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HK$
684.4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HK$
103.8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HK$
77.3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HK$
166.9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HK$
143.4
《
政略与战略论
》
售價:HK$
140.0
《
百年词史-(1900-2000(全二册))
》
售價:HK$
333.8
《
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修复孤独症核心障碍,让干预回归生活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猎猎警旗在我胸中飘荡
我的心将永远和时代一起律动
我的笔将永不停歇
只要生命还像花朵一样怒放
|
內容簡介: |
生活在大海边的海燕,对大海拥有无比的崇拜和敬仰,大海与海燕的生命息息相关;在海燕的心里,蔚蓝的海水深处,依旧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光芒四射的灵魂深处,有着燃烧的火焰。于是,作者王海燕将这部散文集取名《燃烧的海》。
本文集收录了作者从2017年至今的大部分散文作品,共计20余万字。全书共分四辑,有警察故事的讲述、有宁波的地域文化书写,有浪迹天涯的感悟、有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作者身为警察,以这个职业特有的情怀,激扬的文字,赤诚的热血,表达了其对职业、生活、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
關於作者: |
王海燕,笔名清明雨、牧星,女,1971年出生,法律硕士,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协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全国移民文联会员、鲁院浙江中青年作家高研班首届学员、鲁院第八届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学员。宁波市作协法治文学创委会暨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副主任、宁波市警察协会公安文联分会副会长兼公安作协会长、宁波市海曙区作协副秘书长。现供职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
从事文学创作20余年,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法治日报》《中国出入境观察》《文学港》《嘉应文学》《平安时报》等报刊,多篇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多篇作品入选《金色盾牌 热血铸就——全国新时期公安题材诗文集》《文化地图看浙江》《中国妈妈蓝皮书——妈妈不是超人》《青藤文集》等图书。主编《高桥警官》一书。已出版散文集《快意江湖》《葡萄架下的相约》,诗集《甬江边的树》。
2024年4月,以其名字命名的“王海燕文学创作室”入选浙江省公安文化名家创作室。
|
目錄:
|
序1 奔腾的流年,记存浮世清欢
序2 生活永远是大师
第一辑 警营叙事
我爱这片海
苔花在窗口绽放
“公安胡歌”初印象
衣钵
岁末搬迁记
沙陈:智勇双全的警界“拼命三郎”
第一次和奥运冠军合影
慈城派出所有一个会弹钢琴的吴警官
“古城”牌牛肉酱引发的感人故事
平淡之中见奇崛
第二辑 岁月如歌
书写人生的三个关键词
黄昏感怀
远逝的春节,远逝的戏台
一碗水饺
做个“好色”的女人
为6月放歌
浅绿
人生最美是中年
亲历答辩
我与宁波和风创意广场
声音和气味
我有拖延症
不做情绪的“奴隶”
写给自己的情书
集智慧、温度、情怀和美于一身的教育名家
第三辑 书香润心
书房给我富有温度的生命安慰
十年磨一剑 破茧终成蝶
我们和文学一起跨年
“枪声”过后的思考
享受生活,才是最好的成就
我在江边写作
深夜,和毛尖约会
夙愿
爱与乡愁像杯烈酒
海曙和我的文学梦
梅花怒放惊艳甬城
文学让我红尘颠倒
我和《瓦尔登湖》
秋天过后是春天
这个5月, 注定和青春有关
第四辑 行走天涯
在上海科技馆看球幕电影
在黄河上坐羊皮筏子
桂林记忆
到延安去
在苏州听评弹赏中秋
不一样的孝感
我与运河的不了情
在秦山村做客
我眼里的宁夏
访山奇缘
歙县“遇险”记
又见山,又见山
我眼里的“两湖”和宋韵文化
越音绕乡情亦浓
恩施大峡谷:惊心动魄的一天
风雨井冈山
跋:清明雨和玉环的公安文学缘
后 记
|
內容試閱:
|
衣 钵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我从省城警院毕业加入C城警队已经有3年多了。
今天虽说是周六,我也没闲着。连往常最喜欢撸的英短灰猫也被我冷落在楼道的角落里,只听到它独自喵喵地叫着,叫声无比哀怨,好像一个弃女。
昨天接待一批外地文学采风团,有位作家同行小姐姐特别认真,估计是处女座的,她在微信上问了我好多问题。上午我写了满满的好几张纸拍给她,下午参加所里的巡逻,中饭拖到下午三点多才吃上。晚上还要临时抱佛脚复习,因为明天要去N城参加司考。我是“二进宫”,去年差3分过关,希望今年能pass(通过)。
哦,忘记自我介绍了,我叫小罗,L村的片警。我这人就是忘性大,做事老是丢三落四的,所以工作三年记了十多本笔记本,算是对坏记性的一个补救吧。
翻着过去的笔记《小屁警私房记》,打开记忆的闸门,我先暂且把司考放一放,和大伙儿讲讲我和师傅之间的故事。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师傅在成为我师傅之前,我和他已经见过面,那是在2017年夏天的新警培训课堂,班主任说有个老师要给我们讲三个小时的课。也就是说一个戴眼镜的看起来有点像乡村老教师的老头要独霸课堂,还是在人最困乏的午后,有一种在大学时下午连上四节哲学课的感觉。
师傅一开口,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半普通话半方言,并不粗犷,但绝不打官腔,讲到情深处,不免结巴两下。根据自己一年见习、一年实习的经验判断,这个老男人在基层绝对是吃得开干得实的人才。师傅讲的是案件回访制度,是我以前没有听到过的。3个小时课下来,感觉有点意思,虽然没有直接的膜拜之意,但引起我的好奇心:这究竟是何方神圣?
第二次见到师傅是在一个多月之后的K所。K所辖区山清水秀,盛产杨梅,边上有一个美丽的湖泊,和上千年的越窑青瓷有些关系,而且离我家只有十多分钟的车程,政治处把我这个九零后的小后生分配在这,我自然是欢喜的,但是我也有点失落感,因为我没当上刑警。K所刑侦组已经满员,我的梦想就是做大侦探福尔摩斯,当警察就要当刑警,这个念头在我入警院时就已经播下种子了。
周一,皮肤黝黑的教导员叮嘱了我几句,其余是期盼的话。我听进了一句:“你先跟着你师傅学习一下责任区工作。”对警察而言,服从是天职,我虽然有抵触情绪,但没敢多言。第一天没见到师傅,直到第二天所里开早会,我一眼就看到一个戴黑框眼镜的老警察,那不是给我上过课的老头吗?没想到他就是我师傅老励,我心里像有一匹烈马在狂奔。
从那一天开始,我和师傅算是真正认识了。写工作札记也是从那时开始的。以前见习、实习时也拜过师傅,但没有这次认真。一部分原因是局里有个传统:专门针对新警与老民警有拜师传教的要求,并且有非常隆重的传帮带仪式(签字画押)。还有一部分原因:在我眼里,师傅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我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我俩有一种臭味相投、惺惺相惜的味道。
师傅十多年前就出书了,在认识我之前,已经是八个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经常到各地讲课,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老师。师傅在公安已经有38个年头,当片警也是多年,村里的人一提起师傅,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发起创建“老励工作室”,远近闻名,连省里领导也来参观。他的乡音广播栏目,用方言解决了许多普通话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防疫宣传,让村民不要扎堆聚集,方言特别有效。提起师傅,我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和师傅下村子时间多了,村口的那些中华田园犬每次看到我们都会摇头摆尾,用它们独特的语言表示欢迎。
记得我刚当片警那会儿,还老惦记着做刑警那档事。师傅没少对我进行心理疏导,他说:“无论当刑警,还是当片警,都是为人民服务,只要用心去做,片警照样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我有点迷茫地点点头。师傅不仅是我的师傅,而且是我哥们。我常常因为工作忙,有好几天没给家里打电话了,我老父亲就会打电话给师傅,师傅总是替我解围:“小罗爸爸,你100个放心好了。小罗和我在一起呢,他工作很努力,绝对不会学坏的。”
有一天,有一件事彻底扭转了我对现在工作的看法。那是2018年的一个春天,我在大堂值班,师傅去党校讲课了。突然我接到一个警情:东工业区建筑工地有人要跳楼。讲真心话,我第一次接到这样的警情,以往只有电视上才能看到,心里有点亢奋,但人快到现场时,感觉却有点发虚,像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河里,乱扑腾。我连忙给所领导电话汇报,也给师傅拨通了手机。
现场很乱,不只因为是个建筑工地,杂物一堆,更因为围观的群众很多,议论纷纷。我的内心也像长满了杂草,乱纷纷的,额头渗出了汗珠,手心也冒汗了。好在7楼上那个他,情绪还算稳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拉好警戒线,所领导也来现场指挥。数分钟后,情况起了变化。跳楼者突然站了起来,我看到他把一只打着石膏的左脚伸出护栏。我们这时如果大声呼叫对他来说更像是催命符。眼看惨剧就要发生了!我的心随着他的脚提到了嗓子眼。也正在这个危急时刻,师傅赶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