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在抗日战争艰苦岁月,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本书为你揭开了秘密。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晋西北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入手,依次对晋西北战前农业、工业、手工业及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概述,在对商业贸易概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商业贸易振衰之过程、政策之演变、成效与不足、商业成分、物价变化等情况详加论述和分析,对商业贸易在促进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内外物资流通,保障军政民供给,推动根据地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的历史作用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作者在充分收集、广泛运用相关史料的基础上,注重内容和史料的创新,尤其是对晋西北战前及抗战期间各种商业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归纳、剖析,既有对商业网络“点、线、面”的叙述,也有对具体时段、特定事件的铺陈描写。
|
關於作者: |
韩晋成,历史学博士,现任山西省商务厅开发区管理处处长。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商业贸易史研究,在《光明日报》《河北学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等报刊发文多篇。
|
目錄:
|
导 论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学术史回顾
1. 抗日根据地商业贸易及相关研究
2.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商业贸易及相关研究
三、 运用的史料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四、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五、 学术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晋西北自然条件及抗战前的经济社会状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 位置、区域范围
二、 地形、地貌、河流
三、 气候、植被
四、 矿产资源
第二节 经济状况
一、 农牧业生产
二、 工业、手工业
第三节 社会状况
一、 人口、土地、收入
二、 借贷、民众生活
三、 社会阶层结构
第二章 全面抗战前的晋西北商品流通
第一节 商业网络
一、 中心市镇
二、 商业集镇
三、 城乡集市
第二节 经营形式
一、 经营类型
二、 收益与薪酬
三、 交易模式
第三节 境内外商品流通
一、 输入商品
二、 输出商品
三、 商品流通
四、 跨区贸易
第四节 商业习惯与商人群体
一、 商业习惯
二、 商人群体
第三章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商业贸易的发展
第一节 抗战初期晋西北商业之逐步凋零
一、 交通改变商路阻绝
二、 时局动荡晋钞贬值
三、 洋货倾销市场尽失
四、 日军入侵流通滞阻
五、 “晋西事变”商业萧条
第二节 根据地商业管理机构之调整和政策之完善
一、 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之建立
二、 商业贸易管理机构之调整
三、 境内商业政策之变革
四、 对外贸易政策之演进
第三节 根据地商业贸易之恢复和发展
一、 境内商业之恢复和发展
二、 对外贸易之规范和繁荣
三、 对外贸易之改进与提升
四、 与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之比较
第四章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商业成分和集市贸易
第一节 根据地商业成分
一、 公商
二、 私商及小摊贩
三、 消费合作社
第二节 根据地集市贸易
一、 内地集市
二、 游击区集市
三、 集市作用
第五章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物价调控
第一节 抗战爆发前之晋西北物价
一、 1928—1937年物价波动上涨
二、 部分地区生产类商品价格下跌
三、 粮食价格季节性变动
四、 价格剪刀差日益扩大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根据地物价的变动
一、 1937—1940年物价平缓上涨
二、 1940—1944年物价迅猛上升
三、 1944—1945年物价相对稳定
四、 根据地与沦陷区物价比较
五、 价格剪刀差幅度增大
第三节 根据地物价上涨成因分析
一、 自然条件较差 地方出产有限
二、 财政入不敷出 群众负担偏重
三、 日顽经济封锁 外部通胀输入
四、 农钞超量发行 币值持续下跌
五、 部门协调不够 对策调整滞后
第四节 调控物价之举措
一、 增加军队自给 开源节流并举
二、 控制发行数量 稳定本币信用
三、 统筹金融贸易 掌握定价主动
四、 扩大农币流通 夯实物价基础
五、 提升行政效率 综合协调管理
第六章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商业贸易之意义
一、 搞活了根据地商品流通
二、 促进了根据地农副业生产
三、 推动了根据地工矿业发展
四、 增加了根据地财政收入
五、 稳定了根据地金融局面
六、 提高了根据地群众收入
结 语
参考文献
索 引
|
內容試閱:
|
序
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国人民经过 1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付出惨重的生命和财产的代价,终于取得伟大的胜利。
自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至 2015年,度过了漫长的 70年。对这一影响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国内外历史学界已经做过大量的学术研究,出版了许多论著。2015年 7月 30日,在抗日战争胜利 7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示学术界应该广为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大力加强对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半个月后,中共中央宣传部迅速制定抗日战争研究的专项规划。8月下旬,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召开中央各有关部委、国家科研机构和部分高校代表出席的专题会议,动员全面贯彻讲话精神,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的代表出席该会。
在这一形势下,jy部部领导和社会科学司决定推动全国高校积极投入抗战历史研究,积极支持南京大学联合有关高校建立抗战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并于南京中央饭店召开了由数十所高校的百余位教授、学者参加的抗战历史研讨会。台湾 “中国近代史学会”也派出十多位学者,在吕芳上、陈立文教授率领下出席会议,共同协商在新时代深入开展抗战历史研究的具体方案。台湾著名资深教授蒋永敬在会议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经过几个月的酝酿和准备,南京大学决定牵头联合我国在抗战历史研究方面有深厚学术基础的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及台湾 “中国近代史学会 ”,组织两岸历史学者共同组建编纂委员会,深入开展抗日战争专题研究。中央档案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也积极支持。在南京中央饭店学术会议基础上,编纂委员会初步筛选出 130个备选课题。
南京大学多次举行党政联席会议和校学术委员会会议,专门研究支持这一重大学术工程。学校两届领导班子均提出具体措施支持本项工作,还派出时任校党委副书记朱庆葆教授直接领导,校社科处也做了大量工作。南京大学将本项目纳入学校 “双一流 ”建设卓越计划,并陆续提供大量经费支持。
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江苏省委宣传部,均曾批示支持抗战历史研究项目。国家jy部社科司将本项研究列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并要求项目完成和出版后,努力成为高等学校代表性、标志性的优秀成果。
本项目编纂委员会考察了抗战历史研究的学术史和已有的成果状况,坚持把学术创新放在第一位,坚持填补以往学术研究的空白,不做重复性、整体性的发展史研究,以此推动抗战历史研究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本项目坚持学术创新,扩大研究方向和范围。从以往十分关注的九一八事变向前延伸至日本国内,研究日本为什么发动侵华战争,日本在早期做了哪些战争准备,其中包括思想、政治、物质、军事、人力等方面的准备。而在战争进入中国南方之后,日本开始实施一号作战,将战争引出中国国境,即引向亚太地区,对东南亚各国及东南亚地区的西方盟国势力发动残酷战争。特别是日军偷袭美军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不仅给美军造成严重的军事损失,也引发了日本法西斯逐步走向灭亡的太平洋战争。由此,美国转变为支援中国抗战的主要盟国。拓展研究范围,研究日本战争准备和研究亚太地区的抗日战争,有利于进一步揭露日本妄图占领中国、侵占亚洲、独霸世界的阴谋。
本项目以民族战争、全民抗战、敌后和正面战场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的抗战整体,来分析和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全局。课题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运用大量史实,明确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各民族、各阶级对抗日战争的贡献。本项目内容涉及中日双方战争准备、战时军事斗争、战时政治外交、战时经济文化、战时社会变迁、中共抗战、敌后根据地建设以及日本在华统治和暴行等方面,从不同视角和不同层面,深入阐明抗日战争的曲折艰难历程,以深刻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于学界已经研究得甚为完善的课题,本项目进一步开拓新的研究角度和深化研究内容。如对山西抗战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国共合作抗战 ;对武汉会战的研究将进一步厘清抗战中期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变迁及国共之间新的友好关系。抗战前期国民党军队丢失大片国土,而中国共产党在十分艰难的状况下,在敌后逐步收复失地,建立抗日根据地。本项目要求各根据地相关研究课题,应在以往学界成果基础上,着力考察根据地在社会改造、经济、政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如何探索和积累经验,为 1949年后的新中国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抗战时期文学艺术界以其特有的文化功能,在揭露日军罪行、动员广大民众投入抗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尝试与艺术界合作,动员南京艺术学院的教授撰写了与抗日战争相关的电影、美术、音乐等方面的著作。
本项目编纂委员会坚持鼓励各位作者努力挖掘、搜集第一手历史资料,为建立创新性的学术观点打下坚实基础。编纂委员会要求全体作者坚决贯彻严谨的治学作风,坚持严肃的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不得出现任何抄袭行为。对此,编纂委员会对全部书稿进行了两次 “查重 ”,以争取各个研究课题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减少学术差错。同时,还聘请了数十位资深专家,对每部书稿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五轮审稿。
本项目自 2015年酝酿、启动,至2021年开始编辑出版,是一项巨大的学术工程,它是jy部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一直坚持的重大学术方向。百余位学者、教授,六年时间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对抗战历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编纂委员会向全体作者,向jy部、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各学术合作院校,向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暨江苏人民出版社,向全体编辑人员,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
|