究,既取得了长足发展和丰富成果,也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和提升空间,这主要表现为“弱”“窄”“小”“空”四个方面。所谓“弱”,是指研究较多地停留于浅表层次,对长征文化进行系统深入阐述的学术专著尚付阙如,高质量论文相对较少;所谓“窄”,是指较多地聚焦于红军长征途中的文化工作和文艺作品的研究,缺少八十多年长征文化的长镜头,对历史的演进、当代的衔接等方面反映不够;所谓“小”,是指较多地局限于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甚至某一作品的研究,缺少广义长征文化的大视野和开展比较研究的自觉性;所谓“空”,是指较多地侧重于讨论长征文化的历史作用、现实价值、深远意义等理论问题,对长征文化的内涵界定、调查统计、比较分析等方面的实证研究以及学科架构等方面的系统思考还比较欠缺。
综观《长征文化研究》一书,在上述方面都有所突破,从中彰显出其学术价值。该书的主要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全出新”。作者从长征文化的学科建构着眼,对长征文化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对长征文化的定义、内涵、结构、功能、特征等进行深入探讨,尝试从多维度界定基本概念,廓清内涵外延,从学理上对长征文化的历史意义与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世界意义与普遍价值作较深度的阐释。全书共七章,其中第一章“历史视野中的长征与长征文化”是“总论”,主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长征文化基本问题进行分析;第二章“长征文化的内涵、功能与特征”是“本论”,主要对长征文化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第三章“长征制度文化”、第四章“长征物质文化”和第五章“长征精神文化”是“本论”的展开,主要对长征文化三种主要形态的内涵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就其重点问题作较为专门的研究和探讨;第六章“长征文化与当代”和第七章“长征文化与世界”是“现实论”,主要对长征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进行研究;结语带有“结论”性,并就相关问题作补充说明。这样的研究框架,一方面对长征文化的既往研究作了初步的阶段总结,另一方面也初步搭建起研究阐释的理论框架,有助于为学术界的后续深入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二是“以深出新”。该书注重史论结合,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就若干基本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专题性研究,并在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出一些独到观点,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比如,从概念史角度对“长征”和“新长征”概念及内涵进行考察,较为全面地厘清其发展演进脉络和现实意义;运用纪念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长征纪念活动进行考察,比较深度地阐释其政治意蕴和文化内涵;提出“历时态”“共时态”这一长征文化的分析框架,尽管对这样的概念表述可以有不同看法,但它有助于校正研究中只关注双时态之一种或历时态之一段的弊端;对长征文化与党史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政治文化、军事文化、政党文化等作了一定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明确长征文化与相关概念的归属界划;从多个范畴对作为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的长征物质文化进行细致比对和量化分析;提出“长征精神谱系”概念并作了较为深入解读;对建构“长征学”也进行了较为全面阐发,等等。这都是有益的“出新”探索。
三是“以实出新”。长征文化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些都决定了长征文化研究的实践属性、当代意义和普遍价值。该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新时代长征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点问题,如长征精神传承弘扬、长征文学艺术创作、长征学术研究发展、长征革命文物保护、长征红色旅游开发、长征教育资源利用、长征文化产业发展、长征文化网络建设、长征文化国际传播、长征文化线路建设等,都进行了有深度的剖析,提出对策建议,体现出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对新时代讲好中国长征故事、赓续伟大长征精神、建设发展长征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是“以论出新”。学术研究贵在有超越前人的见解,这是其基本价值所在。该书一方面注重梳理,对前人的成果注意比较充分的关注总结吸纳;另一方面又注重创新,形成自己的若干新知新见新论。在博采兼收基础上自出机杼,是该书的一大优长。比如关于讲好长征故事,作者将其上升到建构文化记忆的高度来分析,指出要兼顾三个视角、三个时段、三个维度。三个视角即宏观视角(世界视角)、中观视角(中国视角)、微观视角(具体视角),三个时段即长时段(人类历史进程)、中时段(中共党史进程)、短时段(红军长征进程),三个维度即历史维度、精神维度、文化维度,认为讲好长征故事就要从历史维度求真、从精神维度求善、从文化维度求美。再如关于长征精神研究,作者最先提出“长征精神谱系”和“长征子精神”概念,对长征精神的范畴与形态、结构与要义、意蕴与价值等都有独到分析,从而比较深刻阐明了长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此外,关于党史演进视野中长征概念的四重内涵(核心范畴、基本范畴、广义范畴、泛化范畴),关于世界历史视野中长征文化的普遍意义,关于毛泽东长征诗词的界定标准和影响分析,关于长征学的建构设想和发展方向等,作者也颇多新论。我想这是作者潜心学术、深耕长征的自然结果,也是学术界对其独到见解、创新观点的充分认可。
长征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长征的认识包括长征文化的研究也永远在路上,只有分号,没有句号。展望未来,长征研究包括长征文化研究要取得更大进展,我感到要关注和兼顾以下三组关系。
一是学理阐发与宣传阐释。长征包括长征文化既是严谨的学术课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研究中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我的《我观党史?五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的封面和封底,写有这样的推荐语:“原创超越阐释,学理寓于宣传”;“在本集中,读者能够一如既往地看到丰富的史料、翔实的叙述、深入的解读、中肯的观点,又能够看到作者对觉史演进及时作出的新解读,看到立足于扎实学理的前瞻性研究,看到建基于深厚学养的原创性研究,看到出自于丰盈智慧的阐释性研究。”这既是出版方的谬赞和期许,也折射出个人的党史观和方法论。我曾在多个场合讲过:作为一个老觉史工作者,退休之后的任务就是布道传承,即布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之道,带研究生传承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光荣传统。布道传承,需要学理阐发和宣传阐释的有机结合,学理阐发是其体,宣传阐释是其用。长征研究是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也应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和方法论,在学理阐发和宣传阐释上守正创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二是文献考据与实地考察。研究长征有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两种重要的方法。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研究,形成对研究对象科学认识和判断的方法;实地考察主要是通过到现地进行观察和调研,在感性认识和直观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一般而言,文献研究的优长在于资料的丰富性和认知的全面性,实地考察的优长在于认知的直观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文献的考据和研究是长征研究的基础,实地的考察和踏访则对长征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在20年前就提出“走走党史”理念,并从长征开始走起,由此有了《长征行》这本书。通过长征路上的实地考察,我亲身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悲壮历程,进一步感受到以遵义会议 标志的历史转折对红军和党的命运的巨大作用,亲身体验了红军长征经受的艰难困苦,丰富了对红军长征历程的认识,等等。所以我认为要研究长征和长征文化,有条件者都应去亲走长征路(能全程者更好,专题考察也需要),作现场考察,这对深化长征研究大有好处。当然基于史料的文献研究应与之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比如我在《长征行》增订本中,就依据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二万五千里》(手抄稿本)中提供的珍贵史料,作了大量增补转述,对有些问题也得到释疑解惑。
三是学科创建与跨界创新。长征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洪泉在书中专门有“长征学建构刍议”一目对此进行探讨。“长征学”之“学”,是“学问”之“学”,而不是“学科”之“学”;在长征学的“学科创建”“学科建构”这样的表述中,“学科”显然也不是学科专业目录中的某一个“学科”,而是指聚焦于研究某一重大问题的学问、学理、学说,如“徽学”“藏学”“敦煌学”“长城学”等。长征学的学科创建虽然早经提出,但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本书认,在长征学框架下,主要应包括长征学基础理论、长征学术史、长征文献学、长征历史学、长征精神学、长征文化学、长征地理学、世界长征学、长征相关问题研究等内容;长征文化是长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长征学研究与长征文化研究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广义的长征文化涵盖了长征学的主要内容,狭义的长征文化则是长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都是颇有见地的观点。由此也可以看出,长征文化和长征学的研究先天具有跨学科的特质,亟需跨界创新。就研究方法而言,首先和主要的应该是历史学、党史学、政治学、军事学的方法,同时也应自觉运用文化学、艺术学、社会学、民族学、地理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建构话语体系、推进学术创新、整合研究力量,推动建立高规格的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如中国长征研究会、长征学研究中心等),团结国内以至海外长征研究力量,齐心协力,密切合作,久久为功,期在有成,共同创造长征文化研究的繁荣局面。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长征正是如此,长征文化研究也是如此。先例既开,来日方长。本书作为第一部对长征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无疑具有填补空白的理论价值。这是一个重要的关节点,也是一个全新的出发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期待洪泉能在自己学术长征的道路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也期盼我国长征研究队伍中有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根深叶茂,茁壮成长。予有厚望焉,后生勉乎哉!
是为序。
2023年7月19日于北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