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门口的野蛮人II:KKR与资本暴利的崛起(珍藏版)

書城自編碼: 325562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金融/投资
作者: [美]乔治.安德斯[George Anders]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603498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10-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3.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海外中国研究·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
《 海外中国研究·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 》

售價:HK$ 93.6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售價:HK$ 105.6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售價:HK$ 153.6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

售價:HK$ 90.0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售價:HK$ 94.8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售價:HK$ 106.8
金庸评传
《 金庸评传 》

售價:HK$ 201.6
西方哲学史
《 西方哲学史 》

售價:HK$ 106.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8.0
《 无现金社会:货币的未来 》
+

HK$ 83.8
《 世界金融史:泡沫、战争与股票市场 》
+

HK$ 127.8
《 门口的野蛮人I:史上最强悍的资本收购(珍藏版) 》
+

HK$ 99.4
《 门口的野蛮人III:对冲基金与上市公司的战争 》
編輯推薦:
出版当年,入选《商业周刊》最好的8本商业图书!
作为*强悍的资本收购的主角,KKR一直被贴着门口的野蛮人这一标签。尽管极富争议性,但它确实创造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这就是如今大行其道的私募股权,曾被称为管理层收购或杠杆收购。
相比跌宕起伏的收购故事,KKR的发家史与其在私募股权界的神秘,更令人想要一窥究竟。因为即使是代价高昂的大并购,也未能阻挡这个全球金融巨头的脚步。如今,KKR已经在中国迅速扩张。2007年以后,它在中国操作了十余桩私募股权投资,涉足奶制品、制鞋、水泥、电池制造等诸多行业。而哈佛商学院至少使用了15个KKR的实践案例。
內容簡介:
本书与《门口的野蛮人》写作异曲同工,作者同样通过大量访谈获取*手资料。不同的是,本书将全面展现传奇投资公司KKR的崛起与成熟。除了商业运作中的人性、销售手段、利诱与博弈、不可预知的种种机缘,读者还将领会到
私募股权的机会因危机而产生。
私募股权公司必须完全控制资金、自由运用,让合作伙伴遵从私募股权公司的意愿。
私募股权公司必须为旗下企业建立明晰的领导力量,特别是建立一套财务控制系统,让经理人领悟他们必须实现的目标。
私募股权投资不能永不退出。
私募股权公司必须确保自身团队的稳定。
關於作者:
乔治安德斯
George Anders

《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记者,专注于杠杆收购长达十多年。他与妻子现居纽约。
目錄
译者序
中文版序
前言
引子 1
第1章 取悦CEO 12
科尔伯格回忆起KKR的第一年:是最好的时光,也是最苦恼的时光。克拉维斯和科尔伯格在1976年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跟进Booth
Newspaper的收购,最终纽豪斯出版集团以高价胜出,其他那些推广电话则毫无成效。公司都没碰上危机,CEO们没兴趣听什么收购,没有了贝尔斯登的名头,KKR这几个合伙人在陌生人的办公室里不太容易被接纳。
第2章 债务越发诱人 34
1976年在罗切斯特大学,自由市场派经济学家迈克尔詹森提出一套理念,认为公众公司的经理们因拥有公司股份太少,把公司资产浪费在了特权和无效的项目上。他认为,如果让公司的经理们拥有该公司很大一部分股票,而用债务来提供其余资产,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他也承认,这会涉及借入巨额债务,但这不一定都是坏事。
第3章 追逐利润 60
很快地,KKR的收购需要让它融到的第一笔收购资金显得不足了。一位早期投资人、芝加哥某制药公司的执行官威廉格雷厄姆在一年里就收到了四次追加投资的请求,他在1977年下半年打电话给克拉维斯:亨利啊,你小子是要让我破产啊!格雷厄姆是在开玩笑;他非常开心KKR带给他可投资的交易。不过,格雷厄姆也在试图告诉克拉维斯:如果你想做这么多交易,就要找到更有钱的投资人。这个建议被采纳了。
第4章 和银行打交道 81
巴蒂大笑了起来。这是不可能的大数目,信孚银行十个最大的企业客户一年的贷款总额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这个数字比信孚银行和它两个最大的竞争对手的股票市值总额还高。开玩笑,你真是开玩笑。巴蒂说。不过他马上就意识到罗伯茨完全是认真的。
第5章 德崇的魔幻世界 109
一般来说,克拉维斯和罗伯茨对和他们打交道的生意伙伴非常挑剔,却悍然无视德崇的所有表现。不管人们何时质疑他与德崇的关系,克拉维斯都只有一个平淡的答复:他们履行了义务,只有他们能融到这么多钱。
第6章 玩收购的艺人 144
作为巨型收购的核心组织者,克拉维斯和罗伯茨向数十名甚至上百名顾问拨付各类佣金,还暗示只要这些华尔街的公司能继续顺着KKR的意思来,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业务佣金。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私下里抱怨说克拉维斯和罗伯茨这么干,好像每个华尔街人都能被收买似的。但这些心怀不忿的主儿很快就放下身架,各寻门路,乖乖地跑到等着领受KKR任务的人群中排队去了。
第7章 导师的陨落 175
有什么新情况吗?会议开始时,科尔伯格经常会这样问。接下来我们要谈点儿什么呢?在接下来的90分钟里,谈话在慢慢地进行。没有任何议程,会议拖个没完没了。有什么新情况吗?成了科尔伯格的口头禅,他的意图是良好的,却让克拉维斯火冒三丈。科尔伯格怎么这么笨手笨脚啊?克拉维斯很疑惑。在一系列毫无重点的会议后,克拉维斯把科尔伯格推到一边去了。
第8章 统领工业帝国 204
即便是KKR的助理迈克托卡兹和凯文布斯凯特,未经凯利事先允许,也绝不能拜访碧翠斯在芝加哥的总部。有一次来访事先未曾通知,凯利把年轻的助理们拽进他的办公室,告诉他们:你们应该让我知道你们来了,欢迎克拉维斯的助手应邀拜访碧翠斯总部。他说,不过马上又补了一句:你们永远也不准插手本公司的任何实质事务。
第9章 债务大棒 229
温斯顿-塞勒姆工厂的老品质控制员鲍勃斯特宾斯也开始承担额外的工作,他同时拥有五个工作头衔,每一个都曾代表一份全职工作。挂在他狭小的办公室门上的黑塑料牌,表明他是采购员、品质控制员、循环利用经理、管理服务经理和首席行业工程师。有人问起干了这么多工作,到底有什么好处,斯特宾斯回答:我们得保住饭碗啊!沃勒担心无论自己做了什么,都还是远远不够。我也想躺在功劳簿上歇一阵子,一次冬日午餐时,他啃着快餐纸盘里的烤排骨说,但我的老板肯定不答应,他会要求更多的业绩。
第10章 拿钱走人 250
克拉维斯和KKR的助理凯文布斯凯特认为,为了12亿美元当然可以让西格拉姆公司获得纯果乐分部。KKR的人也承认,纯果乐分部确实是一个很牛的业务,不过只要价格合适,有啥不能卖的呢。
第11章 我们没有朋友 275
迈耶有一次曾经试图让东海岸的大公司考虑让KKR来主导收购,他觉得他的机会不错,因为他自己就直接认识这家公司的两位董事。但当他开始认真地推进时,该公司的高级主管们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迈耶委屈地说:你不过是问问他们是否想与乔治或亨利聊聊,结果就好像是你要把他们的手塞进火炉里一样。
第12章 信贷紧缩 296
乔治罗伯茨态度最坚决,支持公司申请破产。你们看过电影《野战排》没有?他问同事们,结尾时有这么一场戏,中尉的部队陷入重围,想逃出去却无计可施。后来他呼叫空袭向自己所在区域开火,这样能击退敌人,总还是能救回一部分自己人。现在,我们要干的,就是这个。罗伯茨最后总结道,艰难时期就得用艰难的办法。
第13章 恐惧、羞辱和幸存 318
谁也不像吉姆弗格森那样不留情面。他是汉华银行里一名率直、暴躁的经理人,曾是KKR的主要贷款人,合作经历可以追溯到1985年的碧翠斯交易。要说谁有劲头并实际顶撞过KKR,那就肯定是弗格森了。你们需要我们,他在一次大型会议中教训KKR的格林,你们不可能从其他地方借到钱,其他资本市场已经拒绝你们了。你和亨利克拉维斯应该每天早晨站在我们银行的大厅里,在银行主席麦吉利卡迪上电梯的时候向他抛洒金币,你们需要我们。
第14章 债务退出,净资产进入 345
最终我们会让每个人都成为合伙人。罗伯茨在1991年说。克拉维斯说他希望KKR最终能够成为像华尔街最悠久的合伙公司、有将近100年历史的高盛那样的公司。你再也看不到戈德曼先生或萨克斯先生了,克拉维斯评价道,但是他们的公司还是在健康运转。
尾声 359
附录 KKR的杠杆收购 366
注释 376
內容試閱
这个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令其他国家羡慕。这个繁荣的国家带给公司经理人巨大的机会,然而他们也面对着很多困扰,需要迅速拿出对策。比如很难获得业务扩展所需的资金;或者是主要的股东之间的争议让前行变得困难重重;或者是管理层失去了方向感,需要让新的领导者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变革迫在眉睫。一类新型的投资人已经携带资金和改造现状所必需的进取性策略准备好上场了,但是这些交易中介的举措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激烈争论。这些新投资者有助于该国在更加繁荣的道路上大步前进吗?还是说他们所代表的资本不过是一个富人的游戏,让一小群人的财富增长,其他人却无从分享利益?
如果这一描述让你想到今天的时代,那么完全可以理解。但实际上,这是在描绘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那正是传奇性的投资公司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KKR)成熟的时期。
KKR从纽约和旧金山起步,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金融巨头。该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创了新的投资方式,越过正常的股票市场,偏好凭借它自身的私募投资在被收购公司中获得控股地位。这种交易形式有不同的称呼,人们先是称之为管理层收购,后来称之为杠杆收购,最后称之为私募股权。无论名字叫什么,这种新型投资提供了额外的资本源泉。
在实践中,在世界的每一个时区中,KKR和类似的公司已经变成投资的驱动力量。尽管KKR深植于美国和欧洲,但它也在中国迅速扩张。从2007年开始,KKR已经在中国操作了许多桩私募股权投资,涉及行业从奶制品到制鞋、水泥和电池制造。其中国增长基金在2010年募集到10亿美元,向公司的扩张计划提供融资,或者用以改变股权结构。它也在中国建立了一支运作团队,负责日常的业务运作,尽一切可能改善财务回报。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私募股权这一群体以及具体到KKR在全球的兴起,吸引了经济学家、商学院教授、作家和记者对此产生强烈兴趣。哈佛商学院的学者已经使用了至少15个基于KKR的实践的案例,提供了涉及金融和工业界的宽泛课程。亚马逊上有200多种商业书籍提及KKR,其中至少有4本书几乎完全是讲述该公司的事情的。甚至好莱坞都参与进来,拍了一部电影《门口的野蛮人》。这一电影生动地再现了KKR最大的收购,即1988年对雷诺兹-纳贝斯克264亿美元的收购。
在中国,当前正是公司领导者、银行家、政府官员和具有商业头脑的人们研究私募股权最恰当的时机。尽管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还不能与其在美国或英国的水平相提并论,但中国的市场却正在迅速发展。近年来监管当局鼓励这一发展,私募股权在中国不再仅仅是传统的美国和欧洲投资人的领地了。
财务上日益老练成熟的中国人应该对私募股权了解些什么呢?本书以KKR崛起的故事揭示了五个长期的重要主题,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私募股权的机会因危机而产生。也许是家族生意陷入混乱,因为老一代即将退休却不信任年轻一代;也许是一位强势的股东和管理层发生了争执,无法化解。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引入私募股权的投资者,他们就有可能变成拯救者。这正是KKR的创始人杰罗姆科尔伯格(Jerome Kohlberg)、亨利克拉维斯(Henry Kravis)和乔治罗伯茨(George Roberts)在缔造其公司时,技艺娴熟地从事的事情。第1~3章揭示了KKR的创始人怎样驾驭人性的复杂,让自身受益。他们的很多手段在任何时代或文化背景下都是行得通的。
2.私募股权公司从多个渠道获得它们的资本,但是要想卓有成效,就必须完全控制资金,自由运用,让合作伙伴遵从私募股权公司的意愿。第4、5章解释了罗伯茨和克拉维斯如何行使这种权力。他们的决断力、礼貌和自信都值得学习,少不了要和财务投资人谈判的人能从KKR怎么和银行打交道的技巧中受益匪浅。
3.私募股权公司必须为旗下公司建立明晰的领导力量,特别是要建立一套财务控制系统,让运营公司的经理人领悟他们必须实现的目标。第8、9章展示出KKR的金融魔术还为其投资的公司送去了强有力的独立董事。该公司曾经以区区17位专业人士监管数十亿美元的资产,证明了其措施何等得力。KKR在20世纪80年代曾提升旗下公司财务指标的类似技术在今天依然有效。
4.私募股权投资不能永不退出。典型的,私募股权公司在5年左右的投资期限内改进一家公司的增长前景和毛利率,一旦获得这些进展,类似KKR这样的公司就将其控股权卖给新的主人,在该过程中获取巨额利润。第10章展示了KKR如何处理卖掉公司的环节,这对当前中国私募股权的成功依然关键。
5.私募股权公司必须小心翼翼地确保自身团队的稳定性。合伙人之间的内部纷争是致命的;类似地,监管当局、恶化的市场环境或者其他外部力量的恶意压力也能毁掉一家公司。第6、12、13章展示了KKR如何面对并承受住这种压力。无论是在中国运作一家私募股权公司,还是与这样的一家公司打交道,KKR永葆强大的能力颇有指导意义。
与这些相似点同样重要的是,应注意到中美私募股权市场的一些主要差异。一个主要的差别是债务的运用:在美国,私募股权交易经常大幅度地依赖借来的资金,这一财务技术意味着如果一家被收购公司的前景有所改善,其新主人将获得巨额利润;但是万一公司遇到困境年就要冒破产的风险,或者请求就债务问题重新谈判。
类似的还有,美国的私募股权交易经常是100%买下一家公司的产权。在中国,这一情况非常少见,私募股权投资人更多的是获得一家公司的少量股权,继续和此前的股东们共存。但是如果该私募股权公司做出足够大的投资,它也可能成为支配性股东,拥有在这类投资中非常典型的对董事会的控制权以及对战略方向的领导权。
最后,20世纪80年代美国那些精心策划、广为人知的收购战役大多已经归于历史书籍了。即使在美国,今天的私募股权公司在重要收购中也更加愿意协同配合,而不是相互争夺看谁能出价更高。
研究文化和历史时代背景差异的人很熟悉这些差异。中国工厂与美国工厂的生产手段有一些不同;中国的大学与美国学术机构对某一主题的教授方法也有差异。然而,仅仅盯着不同之处就会忽视重要得多的相同之处。中美之间的金融和经济关联非常显著,对双方国家都非常重要。我最诚挚地希望,最初在美国出版的《门口的野蛮人Ⅱ:KKR与资本暴利的崛起》一书讲述的KKR崛起的故事,在今天的中国市场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拥有新的生命力。

乔治安德斯
伯灵盖姆,加利福尼亚
2012年5月21日
B 1989年,我正忙于本书的前期工作时,接到了姐姐打来的一个非同寻常的电话。南希正在去巴尔的摩出差途中,她告诉我她已经和Maryland Cup Co.的高管见过面,该公司正要招募新的经理人。这份工作听上去很有意思,但是姐姐顾虑重重。Maryland Cup Co.刚刚经历了一次杠杆收购,她想知道的是,给一家从事杠杆收购的公司干活儿,算是个好主意吗?
好问题。从1982年以来,我已经为《华尔街日报》写了很多有关杠杆收购的文字,记录了这种新型的高债务收购的发展和波折。当初本是偶然的兴趣,到了1989年已经变成了专注,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我已经研究过杠杆收购的融资手法,也知道哪些大公司已经以这种方式被买下来了;我跟进了各种争议、优点和缺陷以及杠杆收购对美国经济影响的各种考量。然而现在这个时候,背景的财务数据无所谓了,中立的新闻分析也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南希是否应该接受这份工作。
经过大约一天的努力思考之后,我给了姐姐这样的意见:你看看你是否能进入顶级经理人的小圈子,这帮人能拿到被收购公司的股权。如果是的话,就马上同意。这份工作会令人兴奋不已,有可能让你赚到很多钱,但是最重要的是,你会感到你能在一家公司的生命中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段内掌控你自己的命运。如果你无法获得股权,就别要这份工作,你肯定会当牛做马,拿到手的微不足道。更糟糕的是,以效率提升之名,你随时可能会被开掉或者转到其他工作上。
我们和这家被杠杆收购公司的直接接触很快就结束了,毕竟Maryland Cup Co.的这份工作不那么有吸引力,但是那些话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随着我对杠杆收购业务有了更多的了解,本书涉及的范围也开始扩大了。我真正想叙述的是在一个高债务融资的时代,人们形成的罪性与激情还有在寻求不同类型的美国公司的运行模式时,那些努力工作的、善良的人们是怎样不断发生冲突的。由于我一直在《华尔街日报》上写这方面的报道,单纯的杠杆收购的财务方面内容都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些固然重要,但是在一个更为宏大的叙事之中不过是一小部分。在我奔走于银行和工厂、法院和公司董事会之时,我采集了很多人的故事,他们深受KKR的操作的影响,或者是更为受益,或者是更加凄惨。
这些叙事并不是想嘲弄或奉承亨利克拉维斯、乔治罗伯茨和杰罗姆科尔伯格,只不过是实事求是地描述他们而已。这三个人都有复杂的人性,他们的一些特性,例如罗伯茨恶作剧式的幽默感,或者克拉维斯在其职业高峰时的脆弱,在我开始实施这个项目之时从未预见到。
一旦确定了我这个题目的性质,就遇到了好坏掺杂的祝福: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要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偏见。杠杆化运动所引发的经济和道德考量实在是太意义深远了,在过去两年中既有赞同杠杆收购的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也有反对杠杆收购的记者获得普利策奖,这当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和双方阵营进行清晰的辩论,讨论杠杆收购的功过带来了非常多的刺激和思想火花,也有很多亮点。有很多次我认为回答一个简单的标准非常有帮助:我会让我的姐姐去那里工作吗?
在这些争议之外,很多朋友和同事的帮助让这本书变得更有价值。在过去10年中,《华尔街日报》的编辑们在无数方面给予了我帮助。Dick Rustin教会我如何了解华尔街的工作:基本上是带着怀疑主义的态度,但也始终坚持公平对待。John Prestbo和Alfred Malable促使我从1986~1988年更加深入地观察杠杆收购业务。更近一段时间,即便我正在写作本书期间,市场编辑Dan Hertzberg也鼓励我为《华尔街日报》撰写关于KKR的文章。Dan的判断力、才智和新闻感无论对我为报纸所做的工作还是本书都有巨大的帮助。《华尔街日报》的执行编辑Norm Pearlstine尤其值得赞扬,他鼓励我写作本书,给予我时间让我全身心地研究此事,在远比我们预期长久得多的写作时期,始终做我的坚强后盾。
很多《华尔街日报》的同事也以其他方式做出了贡献。无论草稿好坏,Bernie Wysocki和Roger Lowenstein都孜孜不倦地阅读,鼓励我充分发掘很多关键阶段的素材。John Hinge提供了关键的研究上的帮助。Ron Suskind、Kevin Helliker、Jim White、Connie Mitchell、Bryan Burrough、John Helyar、Michael Siconolfi、Laurie Cohen和其他很多记者慷慨地分享了他们的信息和观点。
Basic
Books的编辑Steve Fraser优化了这一项目,不断提出好的建议。他知道如何让我集中于主题,帮助我更好地描写一则轶闻,让我尽可能地把复杂的故事讲得简洁明了。最重要的是,Steve不断促使我通过KKR的冒险经历来叙述宏大得多的背景。Basic Books团队的所有人Martin Kessler、Lois Shapiro、Amit Shah、Michael Cain、Helena Schwarz和Gary Murphy在本项目中所负责的部分展现了其一流的职业素养。David
Brecher也对本书的完成大有助益,他的果断和良好的幽默深富感染力。
在手稿成形过程中,很多外界读者和顾问都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意见,包括Jack Corcoran、David Golub、David Salzman、Michael Schrage、Bill Comfort、Peter Truell、John Quigley和我的父母:Joan和Edward Anders。
最后要提及Elizabeth Corcoran,要是列举出她对本项目的细心呵护,非得单独写一本书不可。她是无数草稿的第一位读者、淘气的钱眼太太,在研究旅途中传真给我各种文件,在她实现自身职业成功的同时,坚定地给予我鼓励,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不断地为本书的各种需要挤出时间。没有她,本书无法写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