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舞蹈符号学理论与实践

書城自編碼: 395490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體育/運動舞蹈
作者: 王阳文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853902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7.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
《 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 》

售價:HK$ 57.8
智能量化:ChatGPT在金融策略与算法交易中的实践
《 智能量化:ChatGPT在金融策略与算法交易中的实践 》

售價:HK$ 69.6
肆火(全2册)
《 肆火(全2册) 》

售價:HK$ 82.4
母女关系:如何抚平来自母亲的创伤
《 母女关系:如何抚平来自母亲的创伤 》

售價:HK$ 68.4
心悦读丛书·5分钟疗愈手册
《 心悦读丛书·5分钟疗愈手册 》

售價:HK$ 68.4
特斯拉的秘密宏图
《 特斯拉的秘密宏图 》

售價:HK$ 93.2
你好,我是阿斯伯格女孩
《 你好,我是阿斯伯格女孩 》

售價:HK$ 69.6
汗青堂丛书134·香料之路:一部关于欲望、探险和帝国的历史
《 汗青堂丛书134·香料之路:一部关于欲望、探险和帝国的历史 》

售價:HK$ 87.3

 

編輯推薦:
本教材从舞蹈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出发,以舞蹈为对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研究生在创作过程中进行学理性思考和学术性探索的能力。
內容簡介:
舞蹈以身体为媒介的呈现方式具有鲜明的符号性特征,从符号学视角探索舞蹈艺术的发生、发展、特性、规律能够带来对舞蹈新的认识。同时,舞蹈作为人类的艺术活动,创作是其实践的核心,的而创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寻找符号、转换符号、制造符号,最终通过符号去表达意义的过程。从符号学视角剖析这一过程中的现象与规律,能够带来对舞蹈创作的理论思考。
本教材以舞蹈为对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梳理分析符号学相关理论基础上,对舞蹈艺术的符号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再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舞蹈创作的符号性建构过程,以及符号传播与接受的内在规律。
關於作者:
王阳文,甘肃天水人,法学(民族学)博士,艺术学理论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承担《中国大百科全书·舞蹈卷》(第三版)少数民族舞蹈类条目撰写与修订,曾出版专著《族群·身体·表征?当代白马人的舞蹈言说》《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导论》及合著《民族舞蹈概论》《民族舞蹈田野调查笔记·第七辑:台湾高山族、白马藏人》等,曾发表论文30 余篇。
目錄
目录
第一编 转型期的理论
第一章 日本现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转型 / 003
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的破绽与文学研究的闭塞 / 004
第二节 研究范式的转换 / 008
第三节 语言论转向 / 015
第二章 日本的叙事学与物语论 / 021
第一节 叙事人与作家的自我形象 / 022
第二节 叙事方式的社会性与历史性 / 027
第三节 物语论中的叙事人 / 033
第四节 故事结构与类型 / 036
第三章 读者论:文化研究的日本谱系 / 042
第一节 语言学和社会学视野下的大众读者 / 043
第二节 “国民文学论”和读者论的历史学研究 / 048
第三节 前田爱的现代读者论 / 052
第四节 媒介研究与读者视角的文学史 / 058
结语:重审读者的主体性 / 066
第四章 感性的现象学:日本的身体论 / 069
第一节 欧洲的身心观与梅洛-庞蒂的现象学 / 070
第二节 作为精神的身体 / 074
第三节 语言与主体性 / 079
第四节 现代化与身体规训 / 084
第五章 “魔女的理论”:日本女性主义批评 / 089
第一节 女性主义批评的三次浪潮 / 089
第二节 重新评价男性作家及其经典作品 / 092
第三节 挖掘女性作家及其作品 / 096
第四节 第三种类型的研究 / 100
第六章 后殖民主义批评与日语文学研究 / 106
第一节 东方主义与日本的殖民地问题 / 106
第二节 殖民地文学研究的兴起 / 112
第三节 日本岛外与岛内的“日语文学” / 117
第四节 日本版东方主义 / 119
第五节 对国别文学研究制度的反省 / 123
结 语 / 127
第二编 重审文学史制度
第七章 日本大众文学研究与文学史的重构 / 131
第一节 日本学界:从时代小说到推理小说 / 132
第二节 中国学界:大众文学现实主义观及其瓦解 / 139
第三节 超越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的二元对立 / 145
第八章 汉语翻译与汉语写作——“日本文学”的另一个
面向 / 151
第一节 北京官话翻译与现代汉语写作 / 153
第二节 萧萧及其翻译作品 / 160
第三节  21 世 纪 的 汉 语 写 作 —— 新 井 一 二 三 的“ 日 本
趣味” / 167
结 语 / 176
第九章 日本现代文学在当代中国的接受 / 179
第一节 冷战结构下的翻译 / 179
第二节 新时期的翻译热潮与文学观的转型 / 188
第三节 大众文学与翻译的商业化 / 199
第十章 从“小说之发达”到“新文学的源流”——周作
人的文学史观与夏目漱石文艺理论 / 207
引 言 / 207
第一节 文学史书写与现代文化制度 / 209
第二节 周作人与夏目漱石的“余裕论” / 212
第三节 “余裕论”再认识与“美文”的提倡 / 218
第四节 夏目漱石的《文学论》 / 223
第五节 心理学观照下的文艺思潮推移论 / 226
结语:“文”与现代文学史书写 / 230
第三编 学术史与学术共同体
第十一章 中国的日本文学史述评 / 237
第一节 谢六逸的《日本文学史》 / 237
第二节 教科书中的文学史 / 240
第三节 面向一般读者的文学史 / 242
结 语 / 246
第十二章 中国的日本现代文学研究史——课题与方法 / 250
第一节 20世纪80、90年代的研究状况 / 251
第二节 21世纪初的研究趋势 / 255
第三节 最受关注的五位作家 / 261
第四节 第四节 其他作家和文学流派 / 268
第五节 第五节 女性文学 / 273
第六节 第六节 文艺理论 / 276
第七节 第七节 翻译文学 / 280
第八节 第八节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日本因素 / 286
第九节 第九节 日本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因素 / 290
第十节 第十节 战争文学、伪满洲国文学和沦陷区文学 / 296
第十一节 第十一节 总结与展望 / 300
第十二节 后 记 / 307
內容試閱
序 一
凝聚百年师大美育力量,培育花甲杏坛艺术芬芳
肖向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
春秋百廿矢志教化,桃李万千育人兴邦。2022年是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华诞,学校自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创立至今,始终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坚守师范底色,不断推动着中国教育事业的科研创新与实践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科的百年历史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缩影,它的起步伴随着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开始,成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开创者之一。1992年,根据艺术教育的发展态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2022年,历经30年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在艺术教育专业领域已经成为中国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地位独具、历史悠久、学术之风优长。
站在120周年校庆和30周年学科发展的时间节点上,“京师艺术教育丛书”应运而生。通过“以美育人”的艺术教育理念,“知行合一”的艺术研究原则,本套丛书从不同的艺术学科出发,汇聚形成一套兼具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应用价值,涵盖艺术专业知识和教学应用技法的艺术教育领域的专业著作。
以美育人:开拓美育视域下艺术教育的创新路径
所谓“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通过艺术之美,把学生导向求真、向善、尚美的境界。从整个教育来说,美育是磨刀石,助力教育事业健康、长远地发展。202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本套丛书的编写,整合了北京师范大学多艺术学科优势,会集美育学科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凝聚多方力量,共商美育视域下艺术教育未来之发展。通过以强化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为出发点,以审美教育中的不同艺术学科的基础教育板块作为切入点,以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为己任,广泛探索学校美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力求促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艺术教育体系研究丛书,真正用美育去服务大众,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重构与路径创新。
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服务基础教育版图
北京师范大学在艺术教育领域,致力于培养艺术创作与研究能力并重、人文与艺术素养深厚、具有国情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高级专门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科研与教学的互促转化,也是本套丛书编写的重要理念之一。
可以看到,本套丛书融合了艺术史学理论、艺术基础技巧、学科研究方法、教学原理与设计、教学实训案例等不同方面的教材编写。通过艺术理论与实操实践的双重面向,科研与教学的转化互促,平衡艺术教育中“术”与“学”的重视程度。双翼同展,知行合一,才能更好地发挥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学科价值,服务于国家的基础教育,为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美育事业建设培养出更多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
凝聚百年师大美育力量,培育花甲杏坛艺术芬芳。相信本套丛书可以为广大艺术教育人提供诸多既有高屋建瓴之格局,又有行之有效之方法的有益知识。同时,也相信通过众多艺术教育研究者的不辍笔头,本套丛书可以为续写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提供一份源源不断的坚实力量。
2022 年8 月

序 二
做更好的艺术教育
甄 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
恰逢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京师艺术教育丛书”出版在即。我们做老师的,能够用教材、教辅、教育研究的成果作为献给北京师范大学的生日礼物,相信母校是会感到欣慰的。
北京师范大学的艺术教育与人文学科底蕴深厚,经由120年前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延续至今。艺术与传媒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高校第一个全艺术学科汇聚、艺术与传媒结合的新兴学院,下设影视传媒系、音乐系、舞蹈系、美术与设计系、书法系、数字媒体艺术系、艺术学系。教师们在“影·视·剧·音·舞·书·画·设计·新媒体”相互交融的氛围中教书育人、濡染从游,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化作每一堂艺术课的汗水,成为每一次创作、展演、写生或写作指导中教学相长的默契与感悟。
历史的书写,无论是以物质、文本还是影像为载体,终究是关于人的故事。我们今天所做的一点一滴,哪怕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只要用心、认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本,也会像我们的先辈一样泽被后人。京师美育的思想、情怀、知识、方法、技巧,师生们的创新实践与个性表达,需要以当代的书写与出版不断积累,以文字、图像或数字教材的形式,镌刻进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的赓续年轮。作为中国美育和艺术教育的策源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科可谓大家云集,陈师曾、经亨颐、萧友梅、李抱尘、贺绿汀、洪深、老志诚、张肖虎、蒋风之、雷振邦、焦菊隐、卫天霖、吴冠中、启功等一大批享有盛誉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曾在此任教或学习,我们能够与他们成为校友,立身京师美育教师队伍中,多么的荣幸。
新时代的美育取得了很多好的、宝贵的经验,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和疑惑。此次入编“京师艺术教育丛书”的图书,均体现出老师们对艺术教育中真实问题的切身感悟与深入思考。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艺术创作,大家都有一种共同的“师范”信仰,这是学院弥足珍贵的独特气质。艺术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需要这种实事求是、育人为本的态度。真正质朴的伟大,正是来自这样一些创造教育的美和美的教育的普通老师。
祝贺“京师艺术教育丛书”出版!致敬所有在杏坛路田家炳艺术教育书院辛勤耕耘的老师!感谢你们将美育之道播撒四方,感谢你们为雕塑一个更好的艺术教育的未来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2022年8月

序 三
记得在第一次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议上,专业硕士首先是按艺术学门类进行分类的。那时,尽管音乐和舞蹈分到了一起,但舞蹈还是有特立独行的资格,并且按照舞种——芭蕾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和中国现代舞这些重点学科招生,各舞种下面分设表演专业、教育专业和编导专业,对象要求必须是三级演员、编导和副教授以上,学的东西包括实践和理论;理论很实在,连政治课都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没有这些理论叫什么硕士?随着研究生学科目录的调整,与之前的设置相比有所变动,但不管怎么变戏法儿,左脑和右脑在交叉神经中会合的实践和理论都还是必须的。
作为舞蹈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材,王阳文编著的《舞蹈符号学理论与实践》至少有三点引发原子裂变式的思考。
其一,对带着体温的舞蹈实践理论的强调。舞蹈是跳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但跳出来的舞蹈如果没有理论预设,就会云山雾罩,与己昏昏,与人昏昏,也就谈不上什么研究生教材了。换言之,舞者身体中左脑和右脑的开发是由交叉神经连在一块儿的,其层次的高低在于两者的互补程度的高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其二,所选定的方法论的完备和实用。研究舞蹈的方法论众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站在舞蹈的前后左右,上上下下,令人眼花缭乱。符号学是人文科学中语言学平台的分支:语言学、符号学、叙事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它自独立出来就为“虚幻的力的意向”的舞蹈圈定了实实在在的物理构形,如汉画舞蹈中的玄武形象,萨满舞中羊皮鼓的道具,玛姬·玛汉舞蹈中动作的意指,等等。由此,古典舞蹈就不必大跳抽象的“古典精神”了,民间舞蹈的田野工作也有了抓手,现代舞蹈同样不再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个人言语,而成为社会语言。符号是终端安检机。
其三,由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联想到时下“分封制”的舞蹈研究生教育。十几年前,笔者和王玫老师在北京舞蹈学院共同开设过一门研究生课程——舞蹈的调度研究。笔者主讲,她挑刺,还在教室里出动作。课堂人满为患,理论老师和专业老师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唇枪舌剑,火星飞散,大家却都收获满满。笔者学会了点儿编导知识,写下并出版《舞蹈调度的形式陈说》,后来还“公鸡下蛋”,竟敢做出《汉画实验舞蹈》;王玫老师也写出并出版《舞蹈调度的王玫研究》,后来更是“母鸡打鸣”,一篇又一篇地发表文章。这种混合双打的教学方式不失为研究生教学的一种模态。
回到现实,手边这本较为完善而实用的研究生教材值得一看,或许还、能激活“想当年”,使之“死灰复燃”。
刘 建
2023 年7 月26 日于北京舞蹈学院

前 言
《舞蹈符号学理论与实践》可作为舞蹈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补充教材,适用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个人的学习、研究、实践等过程中参考。本教材从舞蹈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出发,从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思维与能力出发,提出相关思考点进行分析与阐述,目的是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框架的意识,在创作过程中进行学理性思考和学术性探索的能力。
研究生阶段可以学习的理论和教材十分丰富,但每一套理论和教材都旨在阐述理论本身的知识脉络和框架。对于研究生而言,将学到的理论与自身实践相联系,建构起自身的知识框架才是最终目的。尤其对于舞蹈学科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来说,由于学科自身的发展与特点,容易迷恋于诸多理论搭建的海市蜃楼,但是在实际创作和研究中依然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本教材的目的即是在诸多理论知识点之下建立相关联系,阐述可以思考的向度,用浅显的例子和现象填补相关理论艰奥的沟壑,以便与舞蹈创作和研究相对接。由此也带来本书的特点:
其一,注重思维方式和思考向度的拓展。本教材的重点不在于提出某个理论概念,而在于对相关理论概念的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呈现可拓展的思考向度,引发教材使用者的思考。在这一考量下,本书的表述较为口语化,与其他教材的呈现有所区别。
其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部分阐述相关理论,第二部分展现这一理论框架下的研究。其中,第二部分选取比较典型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例证和参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